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夏至時節鳳凰花開,setback、reset、resilience就是我給畢業生的三字贈言

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夏至前系主任)

6月,時節天氣逐漸炎熱。鳳凰不知不覺地,花開蟬聲也開始響起,給畢由孤獨而唱和,業生由斷續零星而群起整片,夏至彷彿奏起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時節《歡樂頌》(Ode to Joy)。

與太陽、鳳凰陰陽氣有關,花開夏至的給畢「至」含三種意思

端午去,夏至來。業生台灣地處亞熱帶,夏至南端的時節恆春半島甚至劃歸熱帶,因此四季更迭不明顯,鳳凰節氣的概念相對淡薄。兒時的我,甚至誤以為端午也是節氣之一,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羞愧。

夏至之「至」作何解?南朝梁的崔靈恩在其《三禮義宗》有云:

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崔靈恩乃公元六世紀之訓詁學家,亦以禮學研究聞名於世,他的觀點是後世參考的重要依據。因此,夏至之「至」字以上述第一義的「陽氣的極點」為核心,同時包含了第二義的「陰氣開始出現」,以及第三義的「太陽的運行抵達黃道上的極北點」。夏至的「至」字匯集了這三個意思於一體,這差不多就是中文的定論了。

古英語時期,一年其實只有夏季與冬季

夏天的英文是summer,這是個基礎單字,學過英文的人應該都沒問題,不過大家或許有所不知,古時候的summer跟現在的概念有明顯的差距。

此話怎講?根據學者考證,在「古英語」時期(Old English,約公元450年─1100年),一年只有兩季,即夏季和冬季;夏季指的是一年中較暖的半年,約莫是現在的春夏兩季;冬季指的是另一個半年,相當於現在的秋冬兩季。後來這個體系與一年四季的另一個體系接觸、碰撞,才納入了由夏過渡到冬的秋季,以及由冬過渡到夏的春季。

iStock-522853406Photo Credit: iStock

夏、冬至需用solstice;春、秋分則用equinox

夏至的英文是summer solstice(字面意義「夏天的至點」),關鍵的字眼是solstice(至點)。了解中英文的來由,能讓人有豁然開朗、相識恨晚之感。

中文的「至」如上所述,用淺顯的白話文來說,就是極點、極值、或頂點。在晝夜等長的春分(spring equinox,或稱vernal equinox)過後,白晝的長度慢慢往上爬,黑夜的長度慢慢往下降。白晝的長度在夏至這天爬到頂點,成為全年的極值,同時黑夜的長度降到谷底,也成了全年的極值。

過了夏至,白晝和黑夜互換方向,白晝下行,長度漸減,陽氣漸衰,黑夜上行,長度漸增,陰氣始萌,一直到下半年秋分(autumn equinox,或稱autumnal equinox)的晝夜平分點,白晝和黑夜才又再度等長。英文的equinox現在意為「分點」,詞源本乃「晝夜相等」之謂〔equi(相等)+ nox(夜晚)〕,指的就是白晝與黑夜長度的平分點。

solstice,帶有「太陽靜止不動」之意

英文的solstice和中文的「至點」所指相同,但思路不同,呈現出來的世界觀迥異。由詞源觀之,solstice可拆成兩部分,前面的sol是「太陽」〔如solar(太陽的)裡的sol〕,後面的stice是「站立;靜止」〔與stand(站立)和static(靜止的)有著「原始印歐語」(Proto-Indo-European)的同源關係〕,因此solstice的本義是「太陽立定,靜止不動」。

因為由地球觀之,不管是夏至(summer solstice)還是冬至(winter solstice),一旦到了至點(solstice),太陽季節性的移動路徑準備掉頭,讓人有了「太陽似乎站立靜止」的錯覺。這種錯覺,如同車輛在兩點間直線往返,到了目的地便掉頭轉向,準備返回,此時車輛好像處於站立靜止的狀態。夏至時北半球的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太陽彷彿忘了前進,原地踏步,永不落山。

夏至時節,正是火紅鳳凰花開時

每年6月21日左右的夏至前後,也是鳳凰花開的時節。鳳凰花是鳳凰木開的花,原產非洲的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花紅如火,不只台灣全境,中國南方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也多有栽種。

「鳳凰木」這個名稱,明顯有著希臘神話「不死鳥」(phoenix,或音譯為「菲尼克斯」)的典故。據說這不死鳥每隔500年便會引火自焚,最後浴火重生,從灰燼中再現幼鳥,如此周而復始,長生不死。鳳凰為中國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長久以來,其英譯均挪用西方的phoenix,儘管鳳凰與phoenix的背景截然不同,然皆為各自文化中的神鳥。

Ux58A52S_20210531Photo Credit: 英語島

《牛津英語詞典》:fum、ho-ho bird都是鳳凰之意

容我岔個題,先講講鳳凰。《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德高望重,舉世尊崇。OED收錄了兩個鳳凰,一個是fum,另一個是ho-ho bird。

OED以音譯的fum(鳳)收錄了鳳凰,並在詞源裡指出,此乃fung hwang(鳳凰)省略了hwang(凰)之後的訛轉。OED認爲,fum(鳳)是「一種神話中的鳥,歐洲人通稱爲phoenix,在中國是皇室尊貴的標誌之一」(a fabulous bird, by Europeans commonly called the phoenix, one of the symbols of the imperial dignity in China)。定義把中國的鳳凰和歐洲的phoenix做了神話層次的對應與連結,這個早期的認知,或許成了後來鳳凰、phoenix混用的基礎。

OED還另收了一個ho-ho(鳳凰),這個詞多以ho-ho bird(鳳凰鳥)的搭配爲人所知。OED給ho-ho的詞源很簡略,只說源自中文,不過我大膽猜測,ho-ho可能由中國某個方言的音譯訛轉而成(閩南語的「鳳凰」讀如hong hong)。甚至,說不定ho-ho是直接借自日文的「鳳凰」(日文的「鳳凰」讀如hō-ō,ō表o的長音),而不是OED認爲的中文。

hrZzh46q_20210531Photo Credit: 英語島

從植物外型到紀念人物,鳳凰木擁有三種英文名字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