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地球生物所依赖的六种化学元素之一
卡迪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宇宙缺乏磷,球生这是依赖元素生命的关键因素。 “磷是化学地球生物所依赖的六种化学元素之一,它对复合腺苷三磷酸是磷地至关重要的,细胞用来储存和转移能量,球生”研究的依赖元素主要作者,来自物理学院的化学Jane Greaves博士说。卡迪夫大学的磷地天文学。 “天文学家刚刚开始关注磷的球生宇宙起源,并发现了不少惊喜。依赖元素” “特别是,磷是在超新星中产生的,但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数量与我们的计算机模型不符。” “我们想知道如果不可预测的磷量涌入太空并随后用于建造新的行星,对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会产生什么影响。” 格里夫斯博士及其同事利用威廉赫歇尔望远镜观察了蟹状星云中的磷和铁的红外光,这是一种距离金牛座星座方向约6,500光年远的超新星遗迹。 “这只是第二次这样的磷研究,” 来自卡迪夫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Phil Cigan博士说。 “第一次观察了仙后座一颗超新星残骸,因此我们能够比较两种不同的恒星爆炸,看看它们是否喷射出不同比例的磷和铁。第一个元素支持生命,而第二个元素是我们星球核心的主要部分。“ 2017年11月,该团队在望远镜中度过了朦胧的夜晚,并且刚开始从几小时的数据中获得科学成果。 “这些是我们的初步结果,我们仅在过去几周内提取,”Cigan博士指出。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观察到的蟹状星云的部分,似乎比仙后座的磷要少得多。” “这两次爆炸似乎彼此不同,也许是因为仙后座A是由一颗罕见的超大质量恒星爆炸造成的。” “我们只是要求更多的望远镜时间回去检查,以防我们错过了蟹状星云中的一些富磷区域。”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吹入太空的物质在化学成分上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将磷携带到新生行星中的路线看起来相当不稳定,”格里夫斯博士说。 “我们已经认为只有少数来自地球的含磷矿物 - 可能是陨石 - 的反应性足以参与制造原生物分子。” “如果磷来自超新星,然后在陨石中穿越太空,我想知道一颗年轻的行星是否会因为它诞生的地方而发现自己缺乏活性磷?也就是说,它是从错误的超新星附近开始的?在那种情况下,生活可能真的很难从磷贫乏的化学开始,在另一个与我们自己相似的世界上。“磷是磷地地球生物所依赖的六种化学元素之一
宇文学娜导读卡迪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宇宙缺乏磷,球生这是依赖元素生命的关键因素。磷是化学地球生物所依赖的六种化学元素之一,它对复合腺苷三磷酸是磷地至
- 最近发表
-
- 江西:食品抽检数据诊疗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
- AI繪圖之亂:藝術已死,人類輸了,人工智慧將抹殺台灣藝文產業?
- 【2022諾貝爾物理學獎】法國、美國、奧地利量子物理學家共獲殊榮,突破性實驗對量子資訊科學作出貢獻
- 台大修改規章:碩博論文需比對原創性、繳交聲明,學生日後遭撤學位將追究教授責任
- 制止餐饮浪费 |山东宁阳:打造校园“食育”文化
- 劉仲敬《窪地與韭菜》:中國「四大發明」就是一種歷史神話,東亞的技術一直沒有先進過
- 義大利國會史上首位非裔議員出身象牙海岸,矢言以自身經歷打造移民友善的開放國度
- 整天開燈很吃電!用省電燈泡會比其他燈泡省電嗎?|又!賈芯文S2EP2
- 深圳市2023年“世界计量日”活动启动 18万台计量器具运用诚信计量智码
- 北京「戰狼外交」升高恫嚇,華府智庫專家:南海恐成「中國湖」
- 随机阅读
-
- 类案入库:可作参考理由,不作裁判依据
- 美國《晶片法案》挹注,美光斥資千億美元在紐約蓋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園區
- 《Cyberpunk: Edgerunners》:人機改造的物種階級,月球幻夢注定終歸虛無
- 特斯拉勁敵Rivian製程安裝不當,召回近1.2萬多輛電動車,股價重挫8%
- 中央气象台支招——寒潮来袭,我们如何防范
- 史丹佛大學成功將人腦神經元植入鼠腦,盼應用於自閉症、阿茲海默症等新療法
- 回顧《貓頭鷹》(下):甚麼是無厘頭喜劇?
- 【藝遊嚮導】10/18
- 助推农文旅融合!广东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技驿站
- 《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要給你多少錢,才會願意放棄使用臉書、推特、Instagram等社群平台?
- 普亭反擊歐美制裁禁止紙漿原料樺木出口,恐掀起全球「衛生紙之亂」
- 【2022諾貝爾化學獎】美國、丹麥學者以「點擊化學」研究共享殊榮,夏普勒斯成第5位二度獲獎科學家
- 海南罗非鱼养殖场出口备案事件后续:养户可办理临时证明,6个月内完成尾水治理设施
- OPEC+宣布疫情後最大石油減產,預期油價升破110美元,拜登擬放寬對委內瑞拉制裁增加石油供應
- 營養師教你一張圖看懂維生素B1到B12:為什麼有些B群會提神,有些卻可以睡前吃?
- 輕颱尼莎發布海警:陸警機率低 ,北台灣嚴防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帶來豪大雨
- “农友圈”走进韶关、惠州等地镇村,零距离解农户需求!“农友圈”进乡村②
- BBC成立100週年紀念:塑造英國廣播公司的十個人事物
- 聆聽在地:探訪吳燦政「台灣聲音地圖計畫」
- 《阿媽有咗第二個》媽的星寵兒:我們都是在迷失中尋回自己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