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美國聯準會升息計畫還沒完,有哪些指標可以預判未來的利率動向?

文:洪哲茗(理財規劃顧問/定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美國聯準會正式於今天(3月16日)凌晨啟動自疫情以來的美國沒完首次升息,代表了疫情的聯準率動影響將告一段落,利率循環將進入新的會升畫還階段,未來市場關注焦點除了經濟是息計否持續回溫外,收緊貨幣政策的有指預判速度以及通膨等也將影響市場動向。

至於今年甚至是未來明後年的利率會升至哪個水準,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式來觀察:

點陣圖與會議紀要

每年3、美國沒完6、聯準率動9、會升畫還12月的息計利率決議,同時也會調查每位投票成員對於未來利率的有指預判預期,每位成員的未來預期都以一個點表示,因此可以形成一個點陣圖,美國沒完下圖即為最新公布的聯準率動點陣圖。

a作者提供

觀察16位成員對於2022年底利率的預期(如紅框處),可算是相當分歧,甚至有一位成員激進地認為年底利率就該升到3%以上!取中位數的結果、也就是從低排到高第8、9位成員的平均(兩者預期皆為1.75%~2.00%)。也就是說,今天升息後,到年底的6次會議為止,共計再升息6碼,這就是為何我們可能看到某些報導是說將在未來的每次會議都升息1碼的原因了。

點陣圖雖然清楚代表了聯準會決策成員的動向,但如同上面的說明,點陣圖每3個月才會重新統計一次,然而這段期間包括美國通膨創40年來新高、俄烏戰爭等因素發生,市場不會等到下一次點陣圖公布時才調整對利率的預期。下圖是去年12月公布的點陣圖,原本對於2022年底的利率預期只有0.75%~1.00%,成員們的預期顯然受到前述事件的影響而調整。

a作者提供

那麼,要如何得知市場對於利率預期的變化呢?我們通常會從聯邦利率期貨市場來觀察。

30天期聯邦利率期貨(30 Day Federal Fund Rate Future)

該期貨掛牌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以下稱CME),是短期利率風險的避險工具,也因為持續交易的特性,所以可以即時反映市場對於短期利率的預期。

觀察市場預期的變化,可以直接閱讀CME的FedWatch工具頁面(擷取如下圖),可以看到經過這次的會議後,市場預期下次5月4日的利率決議,升息一碼的機率是67.1%,而升息兩碼的機率是32.9%(如紅色框)。所以,市場認為下次升息兩碼的機率並不低,顯示市場對於利率的看法比聯準會投票成員更加「鷹派」,也就是收緊貨幣政策的速度會更快!

a作者提供

然而,在聯準會宣布升息的會議前,市場對於5月4日利率決議的預期則是升息一碼機率是48.1%、升息兩碼機率更是高達50.5%(如上圖綠色框)。這代表著,在昨天的會議前,市場的看法更加鷹派,而在昨天會議後,略為修正了一些。

那麼對於年底利率的預期又是如何呢?我們可以點選FedWatch工具頁面裡不同的頁籤,顯示了對於今年每次利率決議的預期,點選今年12月14日的頁籤(如下圖)。

a作者提供

在今年剩下的六次會議中,認為利率將升至1.50%~1.75%、也就是再升息5碼的機率是10.9%,認為利率將升至1.75%~2.00%、也就是再升息6碼的機率是31.9%,而升息七碼與八碼(非常鷹派!)的機率則是38.9%與15.3%(超過50%!)。

大概可以從這裡判斷,市場對於未來利率政策還是相對鷹派,這可能是肇因於高通膨的擔憂。但反過來說,只要通膨出現降溫的跡象,市場也會很快調整對於利率的預期,對短期的股市而言,可能就會是原本保守看待貨幣政策的投資人,較願意重新投入資金,有機會推升股市。

知道這些,可以怎麼做?

上面的說明看似複雜,但事實上是每個專業法人機構再基本不過的分析。所以,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若缺乏這些背景認知,很可能就如同拿著小刀在金融市場叢林裡,與拿著槍砲的法人搏殺,只求能生存下來。如果我們不想被當成收割的「韭菜」,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以下是我們的兩個建議:

  1. 如果是短線的投機交易者,除了上面的分析外,可能還得時時關注其他重要數據的公布與解讀,像是每月的非農業人口就業數據(每月的第一個周五公布)等,還得花上大把時間盯盤,但也不確保這樣就能順利存活下來。
  2. 對於長線投資人、甚至有清楚的生涯理財計畫的投資人而言,這些短線的消息都可以視為市場的雜訊,在有清晰的投資目標以及策略下,我們是可以完全無視這些過程的。

問題只有一個:你有清晰的投資目標與策略嗎?

Facebook專頁:定方財務顧問

延伸閱讀

  • 台灣央行11年來首次升息1碼,房貸族每年利息增加近兩萬
  • 「這個價錢的台積電可以買了嗎?」等等,你其實問錯了問題
  • 央行為何閃電升息?房市管控未再出招?楊金龍記者會7大關鍵問答一次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