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專訪】《我是你的觀護人》作者唐珮玲:我自覺是個司法體系的邊緣人,去照顧社會體制的邊緣人

文字:唐珮玲|筆訪:愛麗絲

什麼是專訪作者制觀護人?觀護人是鮮為人知的司法工作者,他們隱身各地檢署,觀的邊不穿法袍、護人會體沒有「官」的唐珮體系頭銜,只是玲自一個「人」。目前全國平均在監人數五萬五千人左右,覺個全國觀護人不超過240人,司法包括無期徒刑、緣人短刑期,去照還有緩刑等,顧社每位觀護人同時負責的邊緣案件通常是150件到200件。每個觀護人到能平安退休前,專訪作者制至少會經歷數千個犯罪者的觀的邊洗禮。

「我自覺是護人會體個司法體系的邊緣人,去照顧社會體制的唐珮體系邊緣人,理所當然不容易被看見。」唐珮玲擔任觀護人長達十餘年,有別於社會批判的眼光,她以同理包容的視角理解犯罪者的困頓與坎坷,關照背後的真實與無奈,佐以最真誠的關懷引導,許諾曾經犯錯的個案,一個改過自新、好好做人的機會。這回,她將工作現場記錄為《我是你的觀護人》一書,讓讀者有機會一窺法理之外的人性與人心。

  • 問:您在書中提及,自己一直都在從事和人接觸的工作,在擔任觀護人前,記者是您唯一從事過的職業嗎?最初為什麼會選擇擔任記者、而後轉行擔任觀護人呢?這和您的成長經驗、家庭教育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曾任職記者,對您擔任觀護人工作上有哪些幫助嗎?

答:工作經驗其實還不少。做過餐具行的小會計兼秘書,但後來餐具行倒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緣故)。賣過香腸、賣過小狗(不是同一時間同一組合)、做過補習班等職業。所以其實工作經歷並不是很少。因為,我沒有讀過高中,當時是以就業為考量的五專生,之後才轉考插班大學,所以跟大多數求學歷程順利的同學來說,我應該算是生活經歷比較特殊。後來 ,文法商三個類組我都讀過,這也算是滿少見的。

至於家庭教育環境也跟上述的答案非常接近,和其他的同學比較起來,算是貧困的家庭。但是我非常幸運地擁有負責任的父母親,即使再艱難的生活,他們仍犧牲自己,給予我溫暖的親情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教導。為慰親心,雖然我不是很會讀書,終究還是走上讀書寫字的道路。不過,或許家庭的環境以及自己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刻感受到所謂士農工商這個排序,其實不代表尊貴與否。因為在我心目中,我那做工的爸爸、做保姆的媽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我認為,任何工作經歷都會對下一個工作經歷有幫助,因為人生不可能從未經歷困頓、挫折、空白,甚至住院都可能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所以並不因為從事過記者工作,就表示可以做好一個觀護人的角色,只不過某些技巧、問與聽、思與追,比較接近而已。

舉例來說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曾經在幼年因病住院,在住院期間發現自己身體狀況可能無法當職業選手了,他開始思考自己放棄棒球選手的夢想後該怎麼辦?最終深刻體會到自己人生的道路並不只有單一的價值選項。這故事其實是在我擔任記者時,為了研究李遠哲所收集的資料中,一本寫給國中小學生看的故事書裡找到的。

然而,當我自己的人生遭遇疾病、困難、挫折、痛苦或者是很長一段時間空白的停頓沒有工作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思考自己該往哪裡去?又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產生互動?所以這些自我的思考,其實對於一個觀護人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畢竟如果自己沒有深刻的思考自己,又怎麼可能引導其他人思考他自己人生的方向。

  • 問:您認為記者、觀護人或從事其他與人接觸的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呢?為什麼?您的MBTI十六型人格測驗結果是什麼呢?

