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回應式教室」教學法(上):兼顧社會情緒與學業學習,讓每位學生感到與他人的連結,培養歸屬感

文:盧玲穎(愛丁堡大學教育與社會研究所博士)

在我代課的回應會情學校,每位老師每天都會進行為時不短的式教室教上兼生感「班級晨會」(morning meeting),以及「結束時間」(closing time)。學法緒與學業學習這兩段時間,顧社歸屬感每天都會花上半小時到一小時。讓每人我很好奇,位學美國小學的到與在校時間只有六小時,為什麼還要花這麼長的連結時間,進行班級晨會跟結尾時間呢?

後來我才知道,培養這是回應會情倡導了四十年的「回應式教室」(Responsive Classroom)教學的主張之一,這個教學主張,式教室教上兼生感強調利用班級晨會與結尾時間,學法緒與學業學習讓每位學生感到與他人的顧社歸屬感連結,培養歸屬感,讓每人也同時增進學生的位學社會情緒與認知能力。

介紹我認識這個教學理念的老師,是位已經教學三十多年的資深老師,她說,這個教學主張讓她越來越能親近學生,也越來越能當自己理想中的老師。而我的小孩的學校,全校一起採用「回應式教室」主張,所以從校長到每位老師,都有相同的理念。

什麼是「回應式教室」主張?

根據官方網頁的說明:「回應式教室」教學法,是為了脫離過去以責罰、管理、學業至上的教育,透過結合人類發展及學習機制的認識,以人際連結、兼顧社會情緒與學業學習、以及設定正向目標,來協助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而其中四個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我們以下要分別介紹的「班級晨會」、「使用正向語言」、「正向管教」和「讓學生選擇的學習設計」。

班級晨會

在「回應式教室」的主張裡,「班級晨會」並不是附屬在學業學習之下。「班級晨會」本身的設計,因為涵蓋了重要的情緒與認知的學習,是教育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下我會說明班級晨會進行的方式,再介紹其背後的教育主張。

通常,學生會在進教室後在地毯上圍坐成一個大圈圈,進行晨會。每天都會進行的活動包括:每個人都與全班同學打招呼、心情或經驗分享、玩遊戲、閱讀晨間訊息、解說今日課程安排。

同學輪流和全班打招呼的方式,有非常多種,每天都會變換。低年級,常常是以唱歌進行,歌詞裡說自己的名字,並與旁邊的人打招呼,再換下一個小孩,直到全班都唱完為止。

中、高年級班級打招呼的方法更多,一個我很喜歡的方式,是老師讓學生選一個正向形容詞描述自己、並同時跟大家打招呼,而那個形容詞的開頭字母,要和自己名字的開頭字母一樣,老師也會提供正向的形容詞讓小孩選擇。

舉例來說,如果是Amy,他可以和大家說,Hi, I am amazing Amy. 或是I am adorable Amy. 直到全班同學都自我介紹完。

通常在週末過後的週一,會在晨會上進行生活分享,老師會讓同學分享自己週末做的事情,在家裡做什麼啊,去哪裡玩啊,心情如何等等。其他日子,老師會利用各種有趣的提問,來讓學生分享情緒或思考。

例如有個讓我覺得很有趣的問題叫做「Would you rather⋯⋯」,意思是「你會選哪個?」問題可能會是:「你比較想要隱形,還是要可以飛?」「你會選到海邊放鬆,還是山上?」老師會鼓勵小孩選擇、說出理由,並說出一句完整的例子。所以小孩可能會說:「我想要可以飛,因為這樣我可以趕快去看著在另一個國家的阿公阿嬤。」

另外,許多老師會安排一些需要站起來活動、或要轉頭觀察的遊戲(通常是在學生已經坐著超過15分鐘後),例如老師會藏一隻小木棒在一個同學旁邊,其他同學就要藉由問問題來推測,到底老師藏在哪。

