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2023高雄電影節】專訪VR《暗面》導演謝文毅:探討盲目與不盲目,以及個人和外在群體的關係

文:洪子茜

2021年謝文毅首部VR作品《彼岸》入圍翠貝卡影展沉浸式單元,高雄關係並勇奪捷克Anifilm最佳VR大獎,電影今年再度推出新作《暗面》,節專及個觀影過程中,面導盲目盲目觀眾會體驗到宛如往下墜落的演謝與感受,引領觀眾穿越時間和空間,文毅外群重新與自己的探討體存在對話。

約於2021年6月完成《彼岸》,人和兩個月後,高雄關係謝文毅就寫完《暗面》的電影概念。憶起當時,節專及個他表示:「其實在完成《彼岸》之後,面導盲目盲目我開始對未來充滿期待,演謝與但同時也充滿了對毀滅的文毅外群希望,感覺就像被壟罩在烏雲之下,探討體看不到任何的光線。」

因此也造就《暗面》的呈現方式,除了黑色空間逐漸毀滅之外,同時也期許自己或許可以像是一個推進器,衝破雲端,找到可以呼吸的空間。

謝文毅也期望透過《暗面》,深入地探討人們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保持清晰的洞察力。導演提到:「這個的作品核心的理念是關於盲目,以及我們如何不盲目,還有關於我們個人和外在群體的關係。」

另外,他特別提到了2021年秋天意外讀到阿雷西博天文台墜毀事件,這個歷史悠久且貢獻卓越的天文台的崩塌,成為作品的一個重要元素,象徵著對未來的未知和洞察力的喪失。

因此,《暗面》在視覺意象上用了大量的觀景窗、阿雷西博天文台、天文望遠鏡來做暗示,還有包含對於眼睛這件事情有一些轉化的詮釋,暗示著人盲目的狀態。

導演照_謝文毅Photo Credit: 高雄電影節提供
謝文毅

提到與《彼岸》不同之處,導演指出,兩部作品都涉及穿越時間和空間,但《彼岸》更像是觀看某個事件的後果,而《暗面》則更強調了毀滅的當下,呈現更激烈和直接的情感。

他解釋道,《彼岸》讓觀眾感受到一種時間暫停的感覺,而在《暗面》中,他們能夠看到一種不安定的時空穿越,這為整個作品注入了更大的張力。

擁有建築背景的謝文毅,他認為,空間在VR中的應用對於引導觀眾的心理狀態至關重要,可以輕易改變觀眾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他強調,建築的知識有時候能夠加強創作,有時候則需要打破建築的限制,以在虛擬世界中創建不同的體驗。

在視覺風格方面,導演表示本片的確較為黑暗一點,但這黑暗代表著人從無到有的那個初始狀態。導演也透過空間,讓觀眾在一片漆黑中看到某個開口,這代表了一個未知的維度,暗示人們對於外在資訊是有選擇的能力,但有時候就是會深陷其中。

音效部分,本片則與《彼岸》編曲為同一人。導演表示,無論是《彼岸》或《暗面》,我們都希望能讓觀眾完全信服於這個空間。整個製作過程是很實驗性的,我們會試著找到一些聲響,再透過電腦將這些聲響無限拉長,所以它變得有點像是某種回音。

因此當觀眾閉上眼睛,聽到回音時,腦袋浮現的狀態會是什麼空間。他補充:「影像上所呈現的空間與音效,有時候必須互補,有時候需要相讓,才有好的加乘效果。」

最後,謝文毅也分享其對生成式AI技術的看法,他認為AI技術仍在不斷發展中,或許現在看似令人驚嘆的功能,幾年後回過頭來看,反而顯得有點落後。他也分享其在去年曾嘗試利用AI技術創作,做了一個有關仿生人的Demo影片,由於今年有許多作品陸續產出。

所以這部作品被謝文毅擺在下一個計畫階段,或許會在明、後年推出。他進一步表示,目前還在構想XR的可能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本片會有比較多表演成分在裡面。

本文經《高雄電影節》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穿越時空與擁抱黑暗:專訪高雄原創VR《暗面》導演謝文毅

延伸閱讀

  • 【2023高雄電影節】《大師致敬:森田芳光》:細數經典名作,走在浪頭前端的電影工藝匠人
  • 【2023高雄電影節】「耽美主義」是什麼?——從影史經典《魂斷威尼斯》到國片《環南時候》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