答:與人接觸,其實是人類最初從穴居時代就有的能力,畢竟人類一開始就是一種群聚的生物,不太容易只靠自己就能夠生存下來。所以基本上來說,這樣的心理素質,就是一般人有的心理素質。比方說好奇心、同理心、能夠表達對他人的善意、接受他人的善意等,其實無論是個性嚴肅的人、或者是活潑大方的人,都一樣可以勝任與人接觸的工作。這並不是單一的一種價值觀,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是否願意將其他人也看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獨立個體、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我相信這也是人類彼此之間互動生活很重要的一個條件。

至於十六型人格測驗的答案,我的測驗結果是提倡者(INFJ)。但我其實找不到自己所屬的那一類……怎麼沒有皮卡丘?或者《夏目友人帳》的斑與貓咪老師那一種呢?也沒有青嵐!?XD

古人說君子不器,意思是說君子並不一定要在什麼樣特定的位置上,五月天唱了一首洋蔥,意思是每個人的特性都會層層疊疊包裹。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下、會展現出不同的樣態。其實不太容易能夠用簡單的分類,明確的把每一個人分成特定歸屬的類別。如果你一定要問我的話……看你覺得我像貓咪老師、那胖貓或會咬人的斑?哈哈哈。

  • 問:出版《我是你的觀護人》的契機是什麼呢?是如何與出版社聯繫上的呢?您希望藉出版此書,帶給讀者哪些影響、或者改變嗎?撰寫《我是你的觀護人》的過程中,您是如何選擇收進書中的個案呢?書裡的個案是否讀過這本書了呢?他們的反饋是什麼呢?撰寫過程中您覺得最困難、美好的分別是什麼呢?為什麼?

答:我一直都覺得他們跟我分享的生活非常獨特,而且值得記憶,每次有機會,大家都會非常有興趣地聽我轉述他們的故事,所以我一直都有寫下他們故事的想法。能夠出版成為一本書,是非常開心的經驗。但是我並沒有那麼大的期待或者是妄想,認為出版一本書就可以改變讀者的什麼,或者是影響別人什麼。說來說去最終我不過就是一個外人而已。無論是對讀者或者是對個案來說都是一樣,最終,仍是由他們自己決定,自己想要改變自己或者是增加新的經驗而已。

在這個寫作的過程當中,選擇個案的難度其實很高,因為有太多還來不及寫進去的人事物,如果有可能,當然還有更多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

目前書裡面的個案唯一共同的特性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已經期滿。也就是在法律上我並沒有任何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處理他們的案子。這也就是我選擇他們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還在保護管束期間範圍內,那麼就必須要考量是否最後有撤銷或者是其他法律責任需處理。

至於他們是不是看過我寫的故事?坦白說這21篇故事並不只是21位個案的事,我在書中也不斷的需要提醒大家,因為個案的特性以及需要去識別化,所以發生過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但是並不是完全都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當然,某故事是全部發生在同一位個案身上,我也不能告訴你是哪一位,但他說了一段讓我很感動的話:「老師不管怎麼寫都沒關係,只要老師的書能讓給很多人看見,讓人想一想、不要再胡搞下去了,那我就會覺得很高興了。」

  • 問:您在書中提及,因為這份工作,讓您發現自己對世界與社會有許多無知。您認為因為見到社會與人性的更多面向,會讓您更加謙卑、更能同理他人嗎?除此之外,您認為這份工作還帶給您哪些改變呢?

答: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經歷世界上所有的職業,也不可能了解不同領域的每一種專業,只要到菜市場去逛一圈,絕對可以發現自己有很多的菜不認識。豬的很多五臟六腑,你不知道他是哪一塊?牛肉的紋理以及烹調方式,你不知該如何是好?尤其是逛到魚攤的時候,要區分透抽、花枝、章魚和軟絲,我想這對我很困難,對你應該也不是那麼容易。但這些事情都是個案們重要的生活經歷,甚至他們賴以維生的方式。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