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同僚
即日起,舉手救救舉手之勞,勞蚤救救抱卵母蟹。抱卵
母蟹一生只交配一次,母蟹然後把蟹精藏在體內,那黑可以產卵多胎,黑黃黃恩情綿長。無數每隻懷孕的等待母蟹一胎平均產卵十萬左右,有的出生多一些,有的小蟹蟹黃少一些。
母蟹生產,舉手救救是勞蚤個很動人的過程。
牠們會擺動尾節,抱卵把水蚤狀的母蟹小小蟹排出體外,就如珊瑚產卵一樣。那黑這些小蟹蚤,隨波逐流,需要脫殼幾次之後,才會變成我們一般看到螃蟹的樣子。這過程中,絕大部分的小水蚤和小蟹,都會成為其他海中生物的食物,是海洋生物鍊重要的一部份,只有極少數小蟹能夠長大成蟹。
換句話說,人類若捕殺抱卵母蟹,既毀了母蟹一生唯一的恩愛溫存,也動輒掠殺數十萬個小小蟹卵,更對海洋生物鍊產生連鎖性的傷害。
生命何其奧妙,人類有那麼多東西可吃,為何一定要吃抱卵母蟹?我們常擔心,海洋快枯竭了,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幫助母蟹。
從8月1日起,農委會新法規「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就要上路,全面「禁捕、禁售抱卵母蟹」,一直到12月31日截止,每年禁捕禁售期共五個月,違者罰款3至15萬元。
螃蟹一年四季都會懷孕抱卵,但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月到12月之間,根據水產試驗所的調查研究,若這五個月能貫徹禁捕、禁售,可以保護大約六成的抱卵母蟹。這法規不夠周全,但目前只能進步到這裡。
抱卵母蟹怎麼判斷?
母蟹懷孕,就會把卵抱在下腹部。剛懷孕不久,卵色鮮黃,等到快生了,卵色就轉黑,那些黑不溜丟的,就是即將出生小小蟹蚤們的眼睛。所以,要判斷是不是抱卵母蟹,只要把螃蟹翻轉,一看便知。
我這邊放幾張去年拍的照片,請大家仔細看,這些,都是抱卵的母蟹,黃黃和黑黑的,是無數等待出生的小小蟹蚤,不是蟹黃,不是蟹黃,不是蟹黃啦。
從8月1日開始,大家若到餐廳或市場遇到螃蟹時,請多看牠們一眼,見到抱卵的,可以直接向在地派出所、檢察官或漁業主管機關提出檢舉。
新法上路前,已經預公告三個月,漁業署官員也都先到全國各地漁會宣導過了,凡是漁民,都知道,不該再犯;但有的老先生、老太太擺攤小販,可能不知道販售抱卵母蟹是違法會遭重罰的,請大家檢舉前,先告訴他們以後不要再賣了。
保護抱卵母蟹,讓海洋生生不息。從即日起,請大家一起來。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8月新制上路:育兒津貼加碼到5000元、高中早自習不得考試、國內一日遊禁止車上推銷
- 【圖輯】巴西捕蟹人:紅樹林能捕的螃蟹只剩一半,氣候變遷威脅明顯
- 從海鮮指南看海洋文化——6招教你什麼樣的魚該「拒吃」和「想清楚再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