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拜訪台灣南部可可產地:日本時代台東「森永村」無疾而終的巧克力王國夢

文:廣橋賢藏

每年榮獲大獎的拜訪台灣巧克力

台灣作為烏龍茶的產地聞名遐邇,也生產咖啡豆和可可豆一事,台灣台東卻不太為人所知。南部

不過,產地村無在善用溫暖的日本氣候條件,經營農園種植咖啡樹的時代森永原住民,以及把老舊茶園改種咖啡樹的巧克農家等的努力之下,雖然生產量少,力王但逐漸為大眾所知。國夢

正好在此時,拜訪有對堅持使用100%台灣產的台灣台東可可製作產品的夫婦欲向筆者介紹台灣南部的可可產地。因而從台北市區出發,南部以縱貫全島的產地村無方式一路往南,車程約四個小時。日本

筆者這才知道,時代森永台灣巧克力受到日本人巧克力愛好者的喜愛。自從「福灣巧克力」(FU WAN CHOCOLATE)這家公司在知名的世界大賽中榮獲大獎之後,在日本成為難以入手的垂涎之物。

從南部大城的高雄市再往南下,抵達屏東縣東港鎮這座臨海小鎮,拜訪「福灣莊園巧克力」總店。庭園風格的建築物附設咖啡廳,販售台灣茶葉風味的巧克力,以及屏東特產的櫻花蝦風味的巧克力等,琳瑯滿目地陳列了各種精心研發的商品。而且,販售部的店員會說日文,一一地仔細介紹有哪些風味的特色巧克力,獲益良多。

有品牌力,卻缺乏穩定的供應源

以台灣鐵路的位置來看,位在「竹田車站」近郊的屏東縣內埔鄉是種植可可的大本營。一直以來以種植鳳梨和檳榔等為中心,但是據說自10年前左右開始,開始種植性價比高的可可。因為受惠於豐沃土壤、日照時間長的優良環境條件,適合種植可可,故有許多農家投入新的挑戰。

筆者當然知道加工的巧克力,但是對於原料可可的果實的樣子,卻毫無概念。農場的人手握著可可果實往樹幹敲打幾下,外殼裂開後,裡面的白色果肉像是盛滿的霜淇淋般,拿到眼前,說:「來,你吃看看。」放入口中,口感綿密微甜。聽到對方的說明:「可可是一種水果喔。」筆者也深表認同。

果實要經過一個禮拜的發酵,然後花上五天到一個禮拜左右日曬乾燥,進行烘烤等步驟,就成為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

筆者與採購可可豆的夫婦拜訪了幾間可可農家後,對於台灣本地種植及販售可可的實際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開始,有很多農家是出於好奇心,躍躍欲試地投入生產,當知道可可豆的販售價格不如預期而放棄種植的農家也不在少數。

在近郊以外的地區,種植可可的農家和自治體沒辦法增加,溢出效應低,整體上無法興盛起來,想必是出自這種在農家之間的利弊考量吧。

除了像「福灣巧克力」那樣,打出「100%台灣產」的名號,追求高附加價値進行販售的公司以外,即使想用自己的品牌賣巧克力,因為經驗不足,無法保持可可豆的品質穩定,外國進口的價格又遠比國內的便宜。從製造商的立場來看,易陷入「進口非洲或中南美洲產的可可豆,不就好了」的短視近利思考。

還有,屏東縣擁有氣候佳與土壌優渥的良好條件,盛產芒果等的水果,以及洋蔥等知名品種的蔬菜。農民們都想要種植可以「賣得好價錢」的農產品,因此,如果沒有戰略性地鼓勵轉作可可,感覺一切似乎就會半途而廢。

在內埔鄉四處巡視可可農場之際,發現了可以體驗製作巧克力的咖啡廳。參觀店內的展覽品時,筆者注意到一則日治時代的新聞剪報,內容是關於「森永製菓計畫在台東種植可可」。

根據店內導覽員的解說,「在報導中出現的、當時種植可可的村落,至今仍使用森永這個地名」。查了地圖之後,可以確認在台東縣最南端的深山裡,與屏東縣交界的地方,仍然現存一處名為「森永」的村落。

即使在日本戰敗離開,進入中華民國的時代,森永聚落的舊址仍保留了「森永」兩字作為村名。筆者壓抑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強烈好奇心,於是另外安排行程造訪當地。

「森永村,全都被燒毀了」

在前往台灣最南端的墾丁的途中,地圖上如「番薯尾」般細長的地方,有橫貫東西的南迴公路。這幾年,因為隧道開通,連結西半部到東半部的車程縮短到約30分鐘,由高屏地區經南迴公路進入台東縣,就會遇到彷彿與世隔絕的森永村。

利用車子的導航抵達了目的地「台東縣逹仁鄉公所森永村辦公處」。實際上到了附近,卻完全沒看到森永兩個字,原本有點擔心,懷疑是否真的有這個地方。直到發現村落的入口處立著一塊「森永教會」的招牌,確定了森永村的存在,才放下心中的一顆大石頭。

一爬上陡坡,前方就是目的地。從名稱來看,以為是鄉公所的辦事處,目前作為「森永村活動中心」,提供場地讓老人們製作一些手工藝。先不論日文講的流不流利,年長一輩的原住民有很多人會講日文,筆者用日文向一位戴著帽子的年長者詢問:「請問這裡是森永村嗎?」對方用生硬的日文回答:「對,這裡是森永,以前有製作牛奶糖的工廠喔。」

「我的部落名字是烏力。我的父親是武田清輝(タケダセイキ),當過日本兵,也上過士官學校。雖然他教了我許多日文,但太久沒使用,就忘光了……」混合著簡單的日文和中文對談,排灣族的烏力擔任過村長,中文名字姓林,他出身的部落是舊社大古(Talilik),從這裡更往深山裡去。

「1953年,我們從舊社大古遷移至此地,本來這裡有森永的工廠和宿舍,全部都住日本人,但是戰爭結束後,日本人把這裡放火燒掉後才撤離。」

放火燒村之後回到日本?聽到如此出乎意料的事情,頓時不知所措,打算再進一步調查事情的真相,筆者拜訪了附近的「VuVu廚房」老闆塔米克,一問之下,這件事情似乎確實是如此。也就是說,現在筆者所在的森永村曾經是一片尚未開墾的林地,後來砍伐森林,成立以日本人為中心的聚落,並且由森永製菓出資興建可可工廠,生產巧克力。不過,隨著二戰結束而撤退,在離開前放火燒村,工廠也付之一炬。

2395442
村落的入口處立著一塊「森永教會」的招牌|Photo Credit: 廣橋賢藏 / nippon.com

排灣族戰後移居到荒廢的森永村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