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選舉,關鍵就會有許多「投票有什麼意義」的眼中有那願意越少討論。即便是盯廢的人的爛「投誰都一樣」的論述,也分為「都一樣沒用」和「都一樣爛」兩種,實沒理由各有不同。麼廢
筆者周圍也有許多抱持後者信仰,投票每一屆選舉都堅持不投票的心中人,曾經我也好說歹說請他們選個沒那麼爛的開心蘋果,但近年我找到一個更和解共生的關鍵立場:
就算每個候選人你都很討厭,不要不投票,眼中有那願意越少請去投個不會上的盯廢的人的爛,或是實沒投廢票。
願意投票的麼廢人越少,你心中的投票「爛人」就越開心
每次選舉或公投都會出現「廢票聯盟」,但投廢票的心中行為其實很去中心化,也絕非透過動員就能發生。更重要的是,廢票沒有那麼廢。
在很多面向上,藍綠一直在互相學習。
綠學習藍的施政和綁樁模式,與當初支持主力的進步派越行越遠,反而透過與農田水利會和各路團體整合,加強樁腳掌控。藍則學滿了綠營在野時期的去脈絡抗爭模式,卻時常落入「為反而反」,只是社會環境已不像十年前那般,讓他們總懊惱為什麼之前綠能,自己現在卻不能。
選舉層面上,藍綠對決也常是近來台灣兩大政黨追求的共同目標,一方面台灣很多地方還是藍大於綠,只要確保偏藍選民都能出門投票,國民黨候選人就更有勝算;同時,民進黨也看準這些藍營選民正隨著時間凋零,只要顧好親綠的票,長期來看一定能穩定執政。
這兩種想法有一個共同點:中間選民越少,勝負越好判斷。
越回歸基本盤,選舉結果就越可控。因此國民黨土法煉鋼用「提升民進黨仇恨值」戰術,讓流失的藍營選民回歸;民進黨則更高瞻遠矚,策略性的避免第三勢力出頭,許一個繼續藍綠對決而且綠營必勝的美妙未來。
在這樣主重圈權力、互打臉、少討論施政的風氣下,勢必出現各種謾罵、口水甚至抹黑,也讓越來越多不關心政治的民眾,對政治更失望,離政治更遠——反正一樣爛,不如去郊遊,還能讓他們少領30元補助款。
深不知這樣做最開心的,就是你心中的「爛人」。
出門投廢票的意義,長期來看可能大過於「投對邊」
當河道輿情、開票結果,都展現出台灣會投票的人,就只剩下各自最狂熱最死忠的那群選民,藍綠兩黨自然會把政策論調設定來討好那些極端的群體,施政結果也會離其它不關心的人的利益越來越遠,繼續陷入更不關心政治的惡性循環。

而這也是出門投票的意義:就算不喜歡檯面上的主要候選人,你也要出席,讓自己成為計票單上的數字,讓藍綠知道台灣還有一群關心政治,但對檯面上人選都看不慣的選民。
唯有這個數字夠大,大到可以左右選舉結果,你心中的那些「爛人」才可能在下次選舉前,做些會讓你願意投他的事。
當你不出聲,他們只會變本加厲,當你出門投票——不管是投給「一定不會上」的候選人,或是蓋滿印章當廢票——就是具有意義的表態,長期來說對台灣民主的益處,甚至可能大過於「投對邊」。
如果你對候選人「都一樣爛」感到厭煩,就在投票日花個15分鐘走附近的國小或運動中心,做一件讓他們未來不敢繼續那麼爛的事吧!
- 關鍵評論網台北市長選舉政見配對遊戲:給你珊時萬,你想投給誰?
- 揭秘中選會沒告訴你的事:2022 六都議員「暗公報」
延伸閱讀
- 2022九合一選舉投票指南:除了縣市長還要選什麼?確診第幾天可以出門投票?
- 為什麼城市選民越來越不想投票?是不是真的「誰上都一樣」?
- 台北市長共有12人爆量參選?透過「快問快答」了解藍綠白以外的九位參選人
- 你的以為「廢票」其實沒那麼廢:有效、無效票認定看這裡
- 拒絕「兩害取其輕」,馬來西亞「廢票行動」是怎麼回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