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方圓》「Meta/元」對談一:虛擬的誘惑與逆轉

(《方圓》編按:文學及文化季刊《方圓》,/元每期邀請各領域的對談的誘創作人、評論人與學者等就文化主題對談。虛擬近年元宇宙與虛擬貨幣的惑與熱潮再次興起,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逆轉邊界被重塑,藝術的/元形式與價值亦有了被重新定義的可能。「Meta/元」一期的對談的誘對談從虛擬世界所涉及的誘惑與逆轉說起,再將討論延伸至文學後設書寫的虛擬討論,以及其中無可規避的惑與權力議題。以下節選部分內容,逆轉原文約一萬二千字。/元)

虛擬與現實的對談的誘之間或之外──「Meta/元」的多重性

時間:2022年9月7日
地點:香港文學生活館
主持:朗天(作家、文化評論及策劃,虛擬兼職執教大學,惑與近作有《反復:易經新寫》。逆轉下稱「朗」。)
與談人:
紅眼(專欄作家,影評人。《藝文青》總編輯。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下稱「紅」。)
李卓風(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主修新媒體及影視劇本創作;現職編劇。下稱「李」。)
袁兆昌(香港作家、編輯、寫作班導師。下稱「袁」。)
洛楓(創作及評論人,曾獲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書獎、藝術家年獎、城市當代舞蹈達人獎。下稱「洛」。)

朗:為了呼應今次的主題,我們先從Damien Hirst的案例說起吧。他做了個event,他將他所有與dot相關的作品轉化成NFT(non-fungible token)。他讓觀眾選擇:要麼要實物,要麼要NFT。如果你選擇購買NFT的話,實物就會即場被摧毀。即是二選其一的投票,凸顯了實物和blockchain中虛擬單元之間的選擇。

這是不是同時凸顯了meta這一概念本身的二重性?接下來的問題是,兩者是並存的關係,還是應該二選其一?同時,二選其一的意義在於,它帶出了一重具有獨特意義的layer,就是我們常說的區塊鏈。這涉及藝術的問題:藝術的意義何在?藝術是不是代表要有實質的作品?還是只是意念呢?從杜象(Marcel Duchamp)的《噴泉》(Fountain)開始,那件work不是傳統的藝術品,但通過某個context之下,因為它在藝術館,並有杜象的簽名,它由此成為了「藝術品」。當時這個衝擊很大,甚至開展了整個modern art的潮流。我們先從這裡說起吧。

袁:現在,我們已經不處於可以隨意將文學或藝術作品重新定義的年代。所以無論是哪種運動,與文藝或社會相關的,大家都是在尋找價值。在這個尋找價值的年代,有些人覺得價值應該是價格,有些人覺得價值就應該是價值。從杜象的個案來看,個人身份或地位會釐定了該物品的價值。這令以後對於雕塑、公共的看法有很大的衝擊。當創作成為了操作,被放置到社會的語境討論時,當中藝術的概念彷彿被磨平了一樣。藝術或文藝的發展,到了現在,當被放置到可被「公共」觸及的空間時,似乎不再是在很突出的位置。

所以我想,meta的意思,在疫情的年代,我們都無法像以前一樣看到實物,而NFT有關區塊鏈和貨幣的操作,只會令我們更難搞清楚藝術是甚麼。當一張又一張的GIF被拼湊起來,它居然可以賣到5.4億港元,這根本已經遠離了藝術創作可以去到哪個層次的問題。甚至,最近一宗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來畫畫,然後參賽和獲獎的新聞,最後被揭曉是以人工智能來繪圖。創作人似乎會為了追求可被別人看到的形式或場合,這其實無異於杜象當年所做的。

洛:我覺得朗天一開始談到的那個例子很有趣。杜象的Fountain,如果不是在博物館的話,只是在公園或路邊,就算他簽了名,或做了甚麼,都是不會產生任何效應的。那件作品成為了icon或classic,是因為它所在的場地。他的那個年代,沒有人會在博物館做這樣的事情。因為博物館必定都會放一些很grand和classical的high art作品。他居然在那裡放置了一件如此日常,甚至在公廁都能找到的物品。重點是杜象和博物館兩個重要的元素。我未必有準確的答案,但第一個感覺是,這幾個element必須同時存在,那樣物件才影響了後來postmodern art的觀念。正如我現在,如果在課室做類似的行為,也是毫無作用的。

螢幕快照_2018-11-16_下午2_43_09Photo Credit: WIKIART

朗:你談到你就這一課題,翻看了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書,包括了他有關hyperreality(過度真實)的理論。布希亞的概念exactly就是叫seduction(誘惑),而非只注重simulation(擬象)。Seduction指的是reversal of power,假設是在探討masculinity和femininity時,feminine在文藝上總是負責seduction,意思不是以女性主義或者女權主義opposition的方法,不是通過打倒男權來凸顯自己,因為打到男權本身就是男權。所以他用的不是opposition而是reversal的方式,正正就是你剛才所說的那一種把事情反過來的顛覆。

例如說,我們經常以為virtual reality(VR)是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它是基於現實的剩餘物,它只是為我們提供娛樂。現實才是最基本的。但如果它被理解成seduction,它事實上reverse了一件事:它不是派生的、次要的,反過來,它令現實變成了派生和次要。這也同樣適用於NFT,當我們以為NFT只是用來炒賣的,但隨著之後的發展,它逐漸將事情反轉過來。就如剛剛談到Hirst的例子,我們一般會認為實物比虛擬物更加重要,因為後者只是複製品,但Hirst卻使它們變成具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甚至代替了實物。那麼又是不是,從現實生產出來的虛擬物,並沒有反過來吞噬了現實,而是使現實成為了它的派生和附庸。就如安徒生的《影子》(The Shadow),影子最後將真人變成了他的影子,反過來本來的影子成為真實的存在。那麼,現在所謂的AR(augmented reality)、VR或者NFT的走勢是不是這樣呢?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