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確認偏誤」——無視質疑的信念,你只相信你想相信的

文:大衛.G.邁爾斯(David G. Myers)

第36章 確認偏誤,無視質疑的背後信念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斯.多塞特(Ross Douthat)是一名保守派人士,他表示不少人震驚於「保守派人士居然如此堅信二○二○年的操控總統大選勝利是被民主黨偷走」的,並表示這種現象有一部分是行為性思信念信想相信因為「強烈的信念會刺激人去尋找證據」以證明自身看法。

多塞特所說的決定原因其實就是確認偏誤,即在評估自身信念時,知道只相人會主動去尋找支持(而非質疑)此信念的維確誤無證據,是認偏一種人類固有的傾向。

確認偏誤已經成為社會心理學對公眾意識分析的視質一大貢獻,但這種現象的基礎是為何?既然知道確認偏誤會使人堅持錯誤的信念,那人們是背後否應該質疑自己的核心信念呢?為探索這種尋找證據支持(而非反對)自身想法的渴望,心理學家彼得.華生(Peter Wason)找來了一群英國學生,操控並給他們三個數字(二、行為性思信念信想相信四、決定六),知道只相告訴他們這組數字是有規律的。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產出一組數字,以找出二、四、六背後的規律,並由華生判斷他們產出的數字是否符合規律。等學生測試多次並確信自己已經找出規律後,他們就要公布自己的數字組合。

假設你也參與了華生的實驗,你覺得這三個數字的規律是什麼?你又會提出哪三個數字來測試此規律?

實驗結果:雖然大多數學生找出的規律都不正確,但卻從不懷疑自己的答案。

一般來說,學生都會先在腦中形成一個錯誤的想法(例如「一次加二」),接著開始尋找可以確認想法的證據。「四、六、八可以嗎?」「對,可以。」「二○、二二、二四可以嗎?」「可以。」「二○○、二○二、二○四可以嗎?」「也說得通。」「我知道了,規律就是加二」。但如果要找出華生真正的規律(任三個升序的數字),參與者還必須用不是加二的數字串來嘗試證明自己的直覺是錯誤的。

確認偏誤也會影響人的社交信念,研究員馬克.施耐德與威廉.史旺(William Swann)透過實驗要求參與者靠提問查出某人的個性是否外向。大多數參與者的策略都是找出確認對方外向的資訊,例如問對方「如果你想炒熱派對的氣氛會怎麼做?」而不是「你覺得自己無法對人敞開心扉的原因是什麼?」若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查出對方是不是內向的人,他們大多也會採用相同策略。所以參與者大多都能從對方身上發現自己想評估的特徵,換言之,你求什麼自然就會得到什麼。

此現象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當某種信念在內心形成(如疫苗會引發自閉症、性取向是可以改變的、選舉是被有心人士操弄等),我們便會去尋找能證實自身信念的證據。

確認偏誤不分政黨,針對某些議題,如氣候變遷、槍枝問題、同性婚姻等,保守派與自由派都很有默契地摀住耳朵,不聽另一方的論點。當一個人相信制度性種族主義確實存在(或不存在),他便會被相關的新聞報導、臉友與證據吸引,並對質疑自身信念的消息視而不見。

詩人羅勃特.白朗寧(Robert Browning)深諳此人性的弱點,所以在詩中寫道「你的想法/決定你將踏上哪種尋道的路:你的終點/是你心中的欲求」。此現象會助長另社會心理學的另一個概念,那就是信念固著,而信念固著與確認偏誤一樣,都是一種動機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由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領軍)做過一項實驗,請學生思考喜歡冒險的人會成為優秀或差勁的消防員。研究人員讓半數學生閱讀行事莽撞的人成為優秀消防員的案例,以及謹慎行事的人無法成為優秀消防員的案例,並讓另一半學生閱讀相反案例。

等學生心中都有答案後,研究人員要求他們解釋自己的觀點,其中一群學生說:「喜歡冒險的人本來就比較勇敢啊。」持相反意見的另一群學生給出的解釋也相當直白,他們說:「生性謹慎的人比較不會出意外啊。」

後來研究人員告訴所有學生這些新聞都是捏造的,並問他們現在對此問題的看法是否回歸中立。答案是否定的,即便研究人員已經證實這些資訊是假的,但他們內心早已產生各種解釋,證明他們一開始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他們剛形成不久的信念已經有了證據支持,即便證據已經被推翻,其力度依舊不減。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如下:「人類緊抓自身信念的力度往往會超越邏輯與規範。」

確認偏誤與信念固著是否就是某些信條難以與時俱進的原因?思考自身信念與探討這些信念為何為真,是否代表我們會越接近不一致的真理?為了避免這種不斷確認自身信念(無論真偽)的堅持,我們是否必須懷疑一切事物?

信念(如「選舉舞弊是常態」)一旦形成,確實要費很大的力氣勸說才能改變,但我們也沒必要因此成為虛無主義的信徒,拒絕相信一切事物,因為:

① 循證式思辨思維是有用的。證據可以改變人的思維,假設我認為雷諾市位於洛杉磯以東、亞特蘭大位於底特律市東邊、羅馬在紐約以南,那麼我只要查一下地球儀就會知道自己是錯的。可能我過去認為子女的人格是由教養技巧決定,或是國內犯罪率這幾年持續走高,又或者是大腦會壓抑創傷經歷,但實驗證據會證明我是錯的。只要承認自己並非完人,我們便能擁有至少一些知性謙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