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瑞典學院昨(5)日宣布,諾貝挪威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由挪威劇作家兼小說家佛斯(Jon Fosse)摘下桂冠,爾文佛斯「透過創新的學獎戲劇和散文為難以言喻之事發聲」而受到表彰。
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宣布佛斯榮膺桂冠後,劇作家佛極簡劇場佛斯告訴《路透社》,斯摘疏離他對於獲獎感到十分感動,桂冠關注而且戒慎恐懼。人際
《路透社》報導,風格身兼詩人的衝擊佛斯在聲明中表示:「我感到十分感動,甚至有點害怕。諾貝挪威」
Jon Fosse – awarded the 2023 #NobelPrize in Literature –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his 爾文great precursor in Norwegian Nynorsk literature Tarjei Vesaas. Fosse combines strong local ties, both linguistic and geographic, with modernist artistic techniques. He includes in his… pic.twitter.com/FkoP8j737R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5, 2023
挪威現有兩種官方語言,現年64歲的學獎佛斯以較少人使用的「新挪威語」(Nynorsk)寫作。他說,劇作家佛極簡劇場他認為這座獎是斯摘疏離對新挪威語及推廣新挪威語運動的認可;他最終將獲獎歸功於語言本身。
在挪威只有約10%人口使用新挪威語,桂冠關注是基於19世紀農村方言發展而成的。
佛斯除了創作20多個劇本外,還在40年間出版小說、散文、詩集和一系列兒童讀物。根據他的出版商,佛斯的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他的劇作已被搬演超過千次。
佛斯撰寫的小說有著精簡的風格,被稱為「佛斯式極簡主義」(Fosse minimalism),這可以從1985年出版他的第2部長篇小說《封閉式吉他》(Stengd gitar,暫譯)看出。
佛斯的極簡主義風格作品,依靠簡單的語言措辭,且透過節奏、旋律及沉默傳達訊息。
佛斯的主要著作,還包含廣受評論家好評的長篇小說《船屋》(Boathouse,暫譯)與《愁思》(Melancholy,暫譯)。
易卜生後最受關注挪威作家,佛斯關注人際疏離
(中央社)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劇作家佛斯(Jon Fosse),在挪威已被視為國寶級作家,也是繼易卜生(Henrik Ibsen)之後在歐陸被討論最多的挪威作家。
台灣幾乎沒有佛斯的中譯作品出版,但他在國際文壇備受關注,作品以兼具詩意和荒誕特色,同時高度關注人際疏離等現況,在國際和挪威先後獲得了40多項大獎。
佛斯1959年生於挪威,7歲時曾發生一次意外差點喪命,影響他日後寫作,大學時代學習比較文學、開始創作,第一部小說《紅、黑》於1983年出版,第1部戲劇《我們永遠不會分開》於1994年上演,他同時從事詩歌、兒童文學及散文寫作。
佛斯最受矚目莫過於2010年奪得「易卜生國際藝術大獎」,在此之前這項大獎只頒發給過兩個戲劇大師,一人是英國劇作家布魯克(Peter Brook),另一個則是法國女性導演、劇作家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
佛斯的劇作演出叫好又叫作,在歐洲文壇及戲劇界相當活躍,截止2019年已出版28個劇本、14部小說和9部詩集。
佛斯曾在他的劇作選集《有人將至》的序文中表示,亞洲第1個演出他作品的國家是日本,當時他前往東京觀看了《有人將至》,發現那個演出版本對他的劇作展現了深層的理解,他當時就覺得,東方人彷彿比西方人更能理解他的作品。
數年後,佛斯前往中國上海同樣觀賞《有人將至》,這回是中文版,他說類似的感覺又出現了,但這次這種感觸甚至更為深入和震撼,「達到了我前所未見的、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
佛斯說,自此他對中國戲劇、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產生了深深敬意,認為中國文化與藝術是如此博大精深,而當它體現在戲劇舞台上的時候,又是如此的鉅細靡遺、渾然一體。
不過佛斯也對劇作的存在充滿危機感,他認為每一部舞台作品所存在的時間都很有限,而且最終會因為不被演出而完全消失,即使是最偉大的作品也不例外,也因此劇本以出版的形式保存就顯得相當重要,他特別看重劇作集的出版。
佛斯說,他的創作領域不但涉及戲劇,還有詩歌和小說,他很在意自己的劇作能和他的詩歌、小說一樣存在於書本世界之中。
沉默是拿手好戲,佛斯極簡風格衝擊劇場
(中央社)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挪威劇作家佛斯(Jon Fosse)的作品極為精簡,卻能透過留白與停頓對觀眾產生莫大衝擊,在千禧年過後的歐洲文壇及戲劇界產生極大影響。
作家、藝術策展人謝佩霓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佛斯的作品在法國非常紅,而且叫好叫座,是繼易卜生之後,挪威被關注最多的作家,如果易卜生是挪威文學的天花板,佛斯就是去碰觸那個天花板的人。
謝佩霓表示,佛斯寫小說起家,不過真正讓佛斯大紅的還是劇作,佛斯的戲劇走一種極簡風,而且是「超級」極簡風,故事主題不外生命、愛情及死亡,但人物幾乎沒有名字,可能是路人甲、隔壁的阿嬤或公車站每日相遇的人。
謝佩霓說,停頓和沉默是佛斯的拿手好戲,佛斯的戲劇迷人之處就是能反覆使用沉默的力量。
謝佩霓指出,佛斯的文章沒有太多形容詞及副詞,連標點符號都用得精簡,沒有驚嘆號及問號,不用過多言詞去影響讀者或觀眾的情緒,劇情經常在面對一個情境忽然說不出話來,用停頓、空白去描述不可名狀的情緒,但這個瞬間往往是情緒最飽滿的時刻。
佛斯的作品另1項特色是對語言的懷疑及寄託希望,故事人物常因人物彼此的代溝而陷入無法思考,最後留下愧疚,比如遺憾對方無法說自己的語言,遺憾自己不會說年輕人的語言,或是因對方無法說自己的語言而感到失望,但佛斯同時透過戲劇傳達,語言不通或充滿代溝,並不表示無法溝通。
謝佩霓說,佛斯在劇場界造成最大的衝擊是他的戲幾乎沒劇情,顛覆人們進劇場期待一定要有戲劇性、有情感、有高潮,但實際上人生就是一直不斷進行且看來平淡的生活,他不多做解釋,也不過度介入節奏,一切交給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