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一四九三》導讀:菜園中的「哥倫布大交換」,生態與歷史知識的美妙結合

文:林益仁(台北醫學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導讀】菜園中的導讀「哥倫布大交換」

我的菜園代表的不是穩定與傳統,而是菜園人類過去不斷漫遊與交換的生物紀錄。——查爾斯.曼恩

《一四九三:殖民、哥倫貿易、交換結合物種,生態史知識哥倫布大交換推動的與歷新世界》這本書,單看書名就知道作者曼恩的美妙企圖心一定不小。本書分成四大部分,導讀前兩部分以兩條跨洲越海航線的菜園歷史事件做為支撐,分別是哥倫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航線;後兩部分則銜接因這兩條海運道路的通達所造成新的世界秩序版圖,簡要來說就是交換結合歐洲的興起與非洲的淪落。

表面上看來,生態史知識如此的與歷章節安排並無特出之處。但值得注意的美妙是,在面對歷史名家們早已汗牛充棟的導讀哥倫布航海論述之前,作者竟然就舉重若輕地從他家的菜園開始談起。顯然,他別有企圖!

菜園中的大歷史

的確,有別於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一四九二:那一年,我們的世界展開了》(1492:The Year Our World Began)一書,從海洋史角度展開的宏大歷史書寫,曼恩將眼光轉向菜園與農園中的番茄、菸草、番薯、甘蔗、玉米、馬鈴薯、橡膠樹、蚯蚓等生物,甚至對瘧疾與馬鈴薯枯萎病等流行病原也有深度的關注,這是有趣的地方。然而,作者的目的正是從探討它們的起源以及傳播的全球路線,轉而證成哥倫布航海的世界性影響。

在相當程度上,曼恩拆解了史家苦心發掘的不同歷史線索與敘事軸線,且極具創意地從生物與生態的角度,詮釋了哥倫布航線這個影響力深遠的歷史大事件。事實上,這種生態論調早就出現於他的前輩史家克羅斯比(Alfred Crosby)的著作《生態帝國主義》(Ecological Imperialism)之中。但不同的是,曼恩似乎更醉心於個別物種的生物性考察與生態習性,我心裡猜想,這應該與他做為著名的《科學》 (Science)期刊的通訊記者不無關聯。

「同種新世」(Homogenocene)這個名詞在導言中的提出,更證實了我對於曼恩在生物/生態性解釋上特別偏好的認定。在本書中,他指出原屬個別大陸的不同生物物種,由於哥倫布的航線開通而開始頻繁地遷徙與交流。當然,人類正是這些生物離開本鄉本土的最大經理者,甚至還壓制自己的同類以奴隸的方式四處遷移。因此,原本世界孤立多元的生態體系,在生物的全球化移動過程中逐步走向均質化。

歷史社會學者在討論哥倫布航行發現與全球化的關係時,多著重於槍炮、鋼鐵與海權國家的因素,但加州大學地理學者戴蒙(Jared Diamond)卻指出,還有跟著殖民者在世界到處跑的病菌以及與人類休戚與共的馴化作物與家畜。曼恩在這一點分享了共同的見解,但他似乎更凸顯這些交換生物的重要性,且更進一步要問,這些跟著人類在世界各地流竄的生物,究竟在世界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何種角色?由於「同種新世」的關係,他發現在自己家的菜園就可以找到不少線索了!

生態與歷史知識的美妙結合

在一般台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生態學向來是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傳遞的是生物與環境彼此互動關係的知識。另外,西班牙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無疑是世界史教科書中不能不交代的重大事件。

兩者都很重要。但無論如何,生態學與世界歷史,一為自然科學,另一則是人文學科,在許多台灣讀者(包括我在內)腦中,是很難有交集的兩回事。其次,本書作者論及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鄭成功反抗清朝且與海盜錯綜複雜的關係,在我狹隘的歷史認識上,似乎也分屬世界史與台灣史兩個相隔甚遠的時空分類上。

然而在曼恩筆下,生態學/世界史以及哥倫布/鄭成功這兩個對應主題,竟然可以巧妙地交織於他所訴說的大交換故事中。這是閱讀此書,我感到最為驚奇的所在。事實上這樣的講故事方式,曼恩並非首創,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講故事的功力絕對一流。這些故事的學術背景可以連結到環境史、生態人類學、生態政治學等,甚至近年來生態人文學(Ecological Humanities)討論極為熱烈,強調從非人物種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世界的「多元物種」(multispecies)概念也常處理類似的主題。

其實這些新興的學術領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色,就是它們的跨領域性、通識性以及社會實踐性。

不論原先的知識分類與方法訓練為何,這些領域都聚焦在問:在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研究層面上,生態思維究竟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創新視野?不僅如此,這些提問背後更連結著關於人類社會與其依存的世界,是否或是如何能持續發展的強烈危機意識之上。這些提問也說明了,研究者會不同程度地在文字與社會行動上顯露各自關懷社會的傾向,雖然學科訓練不同,但針對某種值得爭辯的生態思維的討論與行動,卻成了彼此學術實踐的共同平台。

生態化「哥倫布大交換」

做為一個科普作家,曼恩不僅如一般人所識,顯露出他廣博且理路清晰的文采,更在歷史與生態的專業上,處處可見深入的見地。簡單地說,「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個由他的前輩克羅斯比提出的概念,是貫穿全書的關鍵軸線。

「哥倫布大交換」概念指的是,哥倫布一四九二年到達美洲後,在美洲與歐、亞、非洲之間,引發動物、植物、病菌、文化、人群(包括奴隸)、流行疾病甚至觀念的交流。這種交流促成了世界體系的形成,包括歐洲興起、帝國殖民、全球化以及現代化的現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