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公視《藝窺究竟》:偏鄉美感育苗計畫,如何成為偏鄉孩子在藝術創造的推手?

文:賴文堅

1993年的公視寒假,一群仍顯稚氣的藝窺育苗藝術大學生,半夜裡從台北車站搭著往台東火車,究竟計畫凜冽空氣中,偏鄉每個人卻是美感熱血賁張,經過一整年的何成準備,為的為偏就是接下來為期十天的營隊,每年系上教育營隊都會選定一所偏鄉學校,鄉孩利用寒假陪伴偏鄉學生,創造規劃實施豐富有趣的公視課程。

1993年我們來到世外桃源的藝窺育苗藝術桃源國中,雖然那時偏鄉學校設備未如今日完善,究竟計畫也還記得當時所有人的偏鄉例行公事,每天需要於課後到學校旁的美感山坡上撿拾柴火,才有熱水可以洗澡,何成生活上雖然略顯辛苦,課堂裡心中卻盡是滿足,至今依舊記得學生在營隊中的歡欣笑容,這段回憶也時時讓自己記起投入教育的初心。

擔任大學教職之後,原以為不能夠像學生時代,糾集有志一同的伙伴,持續著至偏鄉地區服務的情懷,然而,就像是離不開偏鄉學校的宿命,一群台藝大年輕的學生,滿懷著服務偏鄉學校的熱情,找上我指導暑假偏鄉出隊服務,因而開啟了十多年的「史懷哲藝術營隊」時期。一晃眼,與學生在偏遠的山野與海濱流轉之中,度過了十多年的仲夏時節。

近幾年教育界開始注意到學習落差的現象,而偏鄉地區學校更因學生數與班級數的限制,缺少藝術領域專長教師,加遽了藝術學習的落差,因此在教育部推動美感教育中長期計畫時,特別關注偏鄉地區美感教育的發展,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也應運而生。

何其有幸,因緣際會之下,我負責執行「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招募全國藝術領域專長之師資生進行培訓,設計符合12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藝術領域生活美感課程,並以此創新課程為基礎,在暑假期間至全國各縣市偏鄉小學,進行為期一週的藝術課程教學,計畫內容主要包含了三個部分:

(一)設計生活美感與創新課程:邀集藝術領域中央輔導團與新北市、苗栗縣藝術領域輔導團教師,依照12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精神與內涵,以藝術領域三大內涵(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進行生活美感課程設計並演練教學,做為暑期藝術營隊的課程內容。

(二)提升藝術師資生美感教學專業素養:招募各大專校院之藝術領域專長師資生,透過專業研習以及服務期間的巡迴輔導,精進偏鄉服務藝術師資生的教學知能,以培育未來從事藝術教育相關專業人員之教學與課程設計能力,厚實藝術專業人才的養成。

(三)推展美感課程學習體驗到偏鄉小學:執行前往全國各縣市偏鄉學校進行美感課程教學,提供缺少藝術教育專業師資之學校,帶給學生美感課程學習,藉此縮小偏鄉學童藝術教育學習落差,並賦予更多美感體驗。

成為偏鄉孩子在藝術創造的推手

總在暑假即將結束,偏鄉服務告一段落時,才會感覺到疲憊,看著偏鄉出隊服務學生的活動回顧與心得,卻又油然而生完成計畫預期成果的喜悅與滿足。

從觀摩組員的視覺藝術課程,經由不斷地對照與檢討自我教學,我練習在混齡教學中找出課程大概念、設計不同程度的評量規準,體悟到適時給予創作空間的重要性,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做什麼、如何做、為何做」,才能成為孩子在藝術創造的推手。

經歷了與隊員們在不同學校奮鬥及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光,這些和自己賽跑的回憶,都將化為即將展翅的羽翼,「教育」是師生彼此學習,「教學相長」是師生彼此回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願我們秉持初衷在師途相遇!(張嘉睿,國立台南大學)

透過這次營隊,我似乎理解了「換個位置換個腦袋」這句話,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團隊」的精神;當隊員、當學生、當隊輔、當老師,什麼時候該表達自己的想法,什麼時候該配合大家,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在不同的身分應該要有不同的思考模式;而團隊之於我,是一群人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並前進,過程中即使產生自己的想法,但在團隊面前,團體會大於個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尤有甚者團隊的人開心會跟著開心,團隊的人難過也會跟著難過,這樣深刻連結的關係。整個營隊下來我覺得很充實、很滿足,雖然會累,但獲得更多的是快樂。(郭乙岍,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隊員所分享的心情與體驗,讓我回想到30年前參與台東桃源國中營隊的點點滴滴,雖然如今在計畫執行過程中,只是位處陪伴的角色,每年陪伴著一群又一群的熱情青年投入計畫,陪伴著學生團隊從陌生到凝聚,陪伴著他們陶醉在師生美好的互動之中。

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不僅在暑期營隊,種下偏鄉學生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種子,也培育出越來越多熱情且專業的藝術教育人才,為藝術與美感教育開啟值得期待的未來。

圖1_張嘉睿(圖中)團隊以《轉角遇到馬諦斯》教案引導屏東縣立車城國小同學從肢體表Photo Credit: 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辦公室提供
張嘉睿(圖中)團隊以《轉角遇到馬諦斯》教案引導屏東縣立車城國小同學從肢體表達情緒進而引導做視覺創作
圖3_郭乙岍(圖右後)團隊以《音樂劇場-走進波斯》教案帶領屏東縣琉球國小同學認識Photo Credit: 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辦公室提供
郭乙岍(圖右後)團隊以《音樂劇場-走進波斯》教案帶領屏東縣琉球國小同學認識樂曲創作背景,並巧妙運用絲巾從律動學習節奏。
圖5_屏東縣琉球國小同學從《波斯市場》一曲發想手繪超Q的角色Photo Credit: 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辦公室提供
屏東縣琉球國小同學從《波斯市場》一曲發想手繪超Q的角色

作者介紹

賴文堅,公視《藝窺究竟》系列紀錄片受訪偏鄉藝術美感育苗計畫主持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該系列直擊美感教育現場,以多元的方式傳達生活美學概念、建構生活品味,《公視+》影音串流平台及《公視兒少》youtube隨時看。)

延伸閱讀

  • 【12年國教診療室】「老師你會回來嗎?」偏鄉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人,而非設備和器材
  • 一輩子在部落的校長:偏鄉教育光談「教育」根本不夠,不然翻轉那麼久了怎麼沒成果?
  • 旗美商工、同濟高中列首波私中專輔名單,2年未改善就停招,私校工會:恐造成偏鄉教育資源失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