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台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除了家居美人、時髦女性之外,名勝風景也是她的守備範圍

文:糸爻隹oto

優雅的台灣家居美人、時髦女性,第位常是女畫女性我們對陳進(1907-1998)畫作的第一印象,畫家將人世的家陳進除家居日常觀察圈入理想世界,謐靜停格為膠彩畫作;然其風景畫卻鮮少留住我們的美人名勝目光——畫家將酖享生活的視野開展至可遊可居的天地,以海洋為單位探索異地風景,時髦守備「移動」成為畫作標籤序列的風景範圍軸線。

戰後回台所作的台灣名勝風景畫,以及1950年後多出現的第位宗教建築/場所描繪,畫家分出心思將目光從仕紳家屋內設,女畫女性移至名勝山岳、家陳進除家居天候風光、美人名勝城市風俗,時髦守備跳脫家人、風景範圍個別女性與孩童精細麗緻的台灣肖像,以暖柔淺色勾勒小尺寸的信眾群像。

1960年首度赴美的異地觀光經驗,使鮮亮色彩與宏闊取景加入陳進的視覺語彙,筆法漸趨疏放寫意,留下大量的印象式紀錄風景畫,實地寫生之外也取自旅館窗景;直至長途行走不便的晚年,陳進仍著意寫生,多記錄生活周遭風景,以更趨飽和暖調的色彩,大筆觸地捕捉與家人共遊的美好回憶。

陳進的風景畫為時代性的生活腳步留下個人印記鮮明的註解,卻常被她著名的美人畫、花卉植物畫光輝所掩映。讓我們由她的「所見」——台灣風景、赴美異地觀光,以及晚年與家人共遊經驗的畫作,來認識畫家旅行的腳步,瀏覽令她目光停留的美好景色!

畫業生涯

1927年,以學期作品〈姿〉、〈けし〉(罌粟花)、〈朝〉,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東洋畫部的陳進,和林玉山(1907-2004)、郭雪湖(1908-2012)一齊成為人人知曉的「台展三少年」。

出生於新竹香山仕紳家庭的她,是留日學畫的台籍女子第一人,1922年考入「台灣公立台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今中山女中),受日本畫家鄉原古統(1887-1965)的水彩課啟蒙外,鄉原亦向其父親陳雲如建議送陳進赴日接受完整的繪畫訓練。

於東京女子美術學校就讀期間,陳進受到人體素描、圖案、風景畫、書法、世界美術史等訓練,還遇見對她畫業影響深遠的兩位老師:日本岡倉天心一派、寫生風景畫多引西方技法的結城素明(1875-1957)、以裝飾性紋樣精心布置畫面著名的遠藤教三(1923-1996),陳進對於服飾與家具的精細描繪即是延續遠藤理念。

從此,我們對陳進細緻筆觸下的美人畫不再陌生,她們或是讀書、妝扮、編織、與花相伴的女子,或是外出逛街、郊遊騎車,典雅又活潑的摩登女性。

陳進總是欣賞家居生活的可愛片刻,酖享的目光引領她柔美祥和的畫中氛圍,哪怕是二戰末期的緊張氣氛籠罩東亞,1944年《靜思》【圖1】中的女子仍在其別為一格的空間中放任思緒流轉瀰漫,不被戰火煙硝打破擊散,半身像將女子拉近畫框,她就好似坐在與觀者同一水平的位置,卻不被打擾。

e59c961e99d9ce6809defbc8c1944e38082Photo Credit: 畫家自藏
【圖1】《靜思》

台灣所見

陳進早期的台灣風景寫生,包括《阿里山》【圖2】、《日月潭》【圖3】。後者可以見到其戰後從日本回到台灣,將膠彩施於紙上的嘗試。兩者對於山光水色的把捉亦可對照《富士山》【圖4】的主山聳立。雖長期旅居日本,陳進流傳在外的作品卻少見日本風景,富士山便是其中多次出現的主題。

e59c962-e59c964Photo Credit: 畫家自藏、畫家自藏、陳哲宏收藏
左至右:【圖2】《阿里山》、【圖3】《日月潭》、【圖4】《富士山》

《靜思》中的思緒很長,在印象式的筆觸中藏的深遠,此一手法不僅用在人物畫,陳進的風景畫亦保有細思綿延繚繞的空間。例如1956年《圓山所見》【圖5】,經過畫家編排,將室內的酖享時光化為以城市為範圍的思想空間。

e59c965e59c93e5b1b1e68980e8a68befbc8c195Photo Credit: 陳哲宏收藏
【圖5】《圓山所見》

城市裡新舊建築錯雜,冷色與暖調交錯共構,給予城市夢境氛圍的金雲雖僅僅一抹,卻可聯想日本桃山時代的城市畫中,淹過屋腳、使屋舍彷若坐處幻境的金雲表現。然而,核心段帶染上鏽色的金雲,與來自工業社會的黑雲黏和在一起,隱隱傳遞逼仄的、即將被包夾的危機。

建築群在畫面中段的金/烏雲下顯露倒影,冷色調的顛倒世界中排除的暖調、舊式的建物,正頂著熱帶藍天氣象。此處天與水的性質共存,是「經過濾後的倒影水面」,也是「地下世間的天空」,水紋/天際呈波浪狀,與近景的綠水接壤,波動極小的界面拉推張力正暗伏進行,動靜小至肉眼難察而似於靜態。

綠水域中央的白石作為此岸立足地一處無人,對映彼岸建築群中亦是無人風景。即使「人」在此並不在場/不可見,人為的建物和生產痕跡仍存留、持續運轉,成為人的間接存在明證。無人風景更顯露人的存在。

無論上方之人間世或顛倒之世界,都受綠水域此端的觀看,成為彼岸風景。畫中幻想空間的展開,一是全幅的非寫實布局,二是直指現代城市的虛/空相——此岸的觀點,似乎示明觀看者正撤離人世幻境,以更高境界者的眼光來看人間世,並選擇保持距離。這樣迷人且引人留目的非寫實構作,在陳進風景畫中是少見的面貌。

陳進的台灣寫生作品中,一部分以「所見」來命名,包括《指南宮所見》(1952)、《圓山所見》(1956)、《太魯閣所見》(1969)、《天祥所見》(1976)等,多可見畫家簽名,隨側亦簽上畫題。《圓山所見》則僅有簽名與印鑑,或許是畫家對於這一「所見」風景的特例,留下的小小線索。

對於佛教題材的親近,或許可在1945年描繪雙親的《福祿壽》中覓見線索,畫中左側長方高桌上與白瓷花瓶並置的站立小尊佛像。而以宗教場所命名的畫作中,《仙公廟》【圖6】尤為特殊,取景構思在陳進作品中亦屬罕見。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