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兴城,以业富民,黄圃全力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样板
中山市黄圃镇是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加工专业基地,国内首个“中国腊味食品名镇”,样板“黄圃腊味”更是文兴中山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这里,城业城乡有中国传统村落、富民发展千米文化长廊、黄圃海蚀遗迹、全力区域腊味展览馆……走进黄圃,打造雄厚的协调产业发展基础与文旅资源禀赋令人赞叹。 美丽黄圃。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黄圃镇积极发展以腊味为代表的食品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腊味、干果饮料、水产品加工、稻米蔬果加工、食品包装印刷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前不久,在中山市乡村振兴招商大会上,黄圃镇发布黄圃腊味乡村特色文化招商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打造综合文旅项目,推动黄圃腊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当前,中山市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1388行动”,力求走出一条特色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路。黄圃镇大力实施“以文兴城”提升行动,多措并举擦亮全国产业强镇招牌,打造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黄圃样板”。 黄圃山水田城。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 黄圃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早,早在100多年前就有腊味制作。改革开放以来,黄圃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食品企业不断增多。目前,黄圃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产值超30亿元,已发展成为国内农产品生产的集聚基地。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黄圃镇以腊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现代化发展,促进腊味一二三产业融合,有效促进了乡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城镇农民群众收入增长。2022年黄圃镇新增登记就业1716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前三。 黄圃腊味。 在腊味行业强势发展的基础上,近年黄圃镇干果饮料行业异军突起。全镇现有干果饮料企业20多家,产品主要有花生仁、核桃、腰果、开心果等,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北美等地。 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黄圃镇着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辅以水果、粮食、蔬菜等,发展形成一批了省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目前建成横档现代花卉苗木基地、特色小水果生产基地、吴栏粉葛生产基地、灵芝种植基地、石军粮食示范基地等5个专业种养基地。其中,横档现代花卉苗木基地于2008年建设,目前已引进了40多户花农进驻基地,年产苗木近500万株。 黄圃镇关家尾村晒头菜。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黄圃镇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2年共举办妇婴护理、居家服务、广府风味菜、广式面点等培训班,完成“南粤家政”培训217人次、“粤菜师傅”培训224人次,与企业携手开发更多“妈妈岗”,擦亮农民就业“金字招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2022年黄圃镇开展“黄圃十大工匠”评选活动,黄业团、李亮、叶浩波、王继艺、叶海清、罗日军、方广铭、伍秉华、林毅华、鲁益军获授予“黄圃十大工匠”称号。同年,黄圃镇还推出“宝妈直播创业项目”,获全国妇联和省妇联的深切肯定,该项目让黄圃镇越来越多待业在家的妇女走出家门,助力打造黄圃腊味网红IP,实现再就业。 广中皇肉类制品厂总经理高治行(右二)获评黄圃“十大工匠”称号。 人才振兴战略为黄圃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前来黄圃的乡村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风貌 打开乡民致富增收的大门,要用好绿色发展这把“金钥匙”,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离不开生态振兴。 黄圃镇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结合每周驻点直联、“文明1小时”志愿活动开展专项卫生整治行动,引导全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上半年,黄圃累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400多场次,开展农村环境“黑点”“死角”清理7500多处;推进“五清”专项行动2600多处;对村内违章建筑、乱搭乱建、危旧房等拆除整治42处;开展农村涉河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拆除整治1078处。 黄圃镇道路。 黄圃镇坚持以生态振兴为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持续抓好“三清三拆”等乡村风貌整治工作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截至6月30日,黄圃镇累计清理拆除田间窝棚乱搭建、乱堆乱放27处,“微改造”6处,清理改造面积约2200多平方米。 黄圃镇大力推进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选取三社社区、镇一村、鳌山村、横档村、石军村作为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示范点,围绕“一带两主题五村落”的主题设计,串联黄圃镇最有特色的两种乡村风貌,有序推动传统村落风貌带的保护利用。 黄圃镇欣圃农场。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黄圃镇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实施以文兴城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产融合是激发新型业态产生、扩大农业发展空间的有效路径。为推动文化产业赋能,黄圃镇积极挖掘岭南文化、水乡文化、红色文化、宗祠文化、乡村文化、美食文化等内涵,大力实施“以文兴城”提升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黄圃镇以鳌山古村落为核心保护区,镇村联动,文旅融合发展。其中,鳌山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三社社区打造千米文化长廊,完成升平街、南边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成省内唯一以海蚀遗迹为主题的省级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山市旅游特色镇。 鳌山古村落。 黄圃镇积极整合美丽乡村、乡村产业和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精品村+产业+文旅”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串珠成链打造红色石军、历史鳌山、复古镇一、创意三社、绿色横档特色文旅路线。 除此之外,黄圃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抓手,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对接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全镇共有休闲采摘农场17家,种植面积约750亩,主要种植草莓、西瓜、葡萄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满足群众休闲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横石岛石军村休闲农业。 前不久,在中山市乡村振兴招商大会上,黄圃镇发布黄圃腊味乡村特色文化招商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打造综合文旅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盘活黄圃镇海蚀遗址地质公园,培育壮大黄圃腊味产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预制菜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黄圃镇以腊味为主题,策动双节线上线下营销。线上以“云上腊博会”为平台,联动本地腊味企业推出多形式促销活动;线下结合横石岛旅游资源,推出黄圃腊味美食旅游路线。线路有效推动黄圃腊味销售,也再次擦亮了黄圃腊味文旅招牌。 横石岛石军村。 黄圃镇扎实深化乡村产业改革,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省级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统筹】黄帼蓉 高永彬 【作者】黄思莹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福建:调研基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 福安药业:巴氯芬片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 快讯:茂硕电源盘中上演“天地板”
- 白云山旗下王老吉建成全国最大荔枝饮料生产基地
- 浙江杭州发布一批医疗美容典型案例 杭州妍醍医疗美容诊所等被点名
- 上海沿浦:获得柳州东风李尔的定点通知书
- 时评:追热点不是首席分析师的真本领
- 法国累计发现16例猴痘确诊患者
- 10月份商品房成交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2007年以来首次“银十”超过“金九”
- 河南昨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 安徽立法促长三角区域内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
- 成品油年内第九涨部分地区92号汽油迈入“9元时代”
- 奥科集团2019回忆录
- 湖南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美国向乌提供新一批军援估值7亿美元
- 帕金森病诊断生物标志物面世
- 沉默,铭记,重建——专访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亲历者后人
- 国务院: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
- 思美传媒:朱明虬拟减持不超过2%
- 起帆电缆:截至目前疫情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