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街頭加入近半暑假,理應是產業傳銷層次大專生畢業季、社會新鮮人傾巢出籠的觀察時期,我卻在板橋府中商圈的大疫多人幾個熱鬧路口,看到十足青春的年許拿來面孔,做起房屋建案「舉牌人」的拉下工作。
單手持著廣告立牌、營收佣金揹著背包靠著路燈桿撐著,發多另一手持著一本薄薄的街頭加入近半、看似是產業傳銷層次被分拆的參考書籍,頂著烈日、觀察賺著舉牌人的大疫多人辛苦時薪、並且為未來的年許拿來求職鋪路。當一個原先被標籤為屬於中年、拉下二度就業面孔的營收佣金PT(Part Time、兼差、時薪制)職缺,出現了許多年輕面孔,不禁讓人在大熱天中打了幾個哆嗦!
病毒侵門踏戶攪亂就業市場,衝擊青年就業
我們不得不承認,疫情擾亂了社會新鮮人們踏入社會、求職的步調。儘管是在病毒尚未真正侵門踏戶的時期,就業市場已經亂了套。
根據勞動部「青年就業狀況」報告,2020年大專畢業生約28萬人,較2019年減少5.4%,除了反映少子化、大專就學人口逐年降低,也反映2020年延畢生暴增的狀況;若進一步扣除繼續升學、或轉進軍職(包含服兵役),可工作人口數為近5年的低點(22.3萬人),較2019年減少12%。
這還不打緊,截至2021年1月底的統計,2020年畢業、並且為可工作人口的大專生中,僅有68.3%、約15.2萬人加入勞/農/公保的行列,不僅是創下近5年來的低點,勞/農/公保「已投保人數」更是較前年度減少24%。換言之,有許多大專畢業生,歷經了大半年的求職期,仍未順利進入職場;求職和生活經濟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在這非常時期、做出非常選擇。
就業市場冷清,傳銷仍持續拓展組織,成為社會新鮮人潛在的就業選項
時序來到2021年,病毒在5月份、新一年度的大專生畢業之前,正式「侵門踏戶」。疫情警戒,讓今年的就業市場颳起冷風,也把今年7月份失業率(4.53%),吹上十年來的同期高點,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不免又要面對畢業即失業的惶恐。
然而,職場中有一套說法:儘管經濟再怎麼不景氣,保險、傳銷等業務工作永遠都在徵員。此言虛實如何,我們可以嘗試在求職平台上關閉或開啟上述產業的查詢功能,做到十足親身的體驗。
但不論如何,2020年人身保險業務員測驗報名人數(8.5萬人)較前一年度增加5%;新加入傳銷商人數亦有百萬人之譜。這都是讓人賺取生活所需的職業型態,有些人的加入是毫無退路、但也有些人是帶著夢想前行,只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我們在寒冬中逐夢時,也別忘了要務實地理解產業運行的模式。今天,我們就談談傳銷吧!
大多人對於傳銷的刻板印象,停留在「洗腦」的傳銷大會,不斷地灌輸這是一個成就「個人事業」,擺脫被人雇用當社畜、直攻財富自由的康莊大道,除此之外,也企圖賦予個人獨立思考的自尊與能力,建議「自己思考、毋須要跟其他人討論」。
也許,有些人曾經經歷過這種傳銷拉會員下線的過程,有人加入、有人覺得是種「邪教」,但賺錢、生活品質、和自我賦權(Self-empowerment)這些物質和心理上兼具的話術,的確是對大多人具有一定的催眠效果。但我們大多對傳銷的理解,僅止於「招募」的話術,並未深刻理解其中的運作模式。
或許,當我們理解這個產業的運作邏輯,也許就能更清楚為什麼所謂的「洗腦」大會是個傳銷招募的入門磚。
多層次傳銷需要眾多傳銷商做為銷售和行銷通路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多層次傳銷事業經營發展狀況調查」,2020年314家傳銷事業體(諸如:安麗、如新……等等)旗下近350萬人的傳銷商(每位加入會員或購買商品的「個人」皆為獨立的傳銷商),創造出980億元的營業額,較前一年度微幅成長5%;而加入成為傳銷商的人數之多,與20歲以上人口(逾1944萬人)做對比,大約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加入傳銷商的行列。
由於所有的傳銷商取代各類型零售通路,他們除了身兼通路的功能,也具備行銷的功能、也就是口碑行銷,所以,不論傳銷商強調自己是偏重零售(銷售)導向、產品推薦(拉人頭)導向、或者是強調會員制,最終都是以「人」和「組織階層」作為運作的基礎。而傳銷事業體所省下來的產品通路和行銷費用,就轉化成傳銷商的佣金。
因此,當我們接觸傳銷商,詢問他們為什麽要參與經營傳銷這個行業,他們幾乎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產品太棒了!」
傳銷商藉由拉下線,持續有新人付費加入,擴張組織也拓展佣金
話雖如此,在傳銷商的領域裡,產品到底有多棒是一回事,不斷地有新血加入,才是持續行銷、擴大組織、增加營收和佣金收入的最高目標。
同樣根據公平會的報告,2020年新加入的傳銷商人數約為100萬人,而過去五年中,每年新加入人數皆維持在百萬人上下。而在314家傳銷事業體中,96%加入制度是採取「有條件加入」,其中,最主要是「訂購商品」(62%)、「繳納保證金或會費」(59%),因此,「有條件加入」不僅是貢獻傳銷事業體和上一層傳銷商(把你拉進去的那位)的營收,也是貢獻組織階層中佣金的一部分。
相對的,有人加入、就有人退出。2020年退出的傳銷商人數約有45萬人,過去五年中,每年度的退出人數皆在40至50萬人左右。而退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契約期滿不續約」(83%),也就是不再經營、不再消費、產品不再被認為是「太棒了」。
然而,在這一進、一退中,永遠都能有新血傳銷商的加入,對組織的擴張和產品消費後所產生的佣金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