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

從過去到現在的訪國國中健康課本,光是中健撰委針對「月經保健」就有很大的改變。而在十二年國教推行後,康課「素養導向」的本編健康教育又更為重要,如何讓學生將學到的員年育知識,應用到「生活情境」中,國教改革更多成了一大重點。月導向的教

  • 從「請教母姊」到「月經日誌」,經教不同年代的為何無法國中健康教育課本如何談「經期保健」?

不過,究竟12年國教的納入國中健康課本,為什麼這麼編?而課本中的素養月經教育,除了受限於課本篇幅、學理想上課時數外,訪國還有什麼考量?

《關鍵評論網》訪問擔任12年國教南一、中健撰委康軒以及翰林版國中健康課本的康課編撰老師們,談談12年國教的國中健康課本「為什麼這樣改」,以及「為什麼這樣編寫」。

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

「12年國教強調在『生活情境』中,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這些問題。」

「12年國教的素養就是,可以把所謂知道的知識、有所習得的能力應用在生活當中。」

提及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究竟與九年一貫有何不同?三位編撰委員都指出,相較於過去的月經教育,12年國教的健康課本在談月經時,更為「生活化」,另外也加上「素養導向」,期盼藉由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南一版編撰委員胡芷寧老師,也曾研發過台灣第一套月經教材。對她而言,12年國教月經教育,最大的改革是「生活化」。「12年國教強調在生活情境中,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對這些問題,那現在的重點是在策略,而不是是知識上的背誦。」胡芷寧老師認為,現在健康課本的編寫趨勢,已經由過去的制式化、強調生理構造,變得更重視「生理保健」以及生理用品等,且「更強調差異性」。

翰林版的陳秀琪老師,則指出過去的月經教育比較強調「器官學習」,而現今的健康課本編寫趨勢,則較注重「健康觀念與習慣」。另外12年國教的課本比較注重生活化,也就是要「跟生活有關」,而不是介紹生殖器官。

康軒版國中健康教育課本指導委員龍芝寧老師,認為九年一貫的月經教育,由過去的「知識本位」轉換為「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例如柔軟操等技巧。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則強調「如何跟學生的生活情境去做連結」以及「素養導向」。

「素養就是,可以把所謂知道的知識、有所習得的能力應用在生活當中,這才叫素養。」龍芝寧老師認為,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應該要跨領域、跨學科,同時由過去「個人層面」的生理保健,提升成為「社會層次」,例如談到月經貧窮、月經汙名化以及月經不平等等議題。

為何沒有放入更多「素養導向的理想」?原因是市場導向

龍芝寧老師強調,健康教育這種需要在生活實踐的課程,一定還需要「素養」。然而健康課本的編寫受限於課本篇幅,卻往往花很多篇幅寫「生理器官」等有標準答案的內容。

對此,龍芝寧老師指出,許多時候之所以沒有辦法把一些符合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寫入課本,除了因為課本篇幅、上課時數限制等,還受限於健康課本的「市場導向」。

「市場導向就是,老師喜歡教什麼,我們就要編什麼東西。」

龍芝寧老師表示,教科書有市場機制,發行前一定會做市調,調查老師們喜不喜歡即將發行的版本。

教科書的「市場導向」,若再加上「師資不夠專業」的問題,就會導致健康教育改革不利。龍芝寧老師指出,台灣的健康教育學科,合格老師比例只有百分之20幾。也就是說,有70%左右的老師是「配課老師」,而不是專業健康教育老師。龍芝寧老師舉例,學校可能安排國文老師來配1節健康教育課,而由於並非專業健康老師,上法也許是將課本課文念過一遍,所以「如果課本中都是討論,而沒有正確答案,會很難教。」因此就會改選其他版本的課本,才能「畫下更多重點」。

「弔詭的是,合格老師的意見在健康教育教科書中,並不是主流。反而配課老師的意見才是主流。」龍芝寧老師指出教科書市調的問題,因為配課老師占大宗,因此教科書內容往往必須貼合配課老師的意見。不過這些非專業出身的配課老師,往往會以學生時期所受的月經教育,來教導健康課,因此會更注重生理結構等等有標準答案的課程,相較之下,月經日誌等「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就比較沒那麼受青睞。

至於配課老師的問題,是否能獲得改善?龍芝寧老師認為,在少子化的情況下,配課老師其實是「必要的調整」。因為老師的基本鐘點數是20,然而每週每個班只上一節課,因此必須是20個班以上的大校,才能聘一個專門教健康課的老師。因此濁水溪以南的健康老師「少之又少」,而1個縣市有5、6個專業健康老師就算多。而在這些班級數不到20的國中,就會用其他科目的老師配課。

對此,國教署也提出計畫因應,規定每位配課健康老師都需受訓,做健康教育專長的在職進修。龍芝寧老師表示,如果這些東西「補上來」,若要推廣有素養導向、更改學習樣態的教科書,比較可能在專業與理想上取得平衡。

「還有另一個問題。教科書到底是要給老師看,還是給學生看?」龍芝寧老師補充提出教科書市調的另一個疑問。她指出,教科書的目的是給學生獲取知識,然而因為選書的是老師,市調對象是老師而非學生。如此一來就成了「教師本位」而非「學生本位」。龍芝寧老師認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盲點」,因為如果教科書是要寫給學生看的,應該要調查學生的想法。

理想中的月經教育,該是什麼樣子?

龍芝寧老師坦言,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理想。就她而言,她認為教科書應該要取消生殖器官解剖圖等等,因為這些解剖圖,是將生理構造「客體化」,並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子宮是在我們的身體中」,另一方面,許多生殖器官的知識層面,其實若是由教師提供國健署的健康九九網站等連結,就能讓學生在課前知道這些資訊。相對而言「如何保護骨盆腔的溫暖」等等生殖器官保健的知識,才是較為重要的東西。

「我們會希望,月經教育的討論不是個人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