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海之聲》:腔室鸚鵡螺即便熬過了恐龍滅絕,還是有可能會被人類對珠寶、裝飾與小玩意兒的熱愛給壓垮

文:辛西亞・巴內特(Cynthia Barnett)

萬物始於貝 鸚鵡螺(節錄)

寒武紀的海之還有會被海洋生物存續了五千萬年。進入奧陶紀(Ordovician)後,聲腔室鸚飾與海洋裡布滿珊瑚、鵡螺無頜魚和更驚人的即便貝殼建造者。菊石輻射出上千物種,熬過愛給有些跟聯結卡車的恐龍車輪一樣大;壯碩的腕足類長了如同蛤蚌的雙殼,在每一片海洋中打造古老礁石,滅絕留下比地球歷史上其他動物更多的人類化石供科學家研究。羅馬人將牠們取名為油燈貝(lamp shell),對珠的熱因為牠們酷似上古世界的寶裝黏土油燈——而黏土油燈正是以史前時代用來燃燒油與動物脂肪的貝殼為模型。

四億七千八百萬年前的小玩某一天,在奧陶紀初期的意兒壓垮海洋裡,一隻毛茸茸的海之還有會被蛞蝓戴著一頂戰鬥風格的貝殼帽落入一處泥濘墳墓。泥土為克氏披毛殼石鼈(Calvapilosa kroegeri)柔軟的聲腔室鸚飾與身體防腐,留下一枚化石印記,鵡螺宛如一枚指甲變黑的大腳趾——變黑的部份是貝殼帽。這位黏糊糊的士兵還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上面有一百二十五排牙齒。

長年累月的海浪與風暴把這個生物與沉積物中數以百計的海中巨獸埋在一起。沉積物在某天上升為摩洛哥東部的紅色山丘,和一處名為費札瓦塔(Fezouata)的知名化石遺址。這些往日的野獸中,只有一個長了「齒舌」(radula,布滿牙齒的舌頭),拉丁文的意思是「小刮刀」。這種銼刀般的解剖構造只見於軟體動物,這讓有剛毛的克氏披毛殼石鼈和牠的貝殼帽成為迄今為止科學家所猜測最接近軟體動物之母的可能模樣。分子鐘(用來量測物種的基因變化以判定演化時間)的分析顯示,雙殼類動物與腹足類動物約莫就是在此時,從軟體動物家族樹上走向不同枝幹。

第三個主要分支是頭足類動物。牠們長了許多手臂或觸手,而非一隻大足,並且也演化出外殼。這一支系包括鸚鵡螺,牠們會以長達四.五公尺、導彈狀的貝殼朝獵物猛衝。演化將曾經筆直的鸚鵡螺殼彎曲成優雅的弧線,內部還有珍珠層腔室。牠們昭告,有史以來最長壽的動物之一已然降生。

腔室鸚鵡螺一直生活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之間,一塊被稱為「珊瑚金三角熱區」(Coral Triangle)的海洋生物寶庫。大約有九十根白色觸手在牠的虎紋貝殼下揮舞著,或是在感受到掠食者的身影時,縮回牠的皮罩下。牠的頭足類表親——章魚和魷魚,有時被說成是為了追求才智與速度而甩掉外殼,鸚鵡螺則是一直把牠美麗的腔室當成某種遺物保留下來。但殼其實是一種存續的徽章。

演化生物學家彼得.瓦德(Peter D. Ward)鑽研鸚鵡螺將近七十年。在他五歲那年迪士尼推出電影《海底兩萬里》後,他就愛上了鸚鵡螺。其他人在這種生物的針孔眼睛與花狀觸手中看到史前遺痕,瓦德則是看到一種「超級適合在深海裡生存」的高級動物。鸚鵡螺仰賴複雜的化學感應器,用觸手撈捕食物、繁殖後代。瓦德形容,牠的祖先超越了那些打碎貝殼、在海底捕獵、在日益危險的海洋裡隨著牠們一起演化的魚類。襯在殼體內部的彩虹色珍珠層——(也就是俗稱的珍珠母)是地球上最堅固的材料之一,甚至殼體的色彩與圖案(頂部的深色條紋與底部的淺色條紋,被稱為剪影偽裝﹝countershading﹞)也是用來阻止掠食者從上方或下方捕獵。

波士頓的醫生兼詩人老奧利佛.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Sr.)認為,鸚鵡螺是生命艱辛和勝利的完美隱喻。他的〈鸚鵡螺〉(The Chambered Nautilus)堪稱美國最知名的貝殼詩,詩中描繪了這種生於奮戰之美——外殼的「光澤螺圈」和那精益求精、將每個房間打造得比上一個更高貴的「脆弱租戶」。「直到你終獲自由,」霍姆斯寫道,「在生命的洶湧之海留下你不再需要之殼!」

約莫四億四千五百萬年前,在寒武紀生根的海洋伊甸園,開始枯萎於地球的第一次大凋零——奧陶紀晚期的大滅絕。高達八成五的海棲物種死亡,包括遍及各大洋、數量繁茂的珊瑚與蛤狀腕足類。滅絕的原因尚未確定,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火山爆發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可能足以導致地球暖化,使海洋與海洋生物缺氧。

第一次大滅絕並未使地球陷入最糟的絕境。而是在大約兩億五千萬年前,火山爆發將熔岩噴發覆蓋今日的西伯利亞,將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引發了更明確的地球暖化,才導致所謂的「大死亡」(Great Dying)。這些溫室氣體不但使地球變暖,還引爆了一個更危險的炸彈——於後續的數千年間持續外洩甲烷氣體。從今日的中國到智利,石灰岩層裡埋藏的腕足類外殼記錄表明,有毒氣體污染了空氣與海洋,並推著氣溫節節高升。

海洋中的氧氣含量急遽下降,深海中的古老海獸死於沒有足夠的氧氣可供交換。海水暖到不可思議,在三疊紀(Triassic)早期已飆破攝氏四十度;珊瑚礁變黑死去,最後一隻三葉蟲消殞,菊石也大多死亡。而當時已暴增到全球三萬多種的腕足類,則是驟減成幾百種。牠們存活至今,但很少看到——牠們成為往日的遺痕,一如據以命名的古老油燈。

「大死亡」消滅了陸地上的大多數生命,以及幾乎所有從寒武紀海洋中留存下來的生物。倖存下來的少數海洋物種裡,有一小撮軟體動物,包括一些嬌小的腹足類和更多雙殼類,體型也很小。牠們就像末日的倖存者,在熬過日益惡化的條件時,也失去大多數同類。隨著「大死亡」的延續,腐爛的屍體釋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和有毒的硫化氫排入海中。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