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歐中經貿對話:歐盟代表「來勢洶洶」、中方「口硬實軟」重申對反補貼調查不滿

(中央社)歐盟與中國高層經貿對話25日在北京舉行,歐中歐盟是經貿歐中關係回溫的最新進展。面對歐盟代表似乎「來勢洶洶」,對話代表對反調查中方除了高聲重申對歐盟反補貼調查的來勢不滿,其餘表現顯得頗務實。洶洶

歐盟高官9月密集出訪中國,中方重申先是口硬歐盟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喬霍瓦(Vera Jourova)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在北京的高階數位對話,接著是實軟主管貿易的執委會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與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的這場經貿對話。

同時,補貼不滿歐盟執委會負責環境政策的歐中歐盟專員辛克維丘斯(Virginijus Sinkevičius)23至26日在深圳與中方進行海洋等環境議題的雙邊會談。預期10月歐盟對外事務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會去北京。經貿歐盟高官連續訪中,對話代表對反調查為可望年底前舉行的來勢歐中高峰會炒熱氣氛,也讓過去3年降到冰點的洶洶關係回溫。

何立峰與杜姆布羅夫斯基斯在經貿對話後的中方重申發言,釋出幾個值得觀察的訊息。何首先點出「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因此歐中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顯然不只歐洲面臨不景氣,中國經濟也很不妙。

他接著釋出「願對歐方擴大進口」的善意,尤其說要針對歐洲農產品加速開放市場,想換得歐盟取消對中國出口高技術產品的限制。歐盟長期抱怨對中國貿易逆差,對中出口遠不及進口,且歐盟27個成員國有不少將在今明兩年舉行大選,北京很明白農業對選票的影響力。

中國在乎歐盟配合美國管制高科技輸入中國,歐盟則擔心原物料過於依賴中國的弱點被利用,例如8月中國對鎵、鍺等半導體材料進行出口管制,就是以原物料作為貿易報復工具的牛刀小試。

這次經貿對話雙方欲建立原材料供應鏈預警機制和出口管制對話機制,雖仍屬討論階段,但歐中一面互踩痛點也一面尋求緩和之道。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杜姆布羅夫斯基斯飛到中國前一週,藉著發表年度咨文的時機,宣布對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成為衝擊歐中關係的最新事件。

何立峰在經貿對話後的記者會上雖大聲重申中方的「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不過,原本歐盟圈內不乏預測北京可能取消杜姆布羅夫斯基斯的訪問以示抗議,但對話仍如期舉行,看來與歐盟恢復關係的考量重於面子問題。

之後發言的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說了些客套話,批評的部分只有提及歐洲企業關切中國經商環境緊縮,並希望中國協助處理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造成的開發中國家糧食問題。看似溫和,不過他的「火力」前兩天已使出。

杜姆布羅夫斯基斯上週末先後於上海「外灘金融峰會」和北京清華大學演說,直指中國造成不公平競爭、將經商環境政治化、不透明、對俄烏戰爭立場影響中國的形象聲譽,還警告不要讓過去「雙贏」的關係變成「雙輸」等等。

有趣的是,他的北京清大演講被安排在經濟管理學院一間有傳統粉筆黑板的小教室,座位很少。即便如同中國對待外國政要演說的慣例,聽眾都經過挑選,但顯然中方不想讓刺耳的話被太多自己人聽到。

歐盟這位斯文的拉脫維亞籍副主席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前述記者會發言結束前,呼應何立峰開場說到歐中雙方擁護國際多邊機制時,特別舉例要積極參與「像是20國集團(G20)等」。

這手「綿裡針」刺了一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首次缺席G20高峰會的國際關注事件。看來歐中雖朝著恢復交流熱度的大方向前進,但彼此「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互戳互嗆還是不能免。

新聞來源

  • 歐中經貿對話 歐來勢洶洶、中方口硬實軟(中央社)

延伸閱讀

  • 延宕多次的中歐峰會成為「聾子對話」,習近平意在分化歐盟與美國的關係
  • 歐洲議會壓倒性通過凍結《歐中全面投資協定》,表明對台協議不應受中國綁架
  • 顧忌對中關係,歐盟「晶片外交」對台只要晶片、不談外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