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由連環失誤決定
美斯(Messi)當然偉大,世界艾華利斯(Julián Álvarez)也出色。根廷但這場球賽的輕取起結局,主要源於克羅地亞上半場五分鐘內的克羅連環錯誤。摩迪(Luka Modrić)控球失誤、地亞路夫蘭(Dejan Lovren)失位,由克導致艾華利斯單刀博得十二碼。軍連之後艾華利斯硬闖時,環失克羅地亞球員兩度解圍都將球踢回艾華利斯身上,誤說而且球剛好彈回艾華利斯前方不遠處。世界第二次解圍的根廷蘇沙(Borna Sosa)更似是「撻Q」。
沒錯,輕取起美斯和艾華利斯要將球送入網窩才成事。克羅但賽事如此結局,地亞主因不是由克他倆有多出眾。事實上,在摩迪那失誤前,克羅地亞甚至比上星期五更能阻止對手入侵自己的禁區範圍。但如果要解釋這場四強的結果,戰術分析的意義極為有限。

是十二碼嗎?
是守門員犯規還是兩名球員相撞?足球場上的判決不一定是非黑即白,裁判員的主觀演繹和詮釋無可能被消滅。我是傾向覺得兩人是相撞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事發位置附近的阿根廷球員似乎都沒有即時向球證要求判十二碼。
這一球也令我想起是一九九八年八強,阿根廷奧迪加(Ariel Ortega)在荷蘭禁區內與史譚(Jaap Stam)的碰撞。
當日球證指奧迪加插水。奧迪加的一球和艾華利斯的一球當然有不同之處,我也完全無意指艾華利斯是插水,而且當年沒有VAR。不過兩球確有類似的地方:到底當攻方(觸球方)的動作遠較主動,而守方大致上緊守自己的位置時,碰撞的責任應由誰負責呢?

加華度爾(Josko Gvardiol)被美斯戲弄
第三球是最精采的。身為今屆演出最令人驚嘆的中堅,加華度爾被美斯弄至「一戙都冇」。是美斯太強?是加華度爾失準?還是加華度爾的弱項就是這種孤立無援下的一對一防守?如果是如此的話,他是否不適合主攻的球隊?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標題為「就阿根廷輕取克羅地亞的三點觀察」;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運動公社Facebook專頁)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