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學習障礙》:「我也不想跟自己同一組」——分組是學障兒永遠的痛

文:王意中

「我也不想跟自己同一組。」——分組是學習想跟學障學障兒永遠的痛

學習障礙孩子的困境

「怎麼辦?阿亮又來找我們了。」

「誰管他。障礙自己成績那麼差,也不遠誰想跟他在同一組。同組痛」

「對嘛。分組和阿亮同一組,兒永我們的分數只會被他拖垮,根本就是學習想跟學障一個拖油瓶。」

「而且是障礙自己好大一支拖油瓶!」

「不要理他啦!也不遠就跟他講我們這組已經滿了。同組痛」

「沒錯,分組這是兒永好方法。誰跟他在一起,誰倒楣。他自己一組就好了。」

「說的也是。自己的分數自己考,別想占我們的便宜。」

「誰想認養他啊?自己不認真,誰會想跟他同一組。門都沒有!」

「是連窗戶也沒有!」

同學們把阿亮當成開玩笑的對象,笑成一團。

很現實的,每當遇到課堂分組,阿亮總是被同學們拒絕,沒有一次例外。

所以一聽到又要分組,他便默默地坐在位子上,低著頭摳弄雙手,一句話都不說,也不想說。

老師在旁邊催促:「阿亮,你怎麼都坐著不動?耍大牌,要人家來找你啊?待會兒下課時,分組名單就要出來,動作快。」

不管老師如何催促,阿亮不理就是不理。沒人瞭解被排擠的心情是多麼沉重。

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理由讓同學接受和他同組,就連他也不想跟自己這樣的人在同一組啊!

「或許像大家說的,我就是拖油瓶,對於別人沒有任何好處。」

也難怪同學看他像見到瘟神,拔腿就跑。他很習慣了,哀莫大於心死,對「分組」他已經沒有感覺,反正結局都一樣,不是他自己一個人一組,就是被老師強迫安排跟一群剩下的人同組。

理解、陪伴與協助學習障礙孩子
難以撕下的標籤

「你動作給我快一點!不要再擦了。拖拖拉拉的,一直擦一直擦,到底什麼時候才寫完?我看你根本在拖延,浪費大家的時間,簡直是找我麻煩。」

這段催促、責罵的話,熟悉嗎?

大家都把問題點歸咎於學習障礙孩子。我們總認為孩子在找麻煩,但孩子何必如此?

我們覺得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做,孩子也覺得自己有許多事情得做。大人的事情做不完,孩子的事情也做不完,彼此抱怨不滿。

當大人要孩子寫,孩子就得照做,但是寫不完還是寫不完……沒完沒了的要求,讓雙方的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師生關係、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同學的印象也愈來愈黑,漸漸地,沒有人想靠近,誰遇到,誰倒楣。

不停歇的錯誤漩渦,讓人自我質疑

錯錯錯,錯錯錯,我的人生就是一路錯,從來沒有好好地修正過。

錯錯錯,錯錯錯,大人已經忍受不了我的錯。但我也無奈,我也不想犯錯。

改改改,改了還是錯。

錯錯錯,錯了還是要改,改了又錯。

自己愈來愈虛弱,愈來愈挫折,不要再叫我改,反正我改了又錯,寫了又錯……

孩子一直陷入錯誤的人生,難免自我質疑:「難道我生下來,就是一場錯誤?」

沒有人想被設定在這種狀態,被困在無盡的迴圈裡,永遠找不到出口。

然而,人生是否有所謂「標準化格式」?哪個方向是正確的?哪個交流道或出口是正確的?哪一個才真正適合自己?

沒有人想犯錯,學習障礙孩子也一樣,但是又何奈。

劃出「自我保護」的心理界線

若孩子選擇自我放棄,我們該如何協助?

請不要直接告訴孩子:「你不用在乎別人的想法。」

他人的批評、諷刺和嘲笑,孩子當然在意,並且往往因此而深深受創。雖然我們告訴孩子別在乎,但這多半只是理想,除非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想法。

所以,請先接住孩子受傷的感受。這樣的傷很痛、令人難以忍受——讓孩子瞭解這些感受很真實,換成是別人也一樣無法接受。

先接受孩子的情緒,再引導他練習將這些情緒凍結,不擴大解釋。

孩子需要劃出一道自我保護的界線。可以教孩子試著這麼做:想像自己在一個大型泡泡裡,與外在雜音隔絕,保持內心平靜,只聽得見自己的聲音。

酸言酸語,統統刪掉

若孩子被同學笑「你這個笨蛋」,面臨這些令人不舒服,帶來難堪、羞愧、憤怒、嫌惡等負面感受的言語刺激,允許孩子可以有各種的負面情緒。

同時,也協助孩子思考與判斷自己和這些同學的關係是否重要。

如果認為這些人對自己並不重要,就在名單上,把他劃掉。用力地劃掉,劃到紙破掉都可以。協助孩子將心理界線劃清楚:

這些人不重要。他們根本不瞭解我,我也不需要大費周章地跟他們解釋。因此,他們的酸言酸語,我統統都刪掉。

那些生命中「不重要的他人」,不需要讓他們的話影響自己。對方根本對我不熟悉,我為什麼要花費心思、時間去和他爭執?

孩子可能會提出一個疑問:那我要和對方爭辯嗎?如果他說我是笨蛋,我是要說「笨蛋又怎樣」呢?還是回「然後呢」?這樣跟他爭辯,會不會讓自己更難堪?

如果可以,不予回應,也別理會。

一個人開口說出傷人的話,通常是想要引起對方的回應。別讓那些人說的話,在自己心裡引發任何風吹草動。

這世界有時很亂、很吵,我們只需要靜一靜、只接受「重要他人」的一些想法。

如果只是想要擾亂自己思緒的人,就把他刪除掉吧。

「到底哪一點好笑?是你好笑,還是他好笑?」

許多人常以自己有的,去嘲笑別人所沒有的。

如果問那些取笑別人的孩子,「你說這些話,到底是要做什麼?」

有些孩子會告訴你,「我就是覺得好笑。」

我會進一步地問:「到底哪一點好笑?是你好笑,還是他好笑?」

說實話,因缺乏自我覺察的所作所為而傷害他人,這一點才讓人覺得可笑。

更何況,說出這些冷言冷語,對於自己的成長沒有任何正面滋養。對於被笑的孩子來說更是傷害,也沒有必要。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學習障礙:逃不出的學習噩夢》,寶瓶文化出版

作者:王意中

  • TAAZE讀冊生活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他們智力正常,卻看不懂、寫不出字……
王意中心理師說——在超過兩千場的演講中,
最難詮釋的,就是「學習障礙」。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