每天,都是等到以上活動都進行之後,才會切換到學科教學。至於一天的結尾時間,也是以類似概念進行。通常會讓學生分享自己今天最喜歡的時段(你要講下課時間也是可以的),也常常請同學提出今天想要讚美或感謝的人,所以我們會聽到小孩說:「我要謝謝XXX,因為他今天陪我玩。」

「班級晨會」具體展現了幾個「回應式教室教學」的理念:這種教學法很重視學生「社會情緒」的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也就是,讓孩子能夠表達自己、也能夠觀察與尊重他人(respectful)、能夠表達善意(Kind)、也能夠不同意但是尊重(respectful disagree)。

而晨會,則是要讓小孩有「我現在正在進入這個班級、我被這個班級歡迎」的歸屬感。

對老師來說,「班級晨會」更是個觀察每個小孩的好時機,因為小孩會從家裡帶來不一樣的心情,但老師們不僅可以利用晨會時間讓小孩體會班上對他的歡迎與鼓勵,還可以藉此觀察到小孩的心情,而給予不一樣的支援,例如,察覺到某個孩子情緒不穩定,當天就需要給這個孩子更多的體貼與關注。

我的觀察是,即使是平日很安靜的小孩,也會因為班級晨會的持續進行,感覺被團體接納,不覺得自己像個隱形人。所有的孩子,都因為這些每天都在建立的「連結」,而更能認識「人」,也更能進一步體會尊重、表示善意的意思,我認為,這會是個翻轉「把人工具化的社會」的基礎。

鼓勵教師使用正向語言

另外,晨會裡協助小孩用正向形容詞描述自己,也昭示了這個教學法中,鼓勵老師使用正向語言的主張。當然,老師不只是要鼓勵小孩用正向語言和正向眼光了解自己,老師自己,本身也要將正向語言運用在一整天的教學裡。使用正向語言的法則包括:

具體地讚美。舉例來說,說「太棒了」太抽象,他們會鼓勵老師試著說「你剛剛把為什麼要這樣算的理由講得很清楚」。目的是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到底是哪件事情是很棒的,而能從這個基礎上發展。

使用溫暖但是專業的語調來說明期待與主張。簡單講,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你為什麼在乎,以及你的主張,但是語調不會太過於幼稚或過於濫情。與其說:「你真是個很會照顧人的人」,老師可以說:「我剛剛發現你邀請另一個站在旁邊的同學進來一起玩,你真的記得我們班一起想的『要能包含大家』的主張,也具體做到了。」

尋找每個學生身上可以被具體讚美的特質。很多教學者都有找學生缺點的習慣,但「回應式教室」主張,要轉移教育者的眼光,以察覺每位學生的優點取代挑錯。尤其,人的優點其實無所不在,人在人際互動、學習、思考、照顧自己上,都會自己求取進步,當老師有察覺的眼光並協助孩子發現時,孩子就更能用平實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

注意學生的進步。意思是,不是只有當學生做得很完美時才提出來讚美,而是在當學生已經慢慢進步時,就讓學生知道,你已經發現了他的改變。老師可以說:「我剛剛注意到你很想發表意見,但是你講了一句話後就忍住了讓同學繼續講完,你真的越來越能跟大家輪流發言了。」

看了「班級晨會」以及「使用正向語言」後,你應該會好奇,「回應式教室」教學法如何處理學生衝突以及學生的挑戰?這個教學法,又是如何看待學科學習?下篇會談到「正向管教」、和「讓學生選擇的學習設計」,精采內容,敬請期待。

  • 「回應式教室」教學法(下):透過正向管教讓學生自我調節、解決問題,也讓老師擺脫秩序管理者角色

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Responsive classroom回應式教室教學(上)

延伸閱讀

  • 強制第八節課、早晚自習、變相能力分班⋯⋯我們距離真正的教育平等還有多遠?
  • 面對那些拒學/懼學的孩子,社會與家庭的協助不該只有「談話」而已
  • 別被考試成績綁架,父母教養孩子應該以「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檢視
  • 接受填鴨式教育長大的老師們,如何教育學生適應未來社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