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庄小威:做学问不应是为拿诺贝尔奖—新闻—科学网

作者:王庆环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9-15 16:29:5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庄小威:做学问不应是威做为拿网为拿诺贝尔奖

庄小威在北京大学 黄箭峰摄

庄小威,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学问新闻1987年毕业于苏州中学的诺贝科大少年班预备班,1991年,尔奖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科学1997年,威做为拿网她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问新闻1997年至2001年于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诺贝作为年仅40岁的尔奖女性,庄小威在科学殿堂里取得的科学成就令人瞩目,她34岁成为哈佛的威做为拿网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是学问新闻哈佛物理系和化学系少有的双科教授,她在哈佛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诺贝实验室,还是尔奖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2012年5月1日,科学她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受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邀请,8月21日,华裔美籍生物物理学家庄小威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报告中,她向北大学子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科学人生,以及她对如何做学问的理解和探索,让人们了解到国际顶尖学者做学问的状态,同时,也对当下学生、学者和学术界如何做好学问有着很好的启发。 不考100分可能会更好 庄小威从小就喜欢物理,求学阶段基本围着自己的兴趣转,大学学习物理以后,“真的觉得物理非常非常的美,非常严谨,很合我的口味,不要死记硬背,注重逻辑推理,一连串下来,理解了也就全部学会了。”有一段时间,她对物理的兴趣发展到近乎病态,“每一个定律都想把它搞的透透彻彻,清清楚楚,一点点细节都不肯放过,以至于四大力学每门都考了100分。” 这个当年在中科大的传奇故事,20多年后它的创造者却并不认同。“现在,我并不赞同每一门都要考100分。其实,我那时候对100分并不感兴趣,只是想弄懂很多的知识,所以,花很多时间把每门课都考了100分。现在我的建议是不一定要考100分,说不定不考100分更好,因为从95分到100分不是增加5%的努力就可以,而是很多很多额外的努力。现在知识的范围这么广,我们更加注重交叉学科,这是最容易出新成果的地方,把时间用来多学一些东西,对我们更有帮助。所以,做学问不用一定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有时候会浪费时间。” 不过,时至今日,她高度认可她在中科大少年班的学习。“最大好处是很自由,想学什么课就学什么课,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学,这种自由的选课方式养成了我没有太多局限性的思维方式。” 不要轻易相信前人的观点 庄小威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师从物理学家沈元壤教授,沈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沈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是他教给了我怎么做科研。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不像现在的学生大学的时候就被鼓励做科研,有创造性。我那时候就是读书本,认为凡是书上教的都是对的,一推广,教授说的都是对的,再一推广,凡是出了的论文都是对的。其实,这样我有了一个很缺乏的东西就是怀疑,也就很容易不再有创新性和创造力。”庄小威回忆说。 “沈先生当时教会我的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任何前人的结论,包括自己前一段时间的结论,对于问题要反复论证,要证明自己大概是错的,即使最后证明自己基本上没什么错了,也不能说就是一个真理,只能说它离真理非常接近。” “如果希望自己的结果是对的,甚至潜意识的让自己的结果变成对的,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做科学的方法。要敢于怀疑,特别是敢于怀疑自己,哪怕去年我发表一个论文,今年证明它错了,这时千万不要不敢碰它,不敢让别人知道我错了,千万不要害怕,能证明自己是错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从沈先生那里学到的就是一种怀疑态度,一种严谨方法,而并不是一些细节的知识。” 做学问要切忌虚荣和浮躁 庄小威博士毕业后,在沈元壤教授的鼓励下开始寻找教职,没有想到斯坦福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我当时差点就拿到斯坦福的录取通知,学术委员会一名教授甚至给我打了电话。我当时特高兴,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可是两天后,这名教授通知因为我没做博士后,他们认为有缺陷,不录用我了。我哭了一整天,很伤心。后来想想那个伤心很大一部分是虚荣心作怪,我并不觉得人生一个很大的机会没有了,而是我的同学才刚刚跑到斯坦福来做博士后,我一出现就是斯坦福的教授,我比他们厉害多了,我真的觉得这是一种虚荣。不过那之后,我还是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对的决定,我打电话告诉其他想给我教职的学校,我还没有准备好,然后静下心来在斯坦福做了3年多博士后。” 庄小威说,现在看来,如果她博士毕业后马上工作,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我当时比较迷茫,我并不是很清楚我想做些什么东西,我当时要的就是教授的头衔,我甚至连教授做什么都不知道。