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如何達到一致性表達?先問「此刻的我是否具有高自我價值感?」

文:張天安

如何達到一致性表達?

許多朋友學習薩提爾模式,薩提知道一致性的爾自重要,但是療癒常常會對於如何進行一致性的表達,感覺到困惑及不知所措。自價值感

什麼是何達一致性?

當我們越來越懂得覺察自己的求生存姿態,就有機會創造一個停頓的到致達先時空,出現更多選擇的性表可能性,增添之前忽略的否具溝通要素,讓我們趨向於「一致性的有高溝通」。

一致性的薩提溝通方式不僅僅是一個溝通姿態,更是爾自一個選擇、一個你願意堅持的療癒信念、一個不卑不亢、自價值感頂天立地的何達態度、一種面對生命的到致達先狀態。

在一致性的姿態裡,你的自我價值感是高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因此,「一致性的姿態」和「高自我價值感」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也就是說,當你擁有高自我價值感的時候,才比較能有一致性的表達,反過來說,在你終於可以趨於一致性的表達時,就會提昇自我價值感。

前面提到,如果有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者問我:「薩提爾模式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什麼?」我會說是「自我價值感」。但如果能選兩個概念的話,我會說是「自我價值感」和「一致性」。

接著,我會先提供評估「自己是否是一致性表達」的方式,讓大家在理解一致性表達的概念上能更清楚,在進行自我練習時,也比較有一個方向可以依循。

評估自己是否是一致性的表達,第一個自我的提問是:「此刻的我是否具有高自我價值感?」因為在高自我價值感的狀態裡,你由內而外自然散發出來的表達,幾乎就會是一致性的。反過來說,當你的表達不一致時,就意味著你的自我價值感是比較低的狀態。

第二個自我的提問是:「我的『口語表達』與『非口語的呈現』兩者方向是否相同?」(可參考第六章的說明)

第三個自我的提問是:「我是否在表達過程中同時關注了『自我』、『他人』、『情境』,並找到此三者的平衡點,再據此進行表達?」

溝通三要素的運用(一致性表達)

一致性溝通的三要素:「自我、他人、情境」,看似相當簡單,但是,它可以有相當深入的理解和運用。

進行一致性表達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一是自我探索與轉化,二是尋求平衡的表達方式。這兩個階段都可以運用三要素來提醒或檢核。

以下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一位母親在忙碌工作之後回到家,一進門就看到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看電視。於是她問了一句:「你功課寫了沒?」結果兒子一語不發,關了電視就走回房間。

這樣的親子互動是很常見的日常情況,我們很多時候就不再多說什麼,各自做自己的事,不會針對這種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但是,如果這位母親不太喜歡現狀,還想做些什麼,但又不想和孩子鬧得不歡而散,就可以根據以下方式來進行溝通。

第一階段:自我探索與轉化

先覺察自己的感受。她覺得自己其實有些生氣、懊惱(感受),生氣是因為已經跟孩子說過很多次,要先寫完功課才能看電視,但是看到兒子剛回來不久就坐在客廳,顯然還沒寫功課(觀點)。懊惱是每次似乎都重複這樣的互動模式,搞得兩人都不開心(觀點)。在這個情況裡,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期待或需要)?

她想要自己能夠比較心平氣和,不要那麼快就有情緒(期待一),希望和孩子可以好好說話、親子關係是靠近的(期待二)。當然,也希望孩子能為自己負責,把功課寫完(期待三)。

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情況後,透過想像讓自己體驗上述三個期待達成的場景,像觀看3D電影一樣,讓自己走進去,感受那樣的滿足和喜悅,並且相信自己值得擁有這樣的幸福和滿足(體驗自己的「渴望」)。當然,學過「冰山」的朋友可以用更複雜的方式來探索與轉化。

這時,她會感覺到自己已經平靜許多,便能開始體會孩子剛剛的狀態,孩子被中斷了看電視的樂趣,當然不開心(觀點和感受)。此外,被媽媽問的時候,因為被抓包而有些不好意思(觀點和感受),卻不想表現出來,反而呈現出不高興的樣子。對他而言,他可能剛下課想要看個電視放鬆(期待一),也希望媽媽可以多了解他、認可他,而不是一直要求和指正他(期待二)。同時他也會希望自己能寫完功課,並且維持不錯的學習成績(期待三)。這時,雖然都是媽媽的猜測,但對孩子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與寬容。

接下來再評估,要不要和孩子談談?要在什麼時間談?現在還是吃完飯後?在哪裡談?他的房間還是客廳?要談些什麼?要如何談?當這些提問比較清楚之後,就可以嘗試進入第二階段的對話與表達了。

詳細說明

當你面對他人感覺到壓力,或是彼此之間的關係有張力時,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狀態,覺察自己的感受、感受背後的想法,以及此刻你對他人或自己的期待。如果你已經學習過冰山,就可以運用冰山加以探索與轉化(若你還不了解冰山,我會在後續章節介紹)。或是可以先透過「主動學習的歷程」,讓自己感覺到比較放鬆、平靜、有能量、自我價值感提昇,這時候你的狀態才能回復平穩,也才有餘力去了解對方的狀態。

接下來將注意力轉移到「他人」(對方)身上,試著猜測、好奇他此刻的情緒(感受)、他是怎麼想的(觀點)以及他想要什麼(期待)。猜測是重要的環節,尤其是你所熟識的人,你對他的猜測可能會比較接近他內心的狀態,當然,如果不確定或是想要確認、核對,可以運用好奇的問句來更了解對方的狀態。

最後,把注意力放在對「情境」的觀察和理解,看看此刻溝通的環境如何影響雙方,有無調整的需要和可能?溝通的時機是否適當?此刻兩人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是否需要彼此釐清?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