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石首魚科料理兵法全攻略(三):「海洋十寶」中最瀕危,一條價值千萬的黃唇魚

  • 石首魚科料理兵法全攻略(一):被「敲罟漁法」抓到幾乎滅絕的石首野生大黃魚
  • 石首魚科料理兵法全攻略(二):寧波十大名菜中,跟黃魚有關的魚科洋寶魚佔到四種

鮸屬(Miichthys)

  • 鮸(Mi-iuy croaker/민어)

與被稱為日本白姑魚、巨鮸,料理略海或七星鮸,兵法瀕危在日本稱之為大鮸的全攻「日本銀身䱛」不同的是,鮸在日本才被視為是中最值千真正的鮸魚,因此日文稱之為「本鮸」(ホンニベ),條價而假名的黃唇「ニベ」則源自其魚鰾的黏性。

黏性強的石首鮸魚魚鰾,以前可被用以做黏著用的魚科洋寶魚膠,而「鰾膠」的料理略海發音正是「にべ」。在台灣,兵法瀕危牠是全攻鮸屬中唯一的一個魚種,又被稱為敏魚、中最值千米魚、條價水鮸仔。而「有錢吃鮸,沒錢免吃」這句台灣俗諺,更是早已滲入台灣嗜魚者的心肝脾肺腎之中,成為了一種與「春鮸冬嘉鱲」和「一午、二鯧,三鮸、四嘉鱲」等同的真理了。

不過,其實鮸魚自古就已經被視為一等的魚了。清代段玉裁在其《說文解字注》中,便記載著:「隋煬責貢四方。海錯幾盡。首曰鮸魚。」

野生鮸魚稀少而價高,價格比養殖鮸魚要高出一倍。野生鮸魚的魚體較扁,鱗片為純銀色;而養殖鮸魚的魚身則較圓,為深咖啡色。和野生的鮸魚比起來,養殖的鮸魚肉質較硬,且適合乾煎或紅燒,清蒸則味太重。

台灣的鮸魚養殖為「箱網養殖」(Net Cage),是由網架、網、錨纜固定在海上組成一個圓柱型或立體造型的立體空間,並在其中放養鹹水魚類。和傳統養殖不同是,箱網養殖是直接利用現成的海洋空間,不必像傳統魚塭一樣在陸地上挖掘魚池,再引進海水或抽取地下水灌入池中。

一般而言,大型鮸魚不會進到淺水區,能在淺水區釣獲的,多是三斤以下,被稱為鮸筍的小鮸魚。我們上文提到的七星鮸(日本銀身䱛)則是台灣西岸最常見的野生鮸魚。此外,還有一種極為昂貴而少見的品種叫金錢鮸,我們將於下文介紹。

鮸魚料理

  • 甬菜:鮸魚十吃

就和前文的大黃魚一樣,浙江寧波依然是最會做鮸魚的地方。其中的「鮸魚十吃」更是舟山群島的代表珍饈。這十吃分別為鮸魚膏、鮸魚排、鮸魚羹、土豆鮸魚頭、鮸魚骨漿、清蒸鮸魚、鮸魚燒豆腐、抱鹽鮸魚、鮸魚鯗烤肉、鮸魚麵疙瘩。

