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護心時代》:葡萄糖轉換成能源後對身體超重要,那為什麼血糖不是越高越好?

文:伍焜玉

大部分的護心換成後對好高血糖來自於糖尿病。糖尿病是時代身體什麼人類古老的病症,幾千年前印度醫書就有記載,葡萄並且發明了診斷糖尿病的糖轉方法:把一群螞蟻放在尿旁邊,螞蟻爭先恐後往尿裡走,源那為就代表有糖尿病;螞蟻轉頭不理尿時,超重便表示沒有糖尿。血糖或許是護心換成後對好擔心寵壞螞蟻,造成螞蟻災害,時代身體什麼所以這個方法流傳一小段時間就消失了。葡萄

自古以來即存在的糖轉糖尿病

中國幾千年前的古書也記載了糖尿病,並將糖尿病的源那為症狀描述得淋漓透徹。《黃帝內經》中有提到一種「消渴」症,超重其症狀是血糖多尿、多食及多喝(三多)及消瘦(一少),護心換成後對好這些都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不過當時的中國古書並沒注重到尿糖這症狀。

古希臘對糖尿病也有描述,主要是針對多尿。患糖尿病的人會多喝水及多排尿。對希臘醫學專家而言,那就像管子排水,水從源頭來,經由管子排掉,因此糖尿病在西方醫學界稱「Diabetes mellitus」,指的就是管子排水的意思。希臘醫書中也沒有太重視尿中甜味的問題。

11世紀時,阿拉伯的醫書則注意到尿中的甜味,但並不知道甜味從何而來。700年後,德國化學家做了尿的化學成分分析,發現尿中含的是葡萄糖。當代仍把這個病當做是尿中多糖(葡萄糖)的病,中文的病名便反映了這個病的歷史演變。

後來醫學專家才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葡萄糖量也超高,也才知道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之所以高,是因為血中的葡萄糖量太高,葡萄糖會經由腎臟排出尿中。因此大家終於認知到血糖高才是糖尿病的主兇。

葡萄糖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大部分的葡萄糖來自於食物。肝臟也可以製造葡萄糖以備急需。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會經由一系列新陳代謝的化學反應,轉換成能源,讓肌肉可以走路、工作,讓腦可以思考,心臟可以抽送血液,而腸胃可以消化吸收食物。

既然葡萄糖對人體是如此重要,血糖應該愈多愈好,為何血糖高時反而會引起身體許多的毛病呢?

這個問題要等到20世紀才有一些答案。

發現胰島的功能

解開這問題的,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一位外科醫生──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班廷和一位博士生查爾斯.貝斯特(Charles Best)從狗的實驗中,確定血糖量是受胰臟內的胰島控制。胰臟(Pancreas)深居於腹部,外文名源自希臘文,為「全肉」的意思。的確,胰臟都是肉,而且連著一個小島似的結構,稱為「胰島」。當時已知胰臟的功能是分泌酶到小腸內,幫助小腸把消化食物。

胰島的功能本來不清楚,所以班廷及貝斯特的發現相當創新,而且重要。班廷及貝斯特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是以化學萃取方法由胰島分離出控制血糖的物質。他們努力了一段時間,沒有太大收穫。後來他們請教在同校生化系的詹姆斯.科利普教授(James Collip)。科利普對此興趣濃厚,參與分離純化的工作,終於純化出一種小分子量蛋白質。

這個蛋白質果然可以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他們將其命名為「胰島素」。這是個劃世紀的研究成果,是醫學的里程碑,對於生醫科學及醫療都有深遠的影響及鉅大的貢獻。

通常吃了含葡萄糖的食物後,血中的葡萄糖漸增,但兩小時後,血糖會恢復到飯前的量。這種有規律的血糖調整,生理學家已經想到可能是受到荷爾蒙調控,只是找不到有這種荷爾蒙存在的證據。胰島素的發現正好補足這個空缺,解開了血糖調控的機制。

胰島素的確是荷爾蒙。沒進食時,胰島分泌少量胰島素隨血液循環;用餐後,胰島素得到了高血糖的信息,分泌大量胰島素。胰島素進入血液循環,將葡萄糖推入肌肉細胞、肝細胞及脂肪細胞,頓時血中葡萄糖降低,胰島則減慢胰島素的生產,血中胰島素也跟著減低。

胰島素的製造及分泌很精密地配合血中葡萄糖量,真是配合得天衣無縫!一旦胰島素的製造及協調出了問題,便無法精細調控血糖,導致血糖升高。而血糖過高時,便會傷害到不少器官,引發各種疾病。

兒童糖尿病與成人糖尿病

有研究結果發現,兒童時期就罹患糖尿病,是由於胰島受到重傷讓胰島素產量大減。在血液中循環的葡萄糖量增高,會傷害血管壁的內皮細胞,引起中型血管(冠狀動脈)及微小血管的病變,影響腎臟、腦、眼睛及心臟的功能。

當肌肉細胞得不到足夠葡萄糖,便無法產生所需的熱能,因此要開啟緊急備用熱能來源,即脂肪酸及胺基酸。身體利用它們製造能源的代價是會產生許多酮體,而酮體化學物是酸性的,會讓血液酸化。血液維持中性酸度,對生命極其重要,一旦血液變酸,生命會受到威脅,甚至終結。

兒童得到這種糖尿病極為可憐,令人痛心。他們的生命相當脆弱,在未成年便會因糖尿病而死亡。兒童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也受到傷害,會產生冠心病、腎臟及眼睛的疾病。直到胰島素被發現後,才改變了糖尿病兒童的命運。

至於成人的糖尿病,和兒童糖尿病有很大的差別,顯然是不同類型。於是醫學界將「兒童糖尿病」改名為「第一類型糖尿病」,而「成人糖尿病」稱為「第二類型糖尿病」。改名的動機是有的兒童得到的糖尿病比較像是成人糖尿病,後來也證實兒童的確會得第二類型糖尿病。

第二類型糖尿病已成為很普遍的慢性病,它是逐漸產生的,早期可以說是無聲的(沒症狀),到驗了血糖才會發現。如果沒有治療,它會進展得很快,除了高血糖及尿糖引起的症狀(多喝、多尿、多吃及體弱)外,還會引發多種器官的功能失調,最後導致腎臟衰竭、眼睛失明、心臟衰竭、神經失調及皮膚潰瘍等問題。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