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開創:政治大學對台灣管理教育的貢獻》:招生打破科系限制,「台灣MBA教育之父」開創新局的四個創舉

口述:許士軍、開創科系劉水深、政治招生司徒達賢等|採訪整理:楊倩蓉

開創新局:「台灣MBA教育之父」的大學對台打破四個創舉

許士軍指出,今日政大企研所之所以在國內享有崇高榮譽,灣管首任所長居功至偉。理教楊必立先生主持政大企研所期間,育的育造就兩百多位企管碩士,貢獻個創可算我國歷史上由國內培育的限制最早一批現代管理人才。因此,台灣學生們用「一代宗師」來形容楊必立對政大企研所,教局的舉以及在台灣管理教育上的父開卓越貢獻。

這位被尊為「台灣MBA教育之父」的創新著名財稅專家及經濟學者,當年從東吳大學轉任至政大,開創科系負責籌備政大企管研究所的政治招生成立,並擔任第一任所長。大學對台打破任期長達十年,從課程設計、學分學程、考試、論文規範,此外,也參與籌備圖書館設備及電腦資訊系統成立,及跨校跨科合作等,都是他一手建立起制度,這些制度在當時也是創舉。直到奠定好政大企研所的課程架構及管理教育方向後,一九七四年才功成身退,交棒給第二任所長許士軍接任。

許士軍承接楊必立對於管理教育的初心,他在《轉型中的我國大學和管理教育》一書中指出:「楊先生並不認為管理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做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於教人如何做人及明辨是非的教育。」換言之,他非常重視管理教育應教導企業重視社會責任與專業倫理,放在今日,企業愈來愈重視社會責任,實屬遠見。他更明白指出楊必立對政大企研所,主要有幾項重大且具革命性的做法:

一、 打破學系限制。當年報考研究所資格,必須是與大學所念科系相同或是相近,但楊必立卻打破科系限制,只要具備大學學士學位者,皆可來報名政大企研所;甚至,為了吸引理工科的優秀學生來念管理,在考試設計上,也因應不同科系來設計不同考試科目。「這是一種成功而有效的做法,並獲普遍接受;但在五十年前,卻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怪招。」

二、 擴大招生名額。民國五十年代左右,國內研究所以培養學術人才為主,研究生的名額每年招生至多十名左右,但楊必立認為,當時台灣經濟正在起飛,企業求才若渴,尤其是已經在企業服務的人,也需要接受MBA教育,增進管理能力,因此極力向教育部及校方爭取,每年招生名額達四十多名,「讓有實務經驗的在職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同聚一堂學習的做法,更是收到極佳效果。」

三、 首創「行銷學」名稱。民國五十年代,marketing這門學問多以「市場學」來稱之,但楊必立認為無法充分表達這個英文名稱的背後意義,故首創「行銷學」,為後世所沿用。

四、 積極推動個案教學,並主編台灣企業個案教材。個案教學自美國哈佛商學院提倡後,這種互動式教學較傳統單向傳遞知識方式,更能啟發學生思考;於此之故,楊必立不僅將個案教學引進台灣MBA教育,有鑑於台灣無本土個案教材,更發動已畢業學生蒐集公司個案,集結成冊,供政大及他校做管理教育教材。「政大企研所校友通力合作所出版的個案,乃係國內最大規模的企業個案來源;當年楊先生之倡導及推動功不可沒。」

楊必立這些革命性創舉的發想,來自於一九六三年,當他銜命籌辦政大企研所時,在密西根顧問團安排下,曾經前往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及密西根大學等大學各大商學院參訪,由此領悟到企研所招生不應該限制科系,才能培養更多為企業所用的靈活人才,所以回國後便積極朝培養為企業所用的專業經理人邁進。

也因此,才有他在所長任內的兩個突破性創新之舉:第一,就是打破科系之別,政大企研所招生不限科系,從文法商到理工科系,都歡迎報名。第二,企研所的修業學分達四十八個學分(不含六學分的論文及必修但沒有學分的英文),遠超過當時《大學法》規定碩士二十四個學分的標準,甚至多出一倍,堪比美國MBA的六十個學分。(MBA的特色就是課程多又廣,司徒達賢於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三在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念MBA時,他所修習的學分甚至達六十四個。)

這兩個特點,成為早年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的特色。

創舉一:招生打破科系限制

首先,為什麼打破科系限制這個創舉如此重要,甚至影響到後來企業的經營管理?一九六○及一九七○年代,台灣服務業還不發達,仍是以製造業為主,「當時台灣真正要做到董事長、總經理,還是需要學理工的人才,」許士軍說。

問題是,這些理工學生過去在大學接觸的都是數學與實驗室,跟機器、原料、物質打交道;一旦接任管理職,就必須跟人(包括員工、客戶與供應商)打交道。而進入企研所念的是與人相關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相當新奇的事,也能因此多了解人性。

管理課程提供的,不只是對各產業的了解,還包括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訓練,培養這群理工學生能文能武的能力,一旦投入企業界後,在台灣經濟起飛過程中,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力。他們自政大企研所畢業後,照許士軍的說法是「發展得太好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