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成效就如同過去的教學電腦化,老師的態度決定一切

行政院在去(2021)年底拍板定案,生生師決議在未來四年花200億推動「生生用平板、用平班班有網路」,政策其中包括56億發展有趣且吸引孩童的成效教材開發、140億購置平板及網路基礎建設、同過態度34億建置教育大數據庫。去的切

我的教學決定領域是教育科技,不是電腦寫程式發展數位教材的,而是化老應用現有的數位教材進行課程發展製作,看到這樣的生生師政策,其實應該要興奮無比的用平。然而細想一下,政策發現問題還真的成效不少,以下透過五個層面來說明:教師轉變、同過態度數位落差、去的切學生自學、教學策略、及教育成本效益。

一、教師面對轉變的態度決定一切

台灣從1970年開始推動校務行政電腦化,最開始因為電腦科技發展尚未成熟,昂貴的設備費和維護費導致成效不彰;到了1993年大力推動電腦輔助教學以及數位評量測驗,多數老師仍無法適應數位上的應用,甚至有些校內老一輩教師的反對態度,以致於轉換困難。

現在的「生生用平板」教學也與過去教學電腦化的狀況類似,老師面對轉變的態度決定一切。現在有很多國中小的學習平台,例如學習吧、因材網、均一、酷英網,高中也有很多MOOCs(磨課師)的學習平台,例如ewant、台灣通識網、中華開放教育平台、還有國外的Edx、Coursera。可說是想學任何學科都有線上教學影片,但為何還是少有學校課室中會使用這些平台進行教學呢?

原因有二,第一,老師自己可能也搞不清楚有哪些平台,且很少花時間去了解和使用其工具設計課程;第二,考試不會考。因此多數還是用最熟悉的方式,就是由課本上的內容進行上課,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最熟悉的。

因此使用平板教學,最關鍵的是教師態度上的轉變,需要花時間了解線上資源,知道如何結合進自己的課程設計和課程目標,並思考如何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這與過去教教科書、練習教科書出版商的測驗卷、和考試的過程是非常不同的。

二、數位落差的嚴重性

數位落差的定義是指社會經濟與社會不平等所造成的資訊落差,例如弱勢或偏鄉孩童使用低效能的電腦、網路訊號差、或者沒有平板等3C產品可以使用。這種數位落差的狀況,在現今還是存在著的,去年五月中全台疫情三級警戒,學校停課改為線上學習的時候,家扶基金會調查,有2100名孩童沒有電腦可以使用,家裡的情況是多位兄弟姊妹共用一台老舊不堪的電腦、跟鄰居借平板、或者等家長下班後才能使用手機上課。為解決這數位落差的問題,這也是教育部決定推動「生生用平板」的原因。

但是如果花錢買平板就能解決偏鄉問題的話,教育就簡單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有另一項大問題就是平板電腦所造成的,我們做個簡單的比喻,假設A小朋友是在鄉下長大的,平常都是祖父母在照顧,父母周間在都市工作,周末才會回家;而另一位B小朋友是在都市長大,雖然白天父母要上班,但晚上一定花時間陪他。

A、B小朋友都可以跟學校借平板電腦回家使用,因為A小朋友的祖父母不懂科技,所以當A小朋友在打電動或看Youtube影片時,祖父母以為他是在學習;而B小朋友回家會有父母陪著他一起用平板進行學習。假設每天A小朋友在平板上玩樂2小時,而B小朋友則是在平板上學習2小時,從小學到高中,已經累積了8640小時(2小時x30天x12月x12年)的差距了。

習慣積累12年之後幾乎已經無法改變了,這個差距到大學之後會更嚴重,我們假設大學之後依然每天持續以2小時的落差擴大,大學畢業後則是差距11520小時(2小時x30天x12月x16年)。當大學畢業後,A年輕人體認到其中的差距,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一萬多個小時補的回來嗎?這就是數位落差2.0的景況。

當然一定會有家長跳出來說:「行行出狀元,打電玩也能打出一片天,成為職業電競選手。」我不否認,不過細查資料,會發現成為電競選手這條路比進入NBA還難。

先來看看美國運動員的數據,美國有800萬名國高中運動員,只有46萬人留在NCAA,這表示不到5%的人才能進入大學校隊,而這些人只有不到一萬人可以進職業運動球隊,這表示千分之一的人才能進入如同NBA、MLB、UFL等職業球隊。

如果你覺得運動員的淘汰率已經高到嚇人了,讓我們來看看職業電競選手的淘汰率,以下面這篇文章的分析:「The probability that any new player will become a pro gamer is about 0.00008%.」 是指十萬人當中選出八個,比進入NBA還要難。可以想見說這話的家長,可能不了解成為電競選手的困難程度。

三、學生自學之前需要先提高教師設計課程的能力

下圖一是我的學生(某北部小學老師)設計給他班上的學生進行課堂自學的教學法,先給學生學習單上的問題,透過因材網上的影片,讓學生依照自己的進度透過平板自學(見圖二),之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回答學習單上的問題。這是依照學思達教學法(學習、思考討論、和表達)的改良,結合問題導向學習以及影片教學法。學生先看影片自學,獨自完成自己的學習單(圖三),最後小組討論,完成共學的學習單(圖四)。

未命名設計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提供
左上為圖一、右上為圖二、左下為圖三、右下為圖四。

老師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中扮演什麼角色呢?首先是訂定課程目標,安排課程活動,老師需要事先了解影片內容,依據其內容設計學習單及評量,確定課堂活動及評量可以達到課程目標。課堂進行時,說明自學活動的進行,當每位學生透過平板自學時,老師需要觀察每位學生看影片和答題的狀況,適時的給予回饋,小組討論時,老師需要聆聽學生的討論,並確定是否有高程度學生過於導引整個討論過程,適當地教導學生合作的方式,讓高程度學生可以幫助低程度學生,或者使用遊戲化教學,讓學生願意互相合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