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一座市场的三十年变迁_

从“狗市”到“网红大集”

一座市场的座市三十年变迁

来来来,正宗砂糖橘便宜卖了,年变两块五一斤,座市两块五一斤;小草莓十块钱一大盒,年变鲜甜鲜甜的座市呦,鲜甜鲜甜的年变呦;新疆和田大枣,免费吃、座市免费尝,年变先尝再买,座市十块钱三斤,年变三斤十块钱……2月16日,座市星期天,年变从南京、座市合肥、年变常州等地赶来的座市游客,与本地市民摩肩接踵,涌入紫薇中路的滁州狗市,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升腾起一幅烟火画卷。

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滁城南湖北边环湖路旁的小集市,历经几度搬迁、蜕变,曾经默默无闻的狗市,竟一跃成为长三角的网红打卡地,春节前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它的三十年变迁,不仅是一部市场进化史,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生长脉络。

在老滁城人眼里,狗市的源头,要从30多年前南湖北边的环湖路说起。彼时,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滁城人腰包逐渐丰实起来。在南湖的环湖路边,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花鸟虫鱼集市,每逢周日,喜欢养点花花草草和小宠物的市民,会来这里买盆花,或者买几条鱼。不知何时,在滁城百姓中间,给它冠了一个“狗市”的名称。

“那时候,礼拜天喜欢到狗市买点花养。”滁城市民姜道玲今年63岁,狗市在她的眼里,是周末一个消遣的好地方。她记得,当时的狗市规模不大,在环湖路边也就几十米的范围,售卖的花草种类也少,无非是些月季、玫瑰、兰草等本地常见花草,但刚从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中走出来,养点花花草草,是当时滁城人心中的“时尚”和“小资”。

因为交通、市容、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狗市几度“颠沛流离”。从环湖路边,到汽车站北门小市场,到琅琊山铜矿转盘处,后来搬迁到创业路扬子大市场,这个民间自发形成的狗市,在一次次搬迁中,规模逐步变大,给滁城人心中留下的烙印也越来越深。它的发展运动轨迹,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着滁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壮大。

2000年前后,狗市搬迁到创业路扬子大市场,迎来了大发展。每逢周日,来自滁城和周边县市区的居民,有数万人之众。东西沿清流路,商贩叫卖,人声鼎沸;南北沿创业路,人群聚集如潮。“周末不来狗市,总感觉缺了点什么?”陈女士在滁城生活了50多年,周末到狗市买点“针头线脑”或者居家用品,成了日常习惯,这也是很多滁城人过周末的缩影。此时的狗市,已经从花鸟虫鱼的跳蚤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兼具城市文玩和乡村农贸集市属性的大卖场,具备了一定的吸附聚合功能和民俗特质。

民间自发形成的狗市,聚集了城市的烟火气,也带来了脏乱差。提及扬子大市场“周末狗市”,滁城人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2018年,借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狗市有了新家,搬迁到如今的紫薇中路,并有了一个官方的名字——滁州花鸟鱼虫市场,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呼它为“狗市”。狗市固定经营摊贩1300户,非固定流动摊贩若干,市场内有小吃、干货、百货、服装、生蔬、宠物、禽鱼、古玩、花卉、农副产品展销区等十大类。

搬了新址,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狗市的热闹和人气越来越旺。如果没有自媒体,狗市或者和它之前一样,周末出现在滁州人嘴边的一句“去狗市”之中。2024年下半年,在小红书和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多个呈现滁州狗市烟火气的视频,受到平台用户的喜欢。随后,一些自媒体账号,开启滁州狗市直播,热度不断上涨。周边南京、合肥、常州、镇江等城市居民,结伴前来狗市打卡。南京部分旅行社,开通“滁州狗市+琅琊山短线一日游”。在2025年蛇年春节前夕,滁州狗市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附近停车场半数是苏A牌照的汽车。

一座市场,半城烟火。三十年风雨变迁,滁州狗市从跳蚤市场成长为长三角网红大集。在这里,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或许,正是这份真实与温度,让每个踏入市场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间值得”。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