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出伏: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8月19日是秋燥末伏的最后一天,长达40天的日出“三伏”终于从人们的生活中走了出来,8月20日出伏,伏小乏伤宣告今年的心秋伏天正式结束。 历史学者、秋燥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日出伏,伏小乏伤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心秋最热时日,每年的秋燥“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告别了“三伏”,日出是伏小乏伤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罗澍伟认为,理论上说应是心秋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秋燥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日出“处暑”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伏小乏伤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秋老虎’带来的暑热天气依然要维持半个月以上,但总的来说空气湿度大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罗澍伟说。 出伏后天气日渐干燥,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又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类、莲藕、银耳、百合以及各种新上市的时鲜水果;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 为有效驱除“秋乏”,罗澍伟建议,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户外走走,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经常按摩和梳理头发,保持头脑清醒;适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境,缓解压力;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及午间小憩。(记者 周润健)20日出伏: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8-18 15:18:0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 雲林縣不跟進停課! 縣府:經家長同意可請防疫假
- 谷爱凌:卡尔加里实现八连胜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心成长”服务项目启动
- 加强督查 狠抓整改 解决城市卫生“老大难”问题
- 邁阿密驚魂!小飛機撞休旅車釀1死2傷
- 【安徽日报】“税力量”服务乡村振兴_
- 《我的人生不卡卡》:一時情緒上來而不喊卡,只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 吉林蛟河:召开电子计价秤销售单位行政约谈暨业务培训会
- 談媒體的抄襲與改寫:開始上班之後,我發現自己成了「事實改寫機器」
- 塞爾維亞總統:美國對科索沃軍售違反安理會決議
- 就是愛炸雞!為何馬來西亞是擁有最多肯德基分店的東南亞國家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 加沙地帶中部一發電廠遭以軍空襲起火
- 纤维素制成闪光材料无毒可降解 或彻底改变化妆品行业
- 东莞举行青少年网球巡回赛
-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应用现状概述 (二)
- 《理智斷線》:平常是好好先生,一握上方向盤彷彿換了個人?
- 男子赶不上飞机 报警称机上有违禁品
- 泉州中心市区数条主干道改造 要这样绕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