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股價創23年新高,廣達股價林百里身價逾2900億成台灣新首富
(中央社)人工智慧(AI)概念股近期飆漲,創年代工廠廣達昨(13)日盤中股價衝破200元,新高新首一度漲停206.5元、林百里身續寫23年新高,價逾終場收在195元、億成漲幅4%;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身價水漲船高達到2918億元,台灣退休超越張聰淵、富為郭台銘等富豪成為台灣新首富。再戰
由於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將於下週來台,廣達股價炒熱AI議題,創年其他AI概念股也表現強勢,新高新首緯創、林百里身英業達終場皆大漲超過6%,價逾收在132元、億成50.8元;神達盤中攻漲停43.2元直到終場。
根據富比世即時富豪榜資料,林百里身價約94億美元(約新台幣2918億元),在全球排第220名,在台灣高居第1。
台灣富豪第2名是鞋業集團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身價約80億美元;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排名台灣第3,身價約73億美元。
林百里今(2023)年6月16日在廣達股東常會中表示,未來產品都要有AI才有賣點,廣達運氣還不錯,6年前他已經在很多公開場合說要發展AI,現在AI愈來愈重要,「代表我們是對的」。
就基本面而言,廣達6月合併營收約新台幣901.77億元,月增17.1%,年減27.1%,為今年單月次高;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5112.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7%。廣達看好下半年動能來自AI伺服器等需求,預估2023全年伺服器營收將成長個位數百分比。
亞系外資日前出具研究報告分析,AI加上電動車的組合持續助攻廣達業績,預估廣達AI伺服器全球市占率達2成以上,且廣達AI伺服器單價與毛利率都比一般型伺服器更好。

廣達林百里成台灣首富,為AI再戰10年不輕言退休
(中央社)代工廠廣達受惠於AI熱潮,股價創23年新高,創辦人暨董事長林百里成為台灣首富。自喻為烏龜的他曾形容AI實在「太好玩了」,決定延後原本打算70歲退休雲遊四海的計畫,再戰10年拚到80歲。
林百里1949年出生於上海,1歲時隨著父母逃難到香港,在貧民窟長大,苦讀考上台大電機系,大三時確定自己未來要研究電腦。生性靦腆的他具備工程師精神,總是埋頭想著解決問題的方法,信奉「烏龜哲學」,在事業經營上低調、踏實、堅持到底,造就日後廣達的江山。
1988年他與同鄉好友梁次震共同創辦廣達,資本額僅新台幣3000萬元;因為爭取到戴爾等國際大客戶,廣達1998年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首度突破百萬台,到了2001年躍居全球最大筆電製造廠,2021年筆電出貨量達7530萬台、創歷史新高。
廣達在過去35年的歷史,其實經歷不同階段的轉型,每次都能抓對趨勢。林百里今年5月在家庭日活動表示,廣達創業初期硬著頭皮做移動型電腦,去接洽的很多客戶都取笑他們,但廣達堅持電腦可以做到移動式,事實證明筆電才是真正的個人電腦(PC)。
1999年廣達股票掛牌上市後,林百里認為雲端將會取代筆電,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電腦應用,但當時運算能力不足,只好把運算放在雲端。因此2000年後廣達著手發展雲端,到了2006年廣達拿下第一筆雲端生意,與Google合作,象徵新世代雲端的開始。
在林百里眼裡,廣達的創新步伐,必須跟著未來趨勢及未來人類應用。2004年廣達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取經學習AI,當時還「懵懵懂懂」,2006年廣達打造出第一台AI伺服器,現在已經成為AI伺服器的龍頭。
林百里說,廣達已經「連中三元」當上筆電龍頭、雲端龍頭、AI伺服器龍頭,往後還有很多的新發展、新技術和新應用,廣達都會領先,因為廣達不只具備技術能力,也懂得相關營運方法,未來會更壯大。
廣達的創新能力與影響力,也讓合作夥伴讚不絕口。今年5月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親自造訪廣達旗下雲達科技在台北國際電腦展的攤位表示,在電腦產業重生的過程中,將有大規模電腦被替換,這是台灣和雲達的黃金機會;輝達必須尋求雲達的協助,打造出世界級伺服器和資料中心。
眼看台灣電子業科技大老們紛紛傳承交棒,廣達仍由林百里、梁次震2位創辦人領軍,並未有明顯布局。林百里曾提到,高齡的定義是80歲,自己身體健康且頭腦好,會把接下來的時間貢獻給AI,拚到80歲,不輕言退休。
新聞來源
- 廣達林百里成台灣首富 為AI再戰10年不輕言退休(中央社)
- 廣達股價創23年新高 林百里身價逾2900億成台灣新首富(中央社)
延伸閱讀
- 林百里:看好微軟、Meta元宇宙平台,廣達要賺新科技經濟型態的設備財
- AI推波助瀾,輝達市值衝破1兆美元大關,史上第8家企業達成里程碑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