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決策的邏輯》:「存活率90%還是死亡率10%」,語義效應如何影響人們的接受度?

文:朱睿、決策輯存接受童璐瓊

存活率90%還是邏度死亡率10%

如果仔細觀察生活,你也許會注意到,活率%還何影對於同樣一件事情,死亡我們會有不同的率%表述方式。而同樣的語義問題,不同的效應響人描述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說,決策輯存接受同樣是邏度推銷保險套,宣傳99%的活率%還何影安全性要比承認1%的事故率更有說服力;商場裡的牛肉標籤通常強調含有75%的瘦肉,而不是死亡25%的肥肉;同樣是考了90分,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率%你還是語義錯了一道題,也可以說,效應響人哇!決策輯存接受你絕大部分題都做對了,想必兩種情況下孩子的感受截然不同。

語義效應

上面這些例子所體現的就是行為心理學裡的「語義效應」。它指的是,在客觀邏輯上完全一樣的資訊,因為表述方式的不同,會給人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就像上文提到的例子,當我們強調資訊的正面內容時,我們就更願意接受這個資訊;但當以反面的方式表述資訊時,我們對它的接受程度會大幅度下降。

只要多想一步,你就會發現這兩種表述方式反映的其實是同一資訊。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聰明的你也許馬上就會想到,因為你頭腦中的系統1喜歡用感受、情緒做決策,而且善於聯想。

強調一個資訊好的一面,對我們有利的一面,會讓我們感受到正面的情緒,而且能聯想到很多其他的好處。比如強調75%的瘦肉,你會想到,瘦肉有助於身體健康,是優質的蛋白質,我在健身,正好需要它之類的內容。這讓我們更願意接受這個資訊,做出購買決策。

相反,強調一個資訊不好的一面,對我們不利的一面,會讓我們感受到痛苦或焦慮,也會聯想到其他負面的內容。比如強調25%的肥肉成分,會讓你想到肥肉不好,我正在減肥,太油膩了等等。這樣的資訊自然也就不會贏得你的歡心。我們討厭負面的感受,所以當資訊的負面內容被強化時,我們更傾向於拒絕接受。

你也許會說,這些例子都是些無足輕重的決策,要是面臨重要的決策,我們的系統2一定會出手,因此不會受到這種語義效應的影響。如果你這麼想,那麼請你認真看一看下面這個實驗。

心理學家曾經讓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醫生參與了一個實驗。面對肺癌,醫生有兩種治療方法:手術或者放療。資料顯示,如果看五年的存活率,手術效果明顯優於放療。但從短期看,手術的風險要大於放療。因此,在這個實驗中,醫生被分為兩組,每組看到了不同的資訊。

其中一組醫生看到的資訊是:如果手術,病人一個月內的存活率是90%。

另一組醫生看到的資訊是:如果手術,病人一個月內的死亡率是10%。

你覺得在這兩組醫生中,選擇手術的比例會有差別嗎?

也許你已經猜到了結果。在強調90%存活率的那組醫生中,84%的醫生選擇了手術治療;但在強調死亡率的那組醫生中,只有50%的醫生選擇了手術!這說明人們厭惡損失,就連經驗豐富的醫生也同樣如此。由此可見,即使是面對重大的

決策,我們的系統1也不可能對引發情緒的內容視而不見,在它的影響下,語義效應也會出現。

語義效應不僅體現在人們對資訊正反面描述的敏感上,還體現在人們對風險的態度上。下面我請你想像自己正身處一個賭博的場景中,如果面臨以下兩個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

A:你確定可以得到900元。

B:你有90%的可能會得到1000元,但有10%的可能會一無所獲。

(註:本書所提到的幣值均為人民幣。)

你會選哪一個?我猜你選的是A,也就是得到確定的900元,對嗎?在大樣本的資料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人會選擇這個確定的選項,而不願意去冒險。但你只要稍微算一下就能發現,這兩個選項的期望回報是完全一樣的,都是900元。那麼為什麼多數人選擇確定收益,而不是有風險的更大收益?行為心理學告訴我們,因為害怕損失,所以人通常不喜歡有風險的事情。大家會想,雖然只有10%的機率,但是萬一什麼都得不到怎麼辦?由此穩定的獲得看上去要更有吸引力。

由此例可以看出,不同的風險表現形式也會顯著影響人的決策。但現在如果我把問題改一下,還是請你考慮兩個賭博選擇:

C:你確定會輸掉900元。

D:你有90%的可能會輸掉1000元,但還有10%的可能會一分錢也不輸。

這時你會選哪一個?我猜你會選擇賭一把,對吧?大資料的實驗結果證明,大部分人選擇了後者,也就是賭一把,雖然有90%的可能會輸得更多,但至少還有10%的可能把損失都彌補回來。同樣,如果你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這兩個選擇的期望值也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損失900元。

那麼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選擇了冒險,也就是那個有風險的選項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因為人們害怕損失,厭惡損失,很難接受確定的900元的損失。於是,人們寧願賭一把,期待那10%的機會的出現。

語義效應,歸根到底,講的是資訊對人決策的影響不僅僅取決於資訊內容本身,還包括它的展示方式,也就是這個資訊是如何表達的。傳統經濟學家對此不屑一顧,覺得人原本應該客觀、理性,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能看到事情的本質。

但很遺憾,大量行為心理學的實驗結果證明,語義效應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認知偏差。它的影響無處不在,無論面臨的決策是大是小、決策者經驗是否豐富,它都會有影響。

ENDING・結語

因為系統1喜歡感情用事,所以我們對資訊的表達方式會非常敏感。當資訊凸顯好的內容的時候,我們更願意接受,但當資訊凸顯的是壞的一面,或者隱含損失風險時,我們會盡量規避它。因此,我們既要意識到語義效應對我們的影響,也可以讓它為我所用。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