等我做了博士后3年以后,再找工作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知道我要做什么,而且我知道我能做好它。”庄小威表示,她想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分享一个经验,这就是不要浮躁,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要很有耐心的做博士和博士后,用这段时间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方法,最重要的是积累思想,这对一个学者将来如何做好学问非常重要。 庄小威说,她的博士后导师在这方面给她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他常说,没有比博士后更快乐的阶段了,不需要考虑其他东西,唯一要做的就是学问,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呢?因为我们爱做学问,我们既然爱做学问,为什么不利用这个非常好的机会做学问呢?这是很有道理的,我想对博士后的同学说,博士后不是镀金,不是导师想让你帮着干几年活儿,你想的是自己赶快功成名就,而是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让你积累,让你准备。” 不追求短期出成果的东西 庄小威说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时,和她最对胃口的人就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所以她选择了朱棣文的实验室。“我不太想做他的东西,做博士后总想做一些新的东西。我想做一个新的方向,我就跟朱先生商量,他说要不我们做生物吧。我说为什么不呢?” 事实上,庄小威当时对生物一点了解都没有,她甚至在大学没修过生物,连DNA和RNA的区别都不知道。“我完全是一种无知而无畏的感觉。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有两年我什么也做出不来,拼命的想找题目做,找的那些题目都是一些很无聊的,很没意思的题目,因为我对生物没了解。我哭过很多回,最后咬咬牙还是坚持下来了,最后还是做出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所谓“有意思的东西”,是她用自己扎实的物理功底,带领研究团队发展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识别个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的机理,并用单分子技术从本质上研究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她曾拍摄到单一枚感冒病毒如何影响一枚细胞,这是首次有科学家记录到这一过程。 庄小威说:“这个过程告诉我做事情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要放弃,要坚持,要不怕困难的做下去,要有耐心,不要追求那种短期就能出成果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她从知名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也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身上学到很多,“他常常会用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一个研究,他发现自己做错的东西,也不放弃,重新开始做,所以,坚持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他获得成功肯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对我也意义重大。” 做学问不应是为拿诺贝尔奖 总结自己在做学问上一路走来的经验,庄小威认为有5个重要因素成就了今天的她。 “第一,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我从小到大就想做科学家,因为很省事儿,没有外界的干扰,一门心思想做好学问就行,这点对我帮助很大,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很难有做不好的。” “第二,要有一个很长远的很高瞻远瞩的眼光,这决定你最后做出成就的大和小,不要觉得只能做这样的东西,不能做那样的东西。在选择课题时,不要自己生拉硬扯的制造一个题目,虽然不排除少数人有独到的眼光发现一些别人还没有想到的问题,但是,那些很多人都在关心却还没有想到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同样值得去研究,而且做出的结果意义会很大。” “第三,不要害怕做难的东西,不要害怕做花精力的东西,不要捡便宜做。贪图便宜一般是很短视的,你做出来的东西成就有局限,一定要很胆大的做敢于创新的东西,尽管这个东西可能花的时间,花的精力比较多一些。” “第四,持之以恒,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 “第五,一点幸运,我必须说,我是非常幸运的。” 当有学生问她如何向诺贝尔奖而努力时,庄小威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我不想向诺贝尔奖努力,我觉得做研究首先你喜欢做,其次对人类有贡献,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为任何一个奖项去做,那样就比较没意思了。所以,这绝对不是我的人生规划。” 然而,人生的另一项“重大成果”却是让庄小威欣喜的。“有时候做学问也是有好处的,它还能给你带来幸福的生活,我认识了我的丈夫,不但如此,我们现在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儿。很多女生有些害怕做科学,我想说幸福的家庭生活和做科学事业是不矛盾的,当然,是需要有牺牲,我经常觉得见女儿的时间少到让自己伤心,但是并不是说我没有享受到家庭的幸福。”  更多阅读 庄小威与北大学子分享科学人生:专注无畏坚持 庄小威入选北大“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 庄小威: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 庄小威:不言放弃的美国院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