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引爆台灣民眾朝聖熱潮,在法國原版的展覽策劃了哪些內容?

文:江珮歆

亞洲的亞洲獄與幽魂引爆原版地獄

在最原始法國展出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版本,囊括了近兩百多件作品,地的展探究中國、台灣日本及泰國這三個地區的民眾信仰形象,第一章以起源開始,朝聖講述了不管是熱潮容神、人或其他生靈死後將會有魂魄,法國並依照在世時的覽策作為審判進入輪迴、地獄或天堂。劃內

這篇章特別著重在東方的亞洲獄與幽魂引爆原版地獄,策展人朱利安・盧梭(Julien Rousseau)以佛教的地的展概念為主,設法傳達中國、台灣日本及泰國對於地獄的民眾描繪,且在發源地印度並沒有這樣的朝聖內容。

對應今生的熱潮容業障,亡者將有六種不同的路徑:前往天堂、作為人回歸凡塵、成為動物、以及三種不同輕重的地獄刑罰。在法國的展出以較多的石像雕塑與象徵地獄視覺的作品呈現,甚至在入口處的形象是張開大口的日本赤鬼頭,觀眾需要從鬼怪的嘴巴進入,帶出鬼怪們共有的吃人性質。而在台灣的展區,受限於疫情、作品保存與材質或文物輸出國際的條件限制,只借展小篇幅的重點作品【圖1】。

e59c962-1Photo Credit: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
【圖1】《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法國展覽現場,2018

日本鬼怪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對於日本的鬼怪則做了大篇幅的展示,可能是因為戰後日本保有相對亞洲其他國家大量的宗教建築,並在其間脫穎而出成為強盛的文化輸出國。

在十九世紀中期西方便已接觸到日本文化,其中浮世繪功不可沒,彼時的浮世繪內容除了有大量服飾與藝伎外,也有很多關於鬼魂、鬼怪的傳說。

法國版有一區便展示了這些浮世繪作品,但沒有提供外借。日本著名的鬼怪有般若、天狗、河童、化狸、赤鬼與青黃綠黑四種鬼(另稱生剝鬼),在日本能劇以及生活習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關這些鬼的面具、和服、公仔與小擺飾將會展示在大家面前。

日本恐怖電影如《貞子》、《咒怨》等,在全球引起不小的風潮,從電視機爬出的恐怖感、總是出沒在學校或荒廢醫院等形象,皆讓人窒息。這些身穿白衣、黑長髮飄散的女鬼來自著名的《幽靈圖》卷軸。早期的日本鬼怪電影則由貓妖這個角色引領風潮,原版的海報也會在這次的展覽出現。

另外,因為日本動漫的風行,許多描述怪力亂神的故事為人熟知,這是動漫文化被策展人加以著墨的原因。例如我們熟知的《鬼太郎》、《百鬼夜行》等,就包含了傳說中各式各樣的妖怪。透過動漫的世界,妖怪的形象在當代變得可愛化且富有人性,翻轉了鬼怪作惡的既有印象。

從法國凱布朗利提供的展場照中,可以看到一些沒有被納入台灣展的作品與元素,像是為了營造日式氛圍與恐怖感的燈籠、紙窗、鬼怪的剪影跟錄像、知名恐怖電影的文宣品、日本女高中生的影片、整間有無數白衣女鬼淋雨的投影【圖2】以及漫畫手稿。

e59c963Photo Credit: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
【圖2】《亞洲的地獄與幽魂》法國展覽現場,2018

泰國的披蓬(Phi Pong)

泰國的宗教與信仰是值得一提的展區。提到東亞的宗教文化,雖為中國和日本首當其衝,但藉著此次展出,可以深入了解東南亞的鬼魂風貌。

例如在泰國也有女性因為妒恨而化成厲鬼的故事,但稍微不同的是,泰國許多鬼靈都跟自然息息相關,傳說中它們跟隨佛陀從森林出來,個性俏皮搗蛋,大多稱呼它們為「披(Phi,鬼)」或「披蓬(Phi Pong,鬼草)」,需要在地人定期提供食物祭祀,也象徵祖先的庇佑。

其中較為有名的女鬼「幽靈娜娜(Nang Nak)」,在曼谷至今還有一座供奉的廟宇——馬哈布寺(Wat Mahabut)附近的娜娜祭壇(Mae Nak Shrine)【圖3】,由於娜娜在丈夫外出打仗時難產而亡,這座廟被當地人認為是求子與愛情靈驗的參拜地點。也有許多電影是改編自娜娜的故事,像是2013年上映的《淒厲人妻》。

e59c964-3Photo Credit: 瓦勒斯Wallace
【圖3】娜娜祭壇(Mae Nak Shrine)

傳說中降伏娜娜的是一位廣為人知的得道高僧:索姆迪・托(Somdet To,1788-1872),他的法力高強,作為拉瑪四世(King Rama IV,1851-1868)的精神導師,他所製作的護身符受到祝福,使得眾人追捧,並留下了許多教義和拉瑪四世周圍發生的故事。

泰國巴吞他尼(Wat Bot)當地的寺廟替這位法力無邊的高僧建立了非常大的雕像供信徒參拜,這次展覽也展出小尺幅的索姆迪・托僧侶雕像。不過這位鎮壓鬼怪的僧人按照展區應該是放在最後有關鎮壓幽魂的子題中,但卻在泰國鬼怪的展區出現中,若不佐以文字則容易讓觀者混淆誤解。

泰國展區同時展示鬼怪樣貌的皮影戲道具、大件繪畫作品,比較可惜的是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對於泰國鬼怪收藏的物件較少,不足以補齊各個鬼怪的涵義與故事,展出較多的是早期的海報輸出。而在這些海報中可以看見另一個名鬼「飛頭女鬼克拉蘇」,這個會飛行的女鬼以吃生肉為食,頭底下連接著赤裸裸的器官,從心臟、肺部到腸胃。克拉蘇(Krasue)在泰國有降頭的意思,這個巫術最為厲害的就是「飛頭降」,關於它的電影也不少,這位女鬼同時存在於寮國、印尼等東南亞其他國家,並有不同稱呼。

在法國展覽中,還包含超大型的餓鬼雕像與繪畫【圖4】,可惜無緣台灣。泰國展區中一段幽默風趣的日光燈廣告可說是點睛之作,短短的片段裡,幾乎所有泰國常見的鬼怪都出現了,細查則可以認識這些泰國經典鬼怪的由來與名稱。

e59c965-2Photo Credit: 瓦勒斯Wallace
【圖4】娜娜祭壇(Mae Nak Shrine)

幽靈狩獵

最後一個區塊則以亞洲如何驅趕收服鬼怪為主題。內容除了最熱門的中國殭屍搭配早年林正英的顛峰之作外,還包含中國戲曲中的面具「安順地戲(俗稱跳神)」與「儺戲」,這兩種傳統戲曲十分相似,都是佩戴代表神靈的面具,以鑼鼓及人聲相伴,且皆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也展出泰國鬼面節的服裝道具、古曼童(使用其他材質仿製)、護身符娃娃與祭祀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