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大馬印度社群慶祝「屠妖節」、繪製「藍果麗」,點燈祈福象徵光明驅逐黑暗

(中央社)今天是大馬點燈印度傳統「屠妖節」,為大馬印度社群重要的印度文化節慶,不僅意寓正義戰勝邪惡、社群光明驅逐黑暗,慶祝祈福驅逐也展現出族群凝聚力與延續傳統精神意涵。屠妖

馬來西亞除馬來與華人社群之外,節繪印度社群比例約占6.6%,製藍每年的果麗光明屠妖節(Deepavali)是本地印度社群的重要節日之一,信徒在屠妖節假期前後均赴寺廟祈福。象徵

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於10日在屠妖節前發表賀詞說,黑暗慶祝屠妖節是大馬點燈建設昌明大馬,促進互相尊重與族群融合的印度一種方式,也是社群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

學者:點亮蠟燭或油燈象徵「光明驅逐黑暗」

大馬印度社群文史工作者、慶祝祈福驅逐雪蘭莪與吉隆坡歷史與文化資產協會主席陳亞才(Tang Ah Chai)昨晚在有小印度之稱的屠妖十五碑(Brickfields),向大馬學者介紹印度廟宇與神話。

陳亞才表示,屠妖節又稱排燈節(Diwali),這個節日來源有不同傳說,其中一個神話來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敘述王子羅摩(Rama)的妻子悉多(Sita)被羅波那(Ravana)綁架到楞伽國(Lanka,今天的斯里蘭卡),猴神哈努曼(Hanuman)相助跨海救妻,羅摩與哈努曼軍隊聯手殺死羅波那後,再返回北方的阿尤德亞(Ayodhya)登基為王。

他指出,這在印度教和印度神話裡意寓著「正義戰勝邪惡」與「光明驅逐黑暗」,神話裡的信徒與民眾一路為羅摩點燈照亮前程,也被稱排燈節。如今家戶也會點亮蠟燭或油燈。

陳亞才認為,屠妖節與大寶森節(Thaipusam)在印度慶典中都是非常盛大的傳統節日,但相異之處在於大寶森節屬於印度南方節慶,屠妖節則是印度全國性節日,包括印度教、耆那教與錫克教都有慶祝,大馬印度社群有80%來自南印度。

繪製「藍果麗」

前往寺廟祈福的巴瓦娜斯蕾(Parvnasre)告訴《中央社》記者,屠妖節前夕,印度社群去寺廟祈福,或赴市集購物。屠妖節當天清晨用蓖麻油抹頭,也會沐浴,向祖先與神明祈禱,獲得長輩祝福,也在家裡舉行慶祝活動,與家人和親朋好友留下美好回憶,這是印度社群慶祝屠妖節方式。

另外,對記者詢問繪製家門外的藍果麗(Rangoli)圖形,巴圖瑪萊(Batumalai)受訪說,藍果麗也稱米飾或米繪(kolam),由於繪製藍果麗需花費時間和精力,如今多半到市集購買印刷精美的藍果麗貼紙。儘管如此,繪製藍果麗仍是印度社群主要傳統,有些印度寺廟前會有大型藍果麗圖形,諸如吉隆坡城中城(KLCC)等大型商場,也能看到這種美麗的圖形。

馬來西亞印度節慶屠妖節photo credit:中央社

藍果麗是用米粒裝飾做成的圖案,一般都是幾何圖形,最常見的就是孔雀開屏或花卉圖案,五顏六色的色彩非常鮮豔。

十五碑的敦辛班丹路(Jalan Tun Sambanthan)有諸如印度料理餐廳、服飾、金飾商家與花環攤位,大街上播放印度歌曲,連空氣中也彌漫印度風情。這裡也有許多印度廟宇,諸如位於史考特路(Jalan Scott)的十五碑猴神哈頓曼神廟(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十五碑斯里蘭卡興都廟(Kuil Sri Krishna Brickfields)與斯里坎達瓦米克維興都廟(Sri Kandaswamy Temple)等。

新聞來源

  • 大馬印度社群慶祝屠妖節 意寓光明驅逐黑暗(中央社)

延伸閱讀

  • 《來去馬來西亞》:多數大馬華人祖先來自中國南方,那大馬印度裔族群呢?
  • 【影評】廖克發紀錄片《KAREN》鏡頭下的印裔少年,困境中淡然地訴說著痛楚
  • 《野村少女》:他來到馬來西亞新村獨自經營雜貨店,只為了在印度的家人過好日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