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小山村迎蝶变:“换脑筋”换来生产力 “滚雪球”滚出产业链

  中秋,换脑筋秋高气爽。小山以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村部为坐标原点,村迎产力出产左右是蝶变整洁的乡村,俯瞰是换生满目稻谷金黄,抬头可见蓝天白云朵朵。滚雪“眼见着乡村好起来、球滚美起来,业链我就扎根村里不回城里了。换脑筋”从外地来到岱鳌,小山如今成为岱鳌村村委委员、村迎产力出产扶贫专干的蝶变戴杏琼说。

  岱鳌村地处枞阳县、换生桐城市、滚雪庐江县三地交界处,球滚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此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户46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1.48%,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的岱鳌村,已经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57万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2%,能人和项目回流的远近闻名的脱贫“明星村”。巨大变化源自哪儿?

  穷则思变,“换脑工程”找思路

  “我才到村里扶贫的时候,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00元。”岱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崔光庆说,5000元对于一个村来说,修不了一条路,建不了一座桥,村集体口袋“空空如也”,干什么都没抓手。

  岱鳌村地理位置偏僻,水利基础设施差,农田大多是“筛子田”——漏水、贫瘠、农作物单产低,如果还是按照固有模式去发展传统种植业,再怎么努力效果都十分有限。在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崔光庆看来,要改变就必须要大胆打破现状。由此,“换脑工程”应运而生。

  “引领农村发展‘大脑’一定是党组织,党组织引领下可以有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小脑’。”崔光庆说。

  2018年岱鳌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组建后,思路宽、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能人姚钱尧被推选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大脑”运作带“小脑”,此后“换脑工程”在岱鳌村持续推进。姚钱尧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种植大户分别到浙江安吉学习白茶种植技术、到金寨县学习大别山黄牛饲养技术、到无为市学习龙虾养殖技术。

  走出去,干部“换脑筋”;带回来,工作“换思路”。“换脑+洗脑”,岱鳌村在产业发展方面成立了多个特色种养业合作社,其中岱鳌村现任村级班子7位成员中,有1位种植大户担任村白茶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1位经济能人任理事、1位发展能手任黄牛养殖合作社和木材加工厂联建的支部书记。“我们新的班子成员均为中专或高中学历,梯队配备、结构合理、战斗力强。”姚钱尧说,村干部、大户能人真正成为了引领一片、带动一块的合格“小脑”。

  因地制宜,资源活化“滚雪球”

  “现在看岱鳌村奇峰峻岭、云雾缭绕、溪流潺潺,几年前可不是这样呢。”在岱鳌村投资兴业的安徽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大鹏为岱鳌村发生的变化点起了赞。他说,村里发展了,原先荒废的资源被利用起来,产生收益又规范了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和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地处枞阳县后山区,岱鳌村田少山场多,4500多亩的集体山场此前多为杂树、小老树,不但没有为村民脱贫致富带来益处,天干时节还要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

  依托扶贫帮扶单位是铜陵市农业农村局优势,岱鳌村借势发力,多次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实地考察,请求传授盘活山场资源的妙招。“结合岱鳌村的土壤、气候,经充分调研论证,我们的农业专家为岱鳌村产业发展找到了破题之法——种植白茶。”崔光庆说。

  此后,岱鳌村开始分两期推进白茶种植基地项目,村两委又多方动员,将本村在外经商的两位能人姚雨生、汪飞“请回来”参与到承包经营白茶基地项目中去。2017年,村集体发包30亩、租金1.2万元;2018年发包80亩、租金3.2万元;2019发包150亩、租金6万元;2020年白茶种植基地二期项目启动,建设规模扩大到500亩,仅租金这一项村集体年收益就达20万元。

  有了白茶产业这个“先例”,村里扶贫项目招引开始“滚雪球”: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落地,流转1580亩山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枞阳媒鸭养殖项目落地,流转稻田500亩;还有江庄组的龙虾养殖项目、下洲组的林下养殖项目、光明组的米面和菜油加工项目,就连隔壁阳和村村民王宜会也到岱鳌村流转土地120余亩打造了花卉苗木基地。

  产业兴起如雨后春笋,竞相拔节。到目前,岱鳌村的集体山场已经基本盘活到位,一个村已经涌现出了15个家庭农场、2个合作社、3个农业加工企业、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21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

  “四带一自”,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年纪大了有个事情做,在家门口一年能挣两万八,我觉得很不错哟。”在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内负责打扫卫生的五保贫困户邹来发笑着说。

  从发展经营主体入手,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让贫困户和村民以扶贫小额贷款、自家田地等方式与经营主体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再辅之以针对性农技培训让贫困群众、村民能够在种养殖基地里面就近务工,岱鳌村推动实现“三变生四金”: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基地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分现金。

  “我们把贫困户嵌入了产业链,以‘四带一自’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崔光庆说,村里的白茶种植基地共有54户贫困户入股、解决了村里64位贫困户务工问题;大鹏生态牧业公司的养殖基地吸纳了13户贫困户入股,这13户入股贫困户同时也在基地就业;媒鸭养殖项目带动了2户贫困户,龙虾养殖项目带动了9户贫困户,米面和菜油加工项目带动了12户贫困户,苗木花卉基地带动了20户贫困户......

  民富村亦活。2019年岱鳌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7万元,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没有将这笔钱藏起来,而是持续“好钢用在刀刃上”。近几年,岱鳌村自筹并利用上级资金共建设村组道路18.8公里,道路提升工程18.2公里,实现水泥路村组通、户户通,自来水实现自然庄全覆盖;实施了河渠清淤、塘坝清淤整治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结合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完成了文化广场及部分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村里安装路灯60盏,整改电力老旧台区16个,村居环境面貌大改观;新建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党建活动中心和就业扶贫驿站,配置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就业硬件设施,实现面对面集中办事和“一站式”为民服务。

  “岱鳌村人杰地灵,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故居就在岱鳌山双狮岭脚下的吴庄组,这里也是新四军、游击队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区,历史、山水、文化资源丰富。”崔光庆说,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手深度开发岱鳌山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集约式复合型文化产业旅游景区,让广大村民们能够在乡村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振兴路上更多更好地嵌入其中。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岱鳌村真是‘翱’出了新精彩。”已经融入岱鳌村的戴杏琼说,自己还要在这里参与书写并见证岱鳌的新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常河通讯员刘洋)

稿件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