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劇場】《江/雲・之/間》:賴聲川憑藉零碎小故事,成功呈現國家與社會大時代

文:張錦滿

2月27日下午在國家戲劇院看賴聲川的劇場江/間賴家與《江/雲・之/間》,舉頭看三層1498個座位,雲・全院滿座。聲川事成社會賴聲川在台北主場賣個滿堂紅,憑藉可喜可賀,零碎而他更厲害在香港、小故現國上海、功呈北京、大時代烏鎮,劇場江/間賴家與推出舞台作品,雲・亦一樣售罄門票。聲川事成社會在今天,憑藉同代華語劇場沒有一位編劇、零碎導演,小故現國在賣座能量方面能與他相比。功呈

講到劇院爆滿,扯開話題,提一下台北傲人國家戲劇院的設計。坐在第三層觀眾席的話劇迷,要看清楚近十年來台灣最具魅力、最有型男演員張震面部表情,非要自備望遠鏡不可。這行為與今天台灣正進入微奢華時代不搭配。

台灣話劇團與觀眾要理解,話劇場地並非愈大愈好,400座位才適當,觀眾可看清楚演員臉孔,而演員也不用戴無線電揚聲器來講對白,這樣觀話劇才算享受。演出成本無疑增加,然而,話劇地位要與管弦音樂會、芭蕾舞、歌劇比美呀!因此稍為浪費可以接受,畢竟演藝樂趣,本來便有小圈子瀟灑、奢華本質。

《江/雲・之/間》講台灣1950-1980年代特殊時期,海峽兩岸分隔造成愛情悲劇。小說電影電視劇講該題材大概都已經爛透,惟賴聲川本身是「台灣過去50年民間生活百科全書」,收藏很多瑣碎卻感人落淚的家庭、人際(省際)間小故事,不用白不用。今次他又把手邊材料回鍋,加些變奏,調弄舞台技法,再創出包涵大時代歷史內容份量佳作。

賴聲川的《江/雲・之/間》劇情大家熟悉,卻可觀在他到家的舞台功夫。他今回創作靈感源於俄羅斯戲劇家契可夫與妻子多年書信往來,而能將之成功發揮,應用在《暗戀・桃花源》中江濱柳與雲之凡40年分處中、台兩地的魚雁相通上。

多年來,雲之凡從雲南昆明,流徙到上海,然後輾轉經過泰國、香港,最後才定居台北,而江濱柳則從1950年起便住在台北。

看過賴聲川八小時長《如夢之夢》,便知他處理舞台上一切問題全無難度,要講甚麼都能頭頭是道,暢通無阻。在《江/雲・之/間》裡,他駕輕就熟舞台技巧,成為主要看點。

在該劇裡,男女主角演員張震、蕭艾分坐舞台兩邊、輪流朗讀通信內容。同時,舞台中央木架構大佈景,可以變出多個框格和一個高層平台,讓其他演員來演繹兩位主角信中所提到的事件。

賴聲川還造出變化:有另外兩位男女演員來分擔張震、蕭艾的讀信人角色;到劇中段,張震、蕭艾兩演員不再坐著讀信,而轉去演繹信中所講內容。

此外,賴聲川安排胡德夫在舞台後方唱歌,是神來之筆。胡德夫是台北流行文化史化身,他作現場表演,既加強《江/雲・之/間》時代感覺和氣氛,亦豐富全劇趣味。

表演工作坊新劇宣告記者會(1)Photo Credit: 中央社
表演工作坊劇作「江/雲・之/間」主創團隊,編導賴聲川(左5)、男主角張震 (右4)、女主角蕭艾(左3)、音樂設計胡德夫(右5 )等劇組成員出席合影。

如要挑《江/雲・之/間》故事骨頭,我認為分隔40年的男女戀人,要憑報章「尋人啟事」,才能在台北重逢,像是廉價小說情節。此外,兩位苦命戀人在醫院裡重逢,上演生離死別一場催淚戲,我想不到賴聲川會如此低手安排。

要知道,男女主角從1950-1980年代通訊30多年沒中斷,卻後來江濱柳竟然不知道雲之凡已到台北生活了幾年。雖然我聽到對白有提及箇中原因,但我總覺得牽強造情。我估計世上沒有戲劇大師肯承認該段劇情出自己手筆。

張震第一次登台演舞台劇,當然是《江/雲・之/間》一大看點,在入場前,相信大部份觀眾都會懷疑,他怎麼應付三小時舞台演出。到開場後,大家便放心,原來張震舒服坐在枱燈旁,讀自己寫的信;在第二場後,轉由另一演員負責該個讀信角色,而張震改去演出幾封信件裡所提及的重要事件。他擔戲的份量並不太大。

賴聲川在劇中提到很多事件,寫得簡短,瑣瑣碎碎,30秒鐘便可以完成一場戲,其內容雖片段化,卻言簡意賅,觀眾能領會到大時代社會氣氛。

賴聲川《江/雲・之/間》劇本大大幫助張震,各方面都配合,他不用死記很長台詞,演出片段劇情能投入,難度不高。他今回首次在舞台演出,不單只勝任,還能發揮潛能。

《江/雲・之/間》以兩位演員讀信為主幹,全劇以一連串30秒鐘一場戲的片段組成,在華文戲劇裡有突破性意義。在劇裡,賴聲川甚至把結婚與喪禮放在一起,舞台後方在搬演喜事,而舞台前方則表達悲情;兩件情緒極端相反事情同時出現,既表現賴聲川拿手嘲諷手法,也可迅速交代事件,推進劇情。

男女分隔40年的愛情,加上小市民人情味瑣碎生活內容,本可拍成20集8點檔電視劇。他卻刪減所有濫情對白或場面,將之濃縮成150分鐘舞台劇,絕不婆媽。

對海峽兩岸分隔40年有深刻感受的觀眾,看《江/雲・之/間》會感動、流涕,可以理解,畢竟長期藏在內心感情,遇到適當觸媒,便可能會自己主動爆發。然而兩岸分隔造成的悲劇,能否成為放諸四海而被感同身受的題材,卻不一定。外國觀眾,或者對兩岸分隔不關心的觀眾,看這齣戲,反應冷淡,也可理解。

前輩劇場人不會攪出賴聲川這樣的把戲,他們認為水過鴨背般交待劇情,全無戲味。然而賴聲川百無禁忌,不管這一套。要我評價賴聲川《江/雲・之/間》,我認同該齣話劇藉分隔於海峽40年的男女最後在台北重逢,憑零碎小故事,來成功呈現國家與社會大時代,具重要份量,實屬佳作。

賴聲川暢談表演工作坊劇作「江/雲.之/間」Photo Credit: 中央社

賴聲川創作弱點,在於他如佛般求和喜平穩,從不想引起衝突,一貫不怒罵與狠評。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這件大事在該劇裡只佔一句台詞。戒嚴時期,台灣大學某幾位教授,被警備司令部拉去,只見幾個穿制服、戴頭盔的演員,拖著一老者從舞台前左邊走到右邊,便算交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