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台灣女性生理用品演變簡史:從月事布、棉條到月亮褲,帶來更美好的月經體驗

文:許悅

有別於現今隨手可購得的台灣體驗衛生棉、棉條、女性月亮杯等產品,生理事布早期女性需要自製生理用品,用品演變月經直到1960年代衛生棉引入台灣。簡史

女性的從月生理用品選擇除了受個人偏好影響,也與媒體宣傳、棉條政策論述及社會對女體的到月帶來規訓息息相關。

當年棉條剛引進台灣時,亮褲官方不但提供的更美錯誤醫療資訊,衛生署更要求廠商加註「未婚少女應注意小心使用」,台灣體驗導致外國棉條品牌逐漸退出台灣市場,女性棉條在台灣的生理事布推廣史可說是一波三折。

1960年代以前:粗紙、用品演變月經月事布、簡史月經帶

在西式生理產品引入台灣之前,務農婦女在月經來潮時,大多穿著自製的「月經帶」,搭配「粗紙」或「月事布」使用。

月經帶外型類似丁字褲,在褲擋處有鬆緊帶,用來固定粗紙或月事布。粗紙的材質類似現在的金紙,當時也會被拿來當廁所紙或冥紙,並不是專屬於女性的生理用品。然而粗紙吸滿經血後容易爛掉,再加上經濟考量,有些女性會將家中不用的布料縫製成可重複使用的月事布。

家境較富裕的女性則會使用「棉ㄚ紙」,材質類似於現在的衛生紙,較不會摩擦下體以至於破皮。

由於傳統上經血被視為污穢,女性在清洗月事布與月經帶時,要盡量在不容易被發現的地方進行,曝曬時也要晾在偏僻的地方或藏在其他衣物裡面。

1960年代:衛生棉的引入與普及

衛生棉於1960年代引入台灣,由於售價較高,大多數婦女習慣將衛生紙與衛生棉交替使用。直到1980年代,衛生棉公司積極進入學校倡導衛生教育、宣傳產品、發放試用品,衛生棉才逐漸普及,到1990年代終成為台灣女性生理用品的最大宗選擇。

起初衛生棉沒有背膠,使用時得搭配月經帶以固定位置。後來背膠衛生棉、蝶翼衛生棉相繼出現,讓女性在衣著搭配上有更多變化。

1970年代:棉條引入後的推廣困境

棉條在1970年代就被引入台灣,當時的推廣及使用群體以運動員、舞者為主,主打輕便、防漏、經期時可下水游泳。雖然棉條使用上較方便舒適,至今仍遠不如衛生棉普遍。

棉條始終難以在台灣普及的主要原因有三:消費者擔心感染毒性休克症候群、棉條的法律規範、重視女性貞節的傳統身體觀。

1980年代美國多名棉條使用者感染毒性休克症候群(TSS),高吸收力型的棉條被認為是引發TSS的主因,此類型的棉條後來不再販售。此時正值棉條引入台灣初期,成為許多女性不敢使用棉條的一大原因。

事實上,1993年台灣進口的普通型、迷你型棉條引發TSS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台灣醫界未引入最新的資訊,在1990年代仍以TSS作為勸阻女性使用棉條的論述依據,高中職及國中小課本中少數提及棉條的篇幅中,也將棉條與TSS做連結,似有嚇阻青少年使用的嫌疑。

1994年,衛生署(今衛福部)將月經量杯與衛生棉列入第二級醫療器材,須經過許可、簽證、發照、列管等步驟才能販售,其廣告與宣傳亦需經過一定檢驗程序。

當時棉條的銷售地點限於藥局、有藥局執照的藥妝連鎖店或大賣場,相較於被視為日用品的衛生棉,棉條的銷售通路受到許多限制,消費者自然也較難以接觸到這些產品。

1970年代至今:阻礙棉條推廣的「處女膜」迷思

另外,擔心傷害「處女膜」也是棉條無法普及的原因之一,初夜迷思導致許多女性被排除於棉條使用群體之外,像是棉條經銷商不敢貿然向未婚女性推銷棉條、母親不願讓未婚的女兒使用棉條。

即便是推廣棉條使用的文章,也會特別指出未婚女性在使用上須特別注意。

如1977年一篇刊登於健康世界的報導中指出,棉條的設計符合陰道尺寸,剛好能穿過處女膜中間的孔洞,因此不會傷害處女膜。報導中也強調未婚女性較適合使用迷你型棉條,已婚女性才可用一般尺寸的棉條。

另外,衛生署於1991年發布公告,要求棉條廠商須在產品說明書中加註「未婚少女應注意小心使用」,且包裝上不得註記「對處女膜絕無傷害」語句。這項政策引起棉條進口商的不滿,認為這項政策會降低消費者使用棉條的意願,也等同排除未婚女性的使用。

究竟棉條是否會使陰道冠破裂?醫學界對此看法不一,然而維護「處女膜」完好本身就是假議題,隱含著父權社會加諸於女體的不切實際想像:將處女膜完好視為評斷女性貞潔的重要指標。

國家政策不但沒有嘗試破除初夜迷思、質疑對未婚女性的身體規訓,反而順應社會期待,鞏固完整處女膜的概念。在這樣的政策下,棉條的市占率始終不高,外國棉條品牌更因而相繼退出台灣市場。

1990年代以後:從女人經驗出發,捲起棉條熱潮

1990年至2000年間,棉條在台灣社會生理用品的討論中近乎銷聲匿跡,沒有新的品牌加入市場,也沒有推廣活動或新聞關注。

直到2000年起,有一批棉條使用者開始在PTT等網路論壇上分享使用經驗,包含棉條的基本介紹、處女是否能使用棉條、棉線是否會斷裂、如何處理血塊問題等等。

這批棉條愛用者藉由網路論壇互相討論、解答疑惑,甚至幫其他使用者從國外代購棉條。他們不僅致力於打破社會上對棉條的負面印象,還積極解決台灣女性試用棉條的失敗經驗、降低初次嘗試門檻。

企業看準了這波網路聲浪,趁機跟進、推廣產品。如嬌生即規劃一系列的促銷推廣活動,包含舉辦主題徵稿、試用品兌換、請藝人代言等等,成功讓台灣女性對棉條有初步的認識。加上網路購物逐漸盛行,消費者也能選購各式各樣的國外產品,包含較容易上手的導管式棉條。

2010年,推廣型使用者之一、有「棉條教主」之稱的凡妮莎,創立台灣本土棉條品牌「凱娜」,販售導管式棉條,積極進入學校宣傳產品,進而降低棉條使用者的年齡層。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