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國際大人物】EP4|普亭曾把自己跟沙皇相比,入侵烏克蘭是為了「恢復帝國榮光」?

文:陳韻安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俄羅斯總統普亭,國際大家的大人帝國答案裡面,可能不會有「好人」這個詞。物E烏克這次的把自俄烏戰爭中,各國民眾對普亭的己跟入侵行為,也幾乎都是沙皇一面倒的譴責。但奇怪的相比是,從俄羅斯國內的入侵榮光民調看起來,俄烏戰爭剛開打的蘭為時候,普亭的恢復支持度反而逆勢升高、突破八成,國際讓人有一種活在平行時空的大人帝國違和感。面對幾乎全世界的物E烏克反對,為什麼普亭還是把自決定做一個「壞人」?在他入侵行為的背後,竟然是己跟一個長達20年的「沙皇夢」嗎?讓我們先從他的過去,來找出蛛絲馬跡。

普亭的「國家觀」,其實源自18世紀的俄羅斯帝國

1952年,普亭出生在蘇聯時期的聖彼得堡。在一篇BBC的報導中,普亭被朋友形容是一個暴躁、好鬥的孩子,一點都不害怕跟人硬碰硬。而普亭在青年時期,就一路把自己練到柔道的黑帶等級,這或許是因為當時的聖彼得堡,被不同幫派勢力控制的原因,人必須有實力才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於是,在街頭靠著防身術保護自己的經驗,讓普亭培養出一個重要的人生信念,那就是「當一場戰鬥不可避免時,你必須先出手,而且要打得讓對手站不起來」。

像這樣隨時準備好戰鬥的普亭,面對任何挑戰感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然而在1991年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讓普亭非常受到打擊、甚至影響他一生的大事,那就是蘇聯解體,這個變化幾乎是摧毀了普亭原有的「國家」概念。

《時代雜誌》的一篇報導就曾經提到,其實對普亭還有不少俄羅斯人來說,因為歷史的關係,他們眼中「國家」的概念,指的不只是蘇聯,而是18世紀時的俄羅斯帝國,這才是普亭認知的國家範圍。

我們可以用俄羅斯娃娃的概念,來想像俄羅斯帝國、蘇聯、現代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如果用領土範圍來看,俄羅斯帝國是最外層的娃娃,蘇聯和俄羅斯是第二和第三個娃娃。而普亭成長的蘇聯時代,在領土上繼承了大部分俄羅斯帝國的範圍,並且在勢力最強盛的時候,不管是從軍事實力、人口數量,或是控制的土地、資源等面向來看,蘇聯都是其他國家難以挑戰的超級霸權,某種程度也讓包含普亭在內的人民,感受到帝國時代國家強大的榮光。

普亭在這樣的世界觀中,生活了將近40年,因此,當蘇聯勢力突然在1991年崩解的時候,他所認識的世界也跟著破碎了,加盟國一個一個脫離蘇聯的控制,讓後來的俄羅斯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勢力範圍越變越小。這樣的改變讓普亭很難接受,他認為蘇聯統治下的都是俄羅斯人,因此不管是立陶宛人、烏克蘭人還是喬治亞人,全都是因為蘇聯解體,而被困在「祖國」外的2500萬名「俄羅斯人」。對此,普亭也不只一次講過,蘇聯解體對他來說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

可能就是因為過去的世界觀,讓普亭心裡產生一個想法:必須透過侵略其他國家、擴張領土範圍,幫助前蘇聯國家回到「祖國」,來恢復當年帝國的榮光。普亭這樣的念頭,在2000年終於迎來實現的契機,已經踏進俄羅斯政壇好一段時間的普亭,在當時的總統葉爾欽的大力提拔之下,得到了改變國家的機會和權力,最後甚至當選新一任俄羅斯總統。

普亭利用哪些方法,讓俄國人民支持「恢復帝國榮光」的計畫?

2000年普亭正式上任,成為新一任民選總統,雖然抱著「恢復帝國榮光」的野心,但他並沒有馬上行動。背後的原因很簡單,當時俄羅斯,正努力從共產世界轉型到資本主義,然而從1991到2000的這10年之間,人民卻不一定感受得到西方世界的美好,轉型帶來了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所以貨架上雖然有很多來自西方的商品,但商品大都看得到買不起,使他們反而懷念起日用品買得起的計劃經濟時代。

普亭雖然想要恢復帝國榮光,但是他也很清楚,當人民連生活都很困難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在意生存以外的事情。可是要讓俄羅斯回到帝國時代的強大,這件事靠他一個人辦不到,他需要讓數量夠多的「俄羅斯人」,都因為相信這個信念而支持他。所以他決定先處理民生問題,再一步步用不同方法,讓人民接受他「恢復帝國榮光」的想法。

於是,普亭優先處理經濟問題,這個時期從數據上來看可以說是表現非常好,在普亭2000年到2008年的總統任期內,俄羅斯的GDP,每年的平均成長率是7%;俄羅斯人的平均工資,也在8年間上漲了8倍,如果換算成台幣的話,等於是從每個月2640元,漲到21120元。雖然這些亮眼的經濟數據,其實跟普亭的政策沒有那麼大的關係,主要是因為2000年到2008年之間,國際原油的價格大幅上漲,如果用台幣來計算的話,大概是從每桶990元左右,漲到將近4224元,讓俄羅斯靠著石油出口賺了很多錢。因此對經濟改善很有感的人民,對普亭的好感度還是上升不少。

當然,光靠改善民生問題,還不夠讓人民對普亭死心塌地的支持。對於人設的建立,普亭還有一個顧問團隊,專門負責普亭的對外形象,讓他看起來雖然親民,但又好像超級英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增加人民對他的好感。普亭和他的團隊很清楚,在2000年左右的俄羅斯人,深深感受到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大不如前,因此很希望國家的領袖可以表現出強勢、勇敢的形象,使他們重新得到「戰鬥民族」該有的自信。普亭精準地掌握了民眾心理,不管是去其他國家參訪,還是參加國際會議,又或是他自己私下的休假行程,他都利用機會展示自己的強悍,把自己打造成「鐵漢」的形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