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國際法院公聽會南非控以色列種族滅絕;布林肯訪埃及,稱提供巴勒斯坦建國路可助區域穩定

國際法院公聽會南非控以色列種族滅絕,國際公聽供巴國路要求保護巴勒斯坦人權

(中央社)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法院非控ICJ)今明兩天(當地時間11、會南12日)針對南非控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犯下種族滅絕罪舉行公聽會,色列南非代表指控以色列攻擊加薩民生設施,種族有意毀滅大量巴勒斯坦民族。滅絕雖恐數年才審完,布林但南非希望獲法院臨時命令停戰。肯訪可助

南非去(2023)年12月29日正式向荷蘭海牙的埃及國際法院提出控訴。據國際法院新聞稿,稱提11、坦建12日兩場公聽會分別安排南非和以色列代表發言。區域

今天發言的穩定數名南非法界人士主要論證以色列的行為是否屬於種族滅絕,以及巴勒斯坦人的國際公聽供巴國路基本人權情況。他們指責以色列攻擊加薩的法院非控醫院、太陽能等電力和用水設施,嚴重危害巴勒斯坦平民生存,並主張如今的情況不是兩方衝突,而是強勢的以色列一方長期壓迫巴勒斯坦人。

南非在訴狀中雖反對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的恐怖行動,但主張不論一個國家遭到多麼嚴重的攻擊,也不能將種族滅絕犯行合理化為防衛行為。南非並要求國際法院下達臨時措施指令(例如暫時停火或開闢人道走廊),以保護巴勒斯坦人權,避免受到急迫且無法挽回的損失。

南非表示,提訴是基於身為聯合國1948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Genocide Convention)簽署國之一,有義務防止種族屠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都是簽署國。

以色列數月來面對國際指責,主要回應是攻擊加薩的哈瑪斯意在自我防衛,並強調無意針對巴勒斯坦平民。以色列代表將在12日的國際法院公聽會發言辯護。

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詢問以色列駐歐盟大使芮格夫(Haim Regev),若國際法院發布臨時命令,以國是否會遵守,他語帶保留表示「我們對我們的案件有信心」。

布林肯訪埃及,稱提供巴勒斯坦建國路可助區域穩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天在埃及開羅結束因為加薩戰爭的出訪行程,他表示,為巴勒斯坦建國提供一條途徑,是讓這個區域局勢穩定、孤立伊朗及其代理人的最佳方式。

《路透社》報導,布林肯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穿梭,推動加薩走廊(Gaza Strip)未來走向,即使此際這場衝突有可能進一步擴散到黎巴嫩、伊拉克和紅海(Red Sea)航道。

布林肯與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會面後對記者說,這個區域眼前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讓以色列融入,並由區域國家和美國提供安全保證和承諾,以及至少有一個讓巴勒斯坦建國的途徑。

另一條路則是繼續看著恐怖主義、虛無主義,以及伊朗支持的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集團「哈瑪斯」、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帶來破壞。

布林肯表示,「對我們和幾乎是區域內其他所有人來說」,第一條路線是「孤立、邊緣化製造如此多麻煩的伊朗及其代理人的單一最佳方式。」

根據加薩衛生部說法,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已奪走超過2萬3000名巴勒斯坦人的性命。

埃及與約旦昨天警告,以軍行動不應迫使加薩230萬人離開,或是最後讓以色列占領加薩。

以色列及其盟邦美國堅稱以色列沒有這種計畫,但隨著愈來愈多人被趕往埃及與加薩的邊界,埃及日益感到憂心。

加薩45難民擠1帳篷生存,巴勒斯坦人戰火下迎新生命點燃希望

以哈戰爭持續,逾2萬名巴勒斯坦平民喪生,也迫使住在加薩走廊北部的平民往南逃,45人每天擠一頂帳篷生活,也有人在泥地倒臥而睡,許多人飽受缺糧缺藥之苦。慘況至此,逃難路上誕下女嬰,為絕境帶來一絲活下去的勇氣與希望。

一名逃至加薩南部、現與家人暫時居住在拉法臨時帳篷內的巴勒斯坦籍青年米克達,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描述這幾個月來,歷經因戰火逃難的過程與心情。

米克達(Ahmed Miqdad)原本和家人居住在加薩走廊北部的納薩爾區(Al Nasr Area),他曾是巴勒斯坦青年賦權會和特殊群體關懷中心公共關係暨專案的負責人。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去年10月7日大規模突襲以色列,掀起雙方戰爭,交戰至今數月。當時以軍空投傳單對加薩市居民呼籲,要求24小時內往南遷移,米克達與一整個家族約30人,慌亂地整理重要物品後,即往南展開一段未知的逃難旅程。

加薩地區人口失衡,孩子只想好好長大

阿拉伯民族家庭觀念濃厚,巴勒斯坦人更看重家族關係,數十人同住在宅院內的情況非常普遍。尤其因以哈長期衝突,導致多年來頻繁出現巴勒斯坦人喪生於空襲轟炸及槍彈殺害事件,因此加薩地區人口十分年輕化。

根據巴勒斯坦衛生部2022年數據顯示,加薩地區18歲以下未成年人口,幾乎快達人口總數一半(47.3%)。曾有巴勒斯坦小孩接受訪問時說:「我們在這種環境下很難長大。」

米克達一家人去年11月中原本先逃至南部的汗尤尼斯市(Khan Younis),並和其他也從北部往南逃的民眾一起待在一所聯合國學校內,當時校內約收容7000多人。

因救援物資遲未能從拉法過境點放行進入,生活環境相當惡劣,所有人只能在磚牆旁的泥地上,就地倒臥而睡,食物和用水供應都很緊張,也沒電話和網路可用。

戰火下迎接新生命,絕境中看見希望

米克達指出,當時有連續好幾天都在下雨,夜晚又特別寒冷,因此受凍感冒,但聯合國學校旁的緊急診所只剩止痛藥,窘迫處境加上虛弱身體,讓他內心瀕臨崩潰;至於家族內的嬸嬸懷有身孕將臨盆,在負重前行路途上,不但隨時要擔心戰火威脅,也擔心胎兒健康安全。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