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研究取得新突破
萤火虫尾部的国仿点点闪光,是萤火研究它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不同频率的虫通荧光可以帮助萤火虫向同伴传递识别、预警和指引方向等信号。信无新突 近日,人机模仿萤火虫利用发光传递信息,国仿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科研团队利用光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萤火研究解决了无人机易受电磁干扰的虫通难题,使无人机群突破更多严苛条件限制,信无新突实现高效协同工作。人机 捕捉光的国仿密码 近年来,无人机集群在飞行表演、萤火研究快递物流、虫通精准农业、信无新突城市交通等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人机通过感知交互和信息传递,无人机集群能够通力合作,高效协同。 目前,人们多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这种利用无线电磁波在空间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西北工业大学光电和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学龙表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的创新突破,关键在于应用光通信技术使无人机群开展通信联络,从而避免了电磁干扰。” 5月初,记者在实验室看到,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的四条“腿”上各搭载有LED发光源,看似平稳的光芒实际正在高频“闪烁”。“另一架无人机上的光电传感器捕获到光信号后,对其开展智能分析,就可以实现像萤火虫发光交流一样的短距离信息传递,从而完成无人机间基于光链路的协同飞行。”西北工业大学光电和智能研究院副教授黄举解释说。 据了解,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已开展了多次实验飞行,充分验证了其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照明兼具通信等优点,此项技术适合承载于各种能量形式、不同类型的无人机。 人工智能守护安稳 成立于2021年的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是西北工业大学在人工智能和光电工程领域的前瞻布局。依托学科优势,李学龙科研团队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确保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 记者观察到,伴随位置变化,一台无人机上搭载的耀眼光源正跟随另一台无人机上的光电传感器变换发射位置。“我们研发了快速动态目标智能追踪算法,通过捷联无人机云台相机和通信发射光源,能够使发射光源精准捕获待通信目标,并紧随目标转动。”黄举说。 为克服环境光照对光通信链路性能的影响,李学龙科研团队还采用了紫外/可见双通道LED光源,并开发出一种高冗余纠错编码技术,来区分通信光源和环境光源,大大提升了无人机间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位置灵活多变,光线发射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这很有可能影响光信号的通信质量。为此,李学龙科研团队提出了多角度波束发散的链路性能增强技术,显著降低了链路中断的机率,提升了无人机间信息传递的稳定性。 李学龙表示,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气候环境、距离、速率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未来在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临地安防场景中开展广泛应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安徽合肥开展化妆品“一号多用”违法行为专项检查
- 六部门: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
- 土耳其外长与北约秘书长通电话
- 国内商品期货早盘开盘焦煤涨超4%
- 结合反食品浪费 辽宁推进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利用工作
- 科伦药业:钆特醇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批准
- 俄罗斯外长:俄将继续履行向非洲出口产品的合同义务
- 5月27日午间涨停分析
-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爱还有牙齿
- 20多个国家打响“粮食保卫战”
- 券结模式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总规模逼近4000亿
- 国家发改委下达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2022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雄安新区重大项目建设
- 跨年迎新,消费市场有何新看点?
-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多数收涨
- 锂电产业链今年投资额已超6000亿
- 美乌讨论打击俄腹地将令局势升级的风险
- OpenAI前CEO復職無望
- 中国版权协会:2021年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达62亿元
- 上海沿浦:子公司获新项目定点通知书
- 10点快评:基建股早盘活跃赛道股陷入调整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