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新二代談認同:越南帶給我許多美好經驗,我想將它的美介紹給你們

文:李依靜

陳怡蓁來自台南郊區的新代小漁村,雖然她身為越南新二代,談認同在小時候其實並沒有感受到與其他同學有太大的南帶差別,因為漁村裡也有很多來自越南的給許媽媽們,小學班上也有其他新二代子女,多美所以在她的好經童年生活當中並沒有遇到太多惡意的言語。

直到上了高中,驗想怡蓁開始發現有人會拿她的美介們身分開玩笑,不過大體來說她個性樂觀,紹給就算遇到了也不會放在心上。新代

但曾有次經驗讓她非常不舒服、談認同完全無法接受,南帶那次是給許班上同學當面用越南語對她說出性愛相關的詞彙,一開始怡蓁並沒有發現,多美因為同學講的好經不太標準,但後來聽出後,隨即感受到滿滿的歧視與嘲笑。

這些詞彙雖然在同學們口中是開玩笑,但他們卻一直故意在怡蓁面前講不停,甚至講更多讓她覺得是在羞辱越南移民的話。「我認為來到台灣工作的越南人都是辛苦人,不應該在言語上受到這樣的對待!」怡蓁這樣講著。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她的越南母親身上,媽媽嫁來台多年,已經相當融入本地社會,最多就是食物上有些不適應,但媽媽主要遇到的障礙、同時也是眾多新住民都會遇到的障礙,是被指責「國語口音不標準」,媽媽常常因為講國語的越南腔太重,被旁人糾正要求重說一次,怡蓁總覺得是在雞蛋裡挑骨頭。

「或許對方沒有要冒犯的意思,但對於努力適應台灣的新移民們來說,這些糾正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是對她們子女留下不愉快的回憶。」怡蓁坦承,雖然有些都是陳年舊事,但她卻一直記到現在,「不管是移居遷入或土生土長,不都是台灣人嗎?」

話鋒一轉提到越南,怡蓁能聊的東西多了起來,她們家大概每兩、三年會回母親的越南娘家一次,但這個頻率也不固定,主要還是取決於她們家當年度的捕魚收入。過去全家回一趟越南需要花費台幣十萬塊左右,長大後她有過自己一人回去的經驗,來回大概兩萬多塊。

246714691_3041011869474618_8076304900650照片提供:陳怡蓁
怡蓁(左二)與三位表妹們在表姊夫家的養蝦場合照。
248751881_3041011796141292_1422766860933照片提供:陳怡蓁
怡蓁(前)在越南外婆家中與親戚自拍合照,外婆家的親戚很多,每天家裡都熱熱鬧鬧。

「越南外婆家算是鄰近城市的鄉下地區,從機場過去差不多等於台北到台南的距離,外婆家是一半在陸地上、一半在湄公河上的河濱房屋。」

對怡蓁而言,她認為越南家鄉的人情味濃的不輸台灣,街坊鄰居會互相幫助,也常常與鄰居聚會,此外親戚也很多,家中除了媽媽以外,還有最小的阿姨也是嫁到台灣來,越南親戚每次都很歡迎她們回去,每天家裡都熱熱鬧鬧的。

回到越南有很多有趣的經驗,有次叔叔帶大家去野外露營烤肉,大家就自己搭帳篷、掛吊床、還搭建了小茅草屋,非常愜意。越南也有許多好吃的熱帶水果,紅毛丹、山竹等等。

246414198_3041063756136096_9179914094129照片提供:陳怡蓁
叔叔帶大家去野外烤肉時攜帶的食材,儼然是海陸全餐。
248451624_3041011876141284_8749540310026照片提供:陳怡蓁
怡蓁(前)與女性親戚們在烤肉時合照。

對台灣人來說,有些特別的越南食物(例如蝦醬、鴨仔蛋等等)會讓人敬謝不敏,但對於怡蓁而言,這是記憶中最熟悉的家鄉味。

怡蓁認為自己的新二代身分,讓她得以從小就多學習一種語言與文化,因此她想讓這個身分成為優勢、創造更多可能性。她目前在大學就讀外語相關科系,導遊與翻譯是她認為未來可以好好展現自己雙語身分的職業。

「我希望未來能夠把越南有趣的景點、美味的食物好好地介紹給台灣的民眾,並且期待有一天,這塊土地能夠不再有任何歧視存在,溫暖包容著先後來到這塊土地上的移人們。」

本文獲《移人》授權刊登,原文請見:【台南移人】越南帶給我許多美好經驗,我想將它的美介紹給你們

延伸閱讀:

  • 來台後她從補校唸到觀光餐旅系,如今在社區大學、國小高中教授越語課程
  • 台大資深越南語教師阮蓮香,讓新二代找回對越南的情感與身份認同
  • 在越南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間游移的女孩,透過美食與桌遊串起兩國間的故事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