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i-ching Kuai
在美國傳奇作家瓊・蒂蒂安(Joan Didion)去(2021)年底去世後,從中流傳的世紀眾多社交媒體悼念文中,有一張照片是騎士她坐在打字機前,穿著黑色高領衣,到惡典儼然是血女形象極品時尚知識分子的形象。
蒂蒂安在1989年的王經Gap廣告中穿了一件類似的衣服,雖然高領衣沒有出現在她著名的敗單打包清單上。高領衣展現出蒂蒂安在寫作和穿搭上同樣的品高簡潔與精闢。
在務實層面上,領衣力高領衣舒適又經典。何塑或許這就是造強為什麼這麼多品牌——從紀梵希、Paco Rabanne和Prada到法國巴黎新軍Officine Générale、個人紐約品牌Alex Mill和 Ann Mashburn——在本季冬裝熱情推出高領針織衣物,從中結合鮮豔的世紀色調或覆滿圖案。
自從比利時時裝設計師瑞夫・席蒙斯(Raf Simons) 於2017年在Calvin Klein時裝秀上,騎士穿上色彩鮮豔的高領衣以來,就形成了這種趨勢。
長袖上衣界的燕尾服
Alex Mill的設計總監索薩克・西昆蒙(Somsack Sikhounmuong)說,高領風潮復興的背後是懷舊感。
「每個人都記得某一張父母、老師或作家穿著高領衣的時髦照片。高領衣感覺很親切。考慮到時下的情勢,誰不想來點熟悉感?」此外,他認為,高領衣散發著「冷」的氣息,許多冬季系列中都有高領設計似乎證實了這點。
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西昆蒙的觀點。大眾對高領衣反應兩極:你要不喜歡穿高領,因為高領讓你想起你最喜歡的知識分子、爵士音樂家、民謠歌手,要不就覺得高領好像在慢慢把你勒死一樣。
但高領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機能設計,主要是禦寒。不過在中世紀,騎士會把最早的高領衣穿在鎖子甲底下,防止護甲擦傷皮膚。那堅毅不屈的立領可是有戰略意義的。
「它塑造了人的輪廓,」Officine Générale設計師和創始人皮埃爾・馬赫奧(Pierre Mahéo)說。「高領把重點放在臉上,把其餘的一切變不見。」 尤其是黑色高領衣,馬赫奧先生稱之為「長袖上衣界的燕尾服。」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高領衣起源於19世紀,運動員、漁民、勞工和馬球運動員都穿著高領衣,這就是為什麼高領在英國也被稱為馬球領(Polo Neck)的原因。
反抗中產主流的瀟灑不羈
劇作家諾爾・寇威爾爵士(Sir Noël Coward,註1)在1920年代對高領衣的品味表示贊同,雖然他堅稱他穿高領為的是舒適,而不是造型。在中產階級男性日常穿襯衫打領帶的當時,高領衣給了他一種無視正統、豪放不羈的氣質,繼而在創意圈流行了起來。
到1930年代,像卡蘿・倫芭(Carole Lombard,註2)、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註3)和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註4)這樣的明星被拍到穿著高領衣,通常是黑色的,這樣可以更好襯托她們玲瓏有致的臉龐。
二戰後,黑色高領衣有了新的意義,法國歌后茱麗葉・葛芮柯(Juliette Gréco)把黑色高領衣變成個人標誌性的穿著打扮,搭配黑褲子、整圈眼線和飄逸長髮,在當時絕對是不尋常的穿搭。
葛芮柯的波西米亞風格,成了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1957年電影《甜姐兒》(Funny Face)中充滿哲學氣息的書店店員造型的靈感來源,這種略有「垮掉的一代」精神的穿著在全世界風行起來。

孤獨天才的個人形象
從英國女性主義作家安潔拉・卡特(Angela Carter)到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賈伯斯(Steven Jobs),黑色高領衣代表著特立獨行的才華。
矽谷驚天詐欺案主謀「惡血女王」伊麗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擔任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執行長時,經常穿著黑色高領衣。她在2015年的一次採訪中估計自己「可能」擁有150件黑色高領衣。
但在今(2022)年1月以定罪結束的欺詐案審判中,她放棄了孤獨天才的造型,轉而選擇不那麼信心滿滿的中性色調單品。
無論什麼顏色,高領衣都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宣言,它與強勢的個性有關。高領衣在1970年代成為美國女權運動領袖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個人時尚風格的主旋律,她的夥伴多蘿西・皮特曼・休斯(Dorothy Pitman Hughes)也喜歡高領衣。1971 年,兩人穿著高領衣舉起拳頭合影。
看見個人,忠於自我
在HBO影集《繼承之戰》(Succession)中,隨著角色希芙・洛伊(Siobhan "Shiv" Roy) 從左傾政治人物,轉變為家族企業媒體帝國中詭計多端的權術玩家,她穿上了高領衣,通常搭配高腰長褲。
「(穿高領衣的人)是悠然自得的人。穿高領衣其實是件蠻細緻的事情,你得逐漸成長到適合穿高領衣。」Ann Mashburn品牌的聯合創始人安・瑪什伯恩(Ann Mashburn)說。「高領衣有種低調的性感,它讓人忽略掉你穿的衣服,直接看見你。」她補充道。
穿高領衣的女性被遮得嚴嚴實實的,沒有露肩、沒有鎖骨線,引導視線向上看見個人。美國女權運動領袖斯泰納姆說過:「過去的時尚意味著順從和迷失自我,現在的時尚意味著獨特和發現自我。」她說的不是高領衣,但她的女權主義風格——忠於自己——是高領衣的意義所在。
註釋
- 註1:英國演員、劇作家、流行音樂作曲家,1943第15屆奧斯卡金像獎因《盡忠職守》(In Which We Serve)獲終身成就獎。
- 註2:童星出身的美國電影女演員、慈善家。 她活躍於20世紀30年代,擅長喜劇角色,而且是當年好萊塢收入最豐厚的頂層明星,是當時美國總統年薪的5倍以上。
- 註3:瑞典國寶級電影女演員,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好萊塢星光大道入選者。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評其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五名。
- 註4:德國演員兼歌手,擁有德國與美國雙重國籍。她是好萊塢20、30年代唯一可以與葛麗泰・嘉寶分庭抗禮的女明星。雖然沒有得到過奧斯卡獎,但其芳名在美國家喻戶曉。
新聞來源
- A History of the Turtleneck, From Medieval Knights to Elizabeth Holmes(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A peerless prose stylist: American journalist and author Joan Didion dies at 87(CBC)
- Why We're Packing Our Bag Like Joan Didion Did in 1979(Vogue)
- How ‘Funny Face’ Became The Ultimate Fashion Reference(Vogue)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