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获一系列重要成果—新闻—科学网
4月11日上午,中国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克服了冰情复杂、第次气候多变等困难,南极圆满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考察科学 据介绍,获系此次考察队历时161天,列重总航程约3.5万海里。成果“雪龙”号顺利完成“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新闻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中山站、第次昆仑站、南极泰山站执行任务,考察科学在南大洋普里兹湾、获系罗斯海、列重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等区域进行海洋综合考察,成果并顺利完成难言岛新站选址考察任务。 2月1日,“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这是“雪龙”号在南半球到达的最高纬度,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次也开辟了我国极地科学的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新纪元,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高空飞越南极内陆之巅,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昆仑站尝试业务化降落。飞机实现了业务化飞行,利用7套全球最先进的机载遥感设备,完成了东南极30万平方千米的地球物理调查,标志着我国在南极航空遥感领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2月3日至2月13日期间,罗斯海新站优化选址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恩克斯堡岛(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五个区域的调研。现场工作包括新建站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测绘、动物分布情况调查、植物分布情况调查、选址评估指标体系、海冰及气象情况分析及环境本底调查等7项工作,为进一步确定我国新建南极考察站站址,完成“十三五”“雪龙探极”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洋六号”科考船首次参加南极科考。2016年12月16日,“海洋六号”科考船从智利驶向南极,在南极半岛南纬60度、西经60度附近海域开展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调查。 据悉,科考工作全面展开,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样品。科学家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及附近区域、内陆行进沿线中,开展了海洋、冰川等23项科考项目,共采集1198个数据及样本,新增21个长期监测点。同时,“雪龙”号科考船考察完成8条海洋断面、97个站位的海洋观测工作,采集了571个数据及样本,完成了600千米的地球物理测线,回收并布放13个长期纪录观测仪器,初步构建了我国南大洋典型海域监测体系。“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南极半岛海域开展地质科学考察,完成46个站位观测工作。 在昆仑站期间,内陆队深冰芯钻进深度146米,总进度突破800米大关。这些冰芯成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珍贵样本,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4/11 13:13:3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获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