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作為一篇論說文,韓愈〈師說〉有什麼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文:希文樂見

可以從韓愈的作為〈師說〉教學生什麼?

〈師說〉在各版本中幾乎都是高一國文的第一課,作為歷久不衰的篇論古文選文,除了篇幅頗長,說文師說使得多數高一生在閱讀上會有一些吃力,韓愈需要多多進行句讀上的麼值解釋外,老師究竟想從韓愈的得學的地〈師說〉帶給活在21世紀的高中生什麼呢?

〈師說〉旨在批判中唐時代的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風氣,並說明從師問學的習和重要性,韓愈行文的借鑑措辭強烈,善用對比鮮明的作為例子使人印象深刻。有些老師會拿來結合生活中的篇論情境,讓學生思考學習的說文師說態度及意義。而我也在思索〈師說〉除了探討學習之外,韓愈還可以有什麼切入點? 於是麼值想到了〈師說〉作為論說文,有什麼可以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得學的地地方。

論說文的習和三大要素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思考的是:那好的論說文應該長什麼樣子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論說文的三大要素去想。論說文必須要有的三大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

  • 論點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想要呈現的觀點。
  • 論據支持這些論點的例子。
  • 論證則是說明論點和論據之間有何關聯。

這三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一篇好的論說文應該要有清晰一致的論點、強而有力的論據以及符合邏輯的論證。以料理來比喻的話,論點是主餐,論據是配菜,論證則是烹調的手法,少了主餐的餐點沒有靈魂,但沒有合適的配菜及烹調手法,也很難是一道美味的料理。

以高中生是否可以訂外食的爭議為例:

假設我的論點是「我贊成高中生可以訂外食。」如果論據和論證只有「很多學校都可以,為什麼我們學校不行?」就不能算是非常有說服力,看起來只是出於自身情緒的發言。但如果說「經過我們的調查,發現目前約有3成的學校已經開放訂外食,我們也研究了其他學校是如何解決校方所擔憂的食安、垃圾處理等問題,以食安為例,有4成學校建立『安心店家』名單,讓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選擇外食……綜合來說,我認為讓高中生訂外食可以培養高中生的自主能力。」雖然最終說服的結果也不見得會成功,但一樣是舉別的學校為論據,第二個版本就顯得清楚具體許多,更能支持贊成高中生訂外食的論點。

一個人所寫的文字會反映他的思考過程,如果本身對於自己為何抱有這樣的論點就不太清楚,也就很難拿出什麼說服人的論據和論證,所以練習寫好一篇論說文,也是在訓練如何嚴謹地思考。

〈師說〉的論點、論據、論證

而回到〈師說〉這篇課文,韓愈的論點、論據、論證又是什麼呢?〈師說〉一文的整理如下:

截圖_2022-04-08_上午11_53_01拷貝
Photo Credit: 本文作者提供

透過整理可以發現,韓愈的觀點是非常清晰的,而且呈現的方式十分簡潔有力,他認為老師是傳道、受業、解惑的人,與年齡、地位無關。而從他對於「句讀」之學的態度又可知,從師問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道」,所以韓愈才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然而韓愈所認為的「道」是指什麼?是道家的道,法家的道,還是儒家的道呢?在〈師說〉一文中並未看見,我們只能透過韓愈的生平及思想來判斷,韓愈所要弘揚的應該是指儒家的道。至於韓愈所認為的「業」是什麼,有版本將其解釋為六藝經傳,也就是儒家的典籍,也有版本將其解釋為經史百家之書,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歧異,也是由於韓愈在文章中並沒有說明得很清楚的關係。

在韓愈所提及的論據中,透過正反對比鮮明的例子,讓讀者對於士大夫恥學於師的印象異常深刻,這也是論說文提出論據常見的技巧。然我認為第一個古之聖人和今之眾人的對比並不是那麼有說服力,其一是因為,古之聖人究竟指得是誰?他向誰從師?學習了什麼?並沒有什麼事實依據;其二是拿聖人和眾人相比較,說明今人是因為恥學於師才越來越愚昧,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合理的事情,因為聖人之所以被稱為聖人,代表他是出類拔萃的極少數人,拿特例來說明普遍性,就像在說大多數人沒有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單純是因為他們不好好學習,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變因,要做古今對比的話,也應該拿「古之眾人」做比較。

而從韓愈的論點中,我們也看得出他對於學習「儒家的道」的重視,所以他才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但他也沒有針對學道提出相應的論據,除了含糊的古之聖人外,童子學得是句讀之學,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學得是專業技術,就連聖人孔子也是向郯子學習以鳥名官、與萇弘請教古樂、同師襄學琴、問禮於老子,都不能算是韓愈所講的學習「儒家的道」。韓愈告訴我們從師問學很大的一個目的在於學道,但除了文末的李蟠「請學於余」之外,並沒有什麼關於學道的具體例子,只舉自己作為例子難免會被質疑客觀性。難道〈師說〉其實是一篇招生文宣?

〈師說〉可以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雖然上文針對韓愈的〈師說〉提出了比較多的質疑,但這是由於〈師說〉的優點是比較顯而易見的,也一直被反覆提及,像是:

  1. 以形式而言,〈師說〉的結構分明,每一段都有要闡明的主旨;且駢散間用,使文句朗朗上口。
  2. 以論說文該具備的要素來說,論點鮮明且貫徹始終,且所舉的例子呈現正反對比,讓讀者印象深刻。

然而我認為〈師說〉確實也存在著一些可以借鑑的地方:

  1. 並沒有在文章中把論點講清楚。如果他的文章讀者只設定給李蟠看,也許兩人之間早就存在著共識,所以不用特別說明,這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今天寫論說文的目的是想說服更多的人,就不該預設所有人對你的想法都有了解,在概念的說明上應該要更細緻。
  2. 如果學「道」是從師問學最主要的目的,那應該要花更多的篇幅來證明。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