而舟山最好吃的鮸魚產自浙江省東北部海域,舟山群島西南的「灰鱉洋」,所以當地人也把「灰鱉洋」叫做「鮸魚洋」。

而這鮸魚十吃中的鮸魚膏,又叫鮸魚膠蒸蛋,是鮸魚的魚鰾為食材,在魚鰾裡打入生雞蛋,然後入盤,倒入料酒和香料清蒸而成,冷卻後再切片裝盤。

鮸魚排的做法則是鮸魚肉切條,裹上生粉、蛋清和麵包粉,然後將魚條炸至金黃。

鮸魚羹則是先將鮸魚肉切成丁,然後加入沸水中,再放入金針菇、蘑菇煮熟後勾芡,倒入蛋清,滴入香油,撒上蔥花即可。

土豆鮸魚頭則是用紅燒的方式,先將蔥、薑、蒜以及辣椒煸香後,放入醬油和料酒、水 ,然後將鮸魚頭放入,鍋開後放入馬鈴薯塊,燉20分鐘後大火收汁即成。

鮸魚骨醬是將洗凈的鮸魚連骨帶肉剁碎,放入鍋中煸炒,再配上自己喜愛的佐料,不管是直接吃或是澆在別的菜上配著吃,都十分美味。

而將鮸魚洗凈,抹鹽,擺入盤中,加入料酒、薑絲、少許白糖,醃20分鐘以上再大火蒸熟,即為清蒸鮸魚。

鮸魚燒豆腐與一般的魚燒豆腐做法一樣,鮸魚洗凈切塊並稍作醃漬後,入鍋煎至金黃後,入蔥、薑、蒜、醬油、水,燒開後再加入豆腐一起燒就成了。

抱鹽鮸魚是蒸,以鹽短時間醃漬的鮸魚,用簡單做法,享用最原始的味道。只需加鹽、酒、薑片等醃漬,然後上鍋蒸熟即可。

鮸魚鯗烤肉中的烤應做㸆,是將鮸魚鯗切成塊,與豬五花一起加上調料慢火燒的燉菜。

最後一道則是麵食,鮸魚麵疙瘩。

  • 韓國

在韓國,除了做成刺身外,鮸魚也多會被做成清湯(민어 맑은)、辣湯(민어 매운탕),與燉菜(민어 조림)。

黃唇魚屬(Bahaba)

  • 黃唇魚(giant yellow croaker/Chinese bahaba)

亦即我們上面提過的金錢鮸,最長達兩公尺,最重達100公斤,是世界和南中國海石首魚科物種中體型最大的。牠也是成立於1961年,世界上最大的環保組織,標誌是一隻熊貓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delife Fund for Nature),所挑選的「海洋十寶」中最瀕危的一員。因此,牠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物種和廣東省受保護水生動物。

不過,因為黃唇魚現今價格可以高至每條100萬港元,如此強大的經濟誘因,使得非法捕捉和買賣還在持續著。像是根據《中國時報》2014年6月5日的一則報導,福建省寧德市就傳出,女婿在端午節送岳父一條百餘斤黃唇魚,價值300萬人民幣,約台幣至少1400萬元。

不過後來經過記者查證,才發現並非網傳「女婿送岳父的端午節禮物」,而是寧德蕉城區金蛇頭村,一漁民在下白石與霞浦官井洋附近海域作業,發現海面漂浮1條大魚,即將大魚打撈上岸,過秤後魚重158斤。

後來,下白石鎮的陳、王、江等七人合夥開價270餘萬元,將這條魚買下,再轉賣給霞浦與浙江籍的兩個合夥人,後來又以300餘萬元轉賣給香港人。儘管記者繼續追查,但買賣雙方覺得事涉敏感,都不肯出面。

目前瀕臨絕種的黃唇魚在閩粵被稱為金錢鮸,在溫州被稱為黃甘,又稱為白花魚、黃鰲魚,在香港,又因此黃唇魚曾是大澳重要魚穫,因而有「大澳魚」之稱,為中國特有種。

而黃唇魚最值錢的是牠的魚鰾,富含膠質,通常每10斤重才出1兩魚鰾,每兩價值上萬人民幣。

除了黃唇魚外,黃唇屬的魚還有兩個品種,分別是分布於西印度洋區的印度西孟加拉邦及緬甸海域,體長約50公分的黑緣黃唇魚(Chaptis bahaba);和分布在越南、柬埔寨及婆羅洲等海域,體長約40公分的波利黃唇魚(Spine bahaba)。

彭納石首魚屬(Pennahia)

  • 大頭白姑魚(Big-head pennah croaker)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