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北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轎子是中國文化的「專利品」;而中國人乘轎車代步時,洋人的「轎車」尚未出爐

文:喜樂

〈轎子〉

轎子是北京中國文化的「專利品」。英文名詞中只有一個字:sedan,城不成的出爐中譯「轎子」。天造筆者孤陋寡聞,轎中轎車轎車看了這麼多年的國文英文書報雜誌和譯自英文的長短篇小說和文章,尚未見在何處提過英美人士也坐轎子。專利中國現在他們把某型乘人汽車命名為sedan,人乘人我們譯稱「轎車」,代步一方面可以解釋為:近代洋人根本沒坐過轎子,時洋尚只好用大量生產的北京「機械車」過一過坐轎子的癮;另方面我們自己這半個多世紀以來也沒人坐過轎子,便把中國人的城不成的出爐這項「專利品」忘到九霄雲外,以為「轎車」是天造洋人的「專利品」,屬於中國的轎中轎車轎車車不可也叫「轎車」。

我國各朝各代都看重轎子。國文上自皇帝王公大臣乘轎子出去辦事,專利中國下至平民新娘子還要坐花轎出閣結婚。現在先從新娘子坐的花轎談談八人大轎的資料,以為代表;從前皇帝乘的「龍輿」也是八人抬的,只是細節更考究罷了。

中國的轎子是從簡單的肩輿發展出來的。但是這並不是說轎子的構造是由簡入繁,把轎子搞成千斤重的累贅。相反的是:從二人抬發展到四人抬,再到八人大轎,都是輕飄飄的,極舒服的乘人交通工具。抬轎子的「轎夫」都經過嚴格訓練。從他們抬著轎子走起來的整齊步伐和悠閒姿態就可看出:不論是幾人抬的轎子,轎子本身絕不是一件笨重設備。長者常說:「遠了無輕載。」轎子若太重,怎麼抬著走遠路?皇帝確實自備有十六人抬的龍輿。

俗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這個特殊地區便給「滑竿兒」闢出一個發展機會。「滑竿兒」是二人肩輿的一個特例,是用兩根長竹竿,兩端橫搭竹板扛在雙肩上,中間架著一把躺椅,乘客半坐半躺,雙腳蹬著一條橫竹,手拿書報邊走邊看。抬滑竿兒的上坡下坡如履平地,走起來飛快。只聽見躺椅綁在兩根光滑的竹竿上發出「滋扭、滋扭」的樂聲,伴著竹竿上下顫巍的節奏。如果不時側目下望,可能是萬丈深淵,嚇得乘客魂飛天外!蜀道都開在山側,又窄又高又險。

乘八人大轎則不同。參看第四圖。

轎子Photo Credit: 三民出版

以新娘子第一次坐花轎為例,她是盤腿坐在一間小屋子正中,下面是厚紅氈墊子,後面有靠背,兩邊有扶手。轎內前後左右、頭頂上面都襯好粉紅緞裡子。左右各有一方黑紗窗,她看得見外面街景,街上的人看不見她。前面下半是一塊轎圍子,人入轎之後扣好,上半是轎簾子也要扣好,全是轎圍子的一部分。座墊下面與轎底之間有夾層可存放隨轎雜物。為調低重心,須放幾塊紅磚(用紅紙包的青磚)壓重,使轎子走起來不致左右搖晃,避免上重下輕,發生翻覆的危險。老時代的新娘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嫁到什麼地方,從轎內向外看沿途街景應該可以判斷一下。

一檯花轎包括「轎身」、「頂蓋」和一組「轎杆」。「轎身」是一件用硬木製造的精緻窗櫺型長方立體槅架,前面敞開為乘者上下進出,左右各開一個方窗,下面是夾層,頂上、後面和左右都是窗櫺結構。「頂蓋」用竹條製造,為的是易於撐成曲線,並且質輕,方便抬上抬下;備有四件支腳,可裝入「轎身」四角榫內;抬下時則利用支腳把「頂蓋」放在地面上。「頂蓋」上面中央裝一個「轎頂」,分黃銅和白錫兩色,都擦得和電鍍的一般閃亮。「頂蓋」和「轎身」都用紅緞繡花「轎圍子」包圍起來。娶親的花轎繡的全是「龍鳳呈祥」或是「富貴牡丹」一類吉祥圖案。所用絲線不外粉紅、翠綠、藍、白、金、銀等色。一檯花轎的外觀用「花團錦簇」四字形容,可當之無愧。

一組八人大轎的「轎杆」包括兩根「主轎杆」,從左右「轎圍子」裡面穿過。前後兩端各搭一條扁方橫木,再用「吊掛」掛在前後各一組四個「轎夫」抬的短槓上。每組包括三根短槓,組成「工」字形。在「工」字正中掛上「吊掛」,「工」字的四個端點就是「轎夫」用肩膀抬轎的力著點。所以不論「二人」、「四人」或「八人」抬的轎子,轎子本身都是用前後「兩點」抬起來走的。就因為重心位於兩根「主轎杆」的下方,雖只由「兩點」吊著也不會搖晃或甚至翻覆。

全部「轎杆」共含十件,都漆成黑色,鑲著白銅零件,用的繩子和用肩扛的地方都用藍布包裹。此外尚有兩件「支杆」是由「轎夫」中前後兩組四人的左邊第二人掌管。路中停止前進時,此人把「支杆」撐在扁方橫木下面正中。這時全部轎子便由前後這兩根「支杆」承擔,八個「轎夫」可以暫時立著稍息。再上路時,便把「支杆」掛在「轎杆」上。規矩似乎是:起轎、前行或止步等等發號施令就是由前左方這位掌管「支杆」的「轎夫」一人負責。至於他用的是什麼行話,無法察考。「老轎夫」全都作了古,我國抬轎子的功夫便也失傳了!

每逢電視節目上亮出抬轎子的鏡頭,都只見轎子左搖右晃,轎夫都是直接扛兩根「主轎杆」。那是中國人坐轎子的時代沒見過的。如果轎子真是那樣抬法,坐轎子的人不論是什麼人:新娘子、官員,甚至皇帝,都不是暈頭轉向,就是在轎中哇哇大吐!


〈轎車〉

中國什麼年代就有了轎車?不必考證。現在可以確實證明的是:中國乘轎車代步時,洋人的「轎車」尚未出爐。所以轎車確實是國貨,載人行遠路,不知用了多少年!

二十世紀末期汽車橫行天下。載人的汽車中有一種型別叫「轎車」,英文名是sedan,本義是「轎子」而非「轎車」。中國自己發展的轎車,才名符其實是「轎子」加「車」合成的一輛轎車。有一次筆者為文提到小時去姥姥家,坐騾子拉的轎車。刊出之後一看已被改稱「馬車」。豈不知中國原本沒有「馬車」,洋人才有。世界上現用的華貴「馬車」只剩英國王室遇大典所用的那輛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