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內心熾熱如火的梵谷也是基於邏輯、理性來創作,筆觸像CG般細緻

文:增村岳史

【融合邏輯與感性的用藝也基於邏創作】

岡本太郎有著讓藝術爆發的邏輯力

岡本太郎有句名言就是「藝術是一種爆發!」,術力商業這句話被視為代表感性與感覺的突破象徵之詞。然而,瓶頸要想「爆發」,內心必須要有促使「爆發」的熾熱創作架構,就像光有火藥沒用,梵谷還要有促使火藥爆發的輯理裝置與機關。

對於岡本太郎來說,性來像C細緻就是筆觸G般哲學。東京美術學校(現在的用藝也基於邏東京藝大)輟學後,留學巴黎的術力商業他並未馬上進入巴黎的藝術學校,而是突破就讀巴黎大學哲學系。因為他認為要是瓶頸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的哲學,便無法好好學習藝術。內心

為什麼憑著感性與感覺,從事藝術活動的人,卻要學習當地的哲學呢?岡本太郎留下多本著作,每一本都寫得非常有邏輯性。

研究哲學的岡本太郎,也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

家父(已故西畫家)生前和岡本太郎是好友。岡本太郎很喜歡滑雪,兩人結伴去滑雪時,岡本先生跌倒時,一定會這麼說:

「不是我跌倒,是地球為我跌倒!」多麼幽默的感性啊!家父每次聊起這件趣事時,都會說:「岡本太郎無論何時,都是岡本太郎。」

明明岡本先生是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人,但大部分人卻只知道他非常藝術性格的一面。


恕我稍微離題,家父是在念藝大時結識岡本太郎。當時擔任校慶籌備委員的家父沒有事先約好,便造訪岡本先生的工作室,邀請他來學校演講。(因為當時不重視個資保護,所以公用電話簿上有記載工作室的地址)。

家父按了門鈴,手握畫筆的岡本先生應門。家父告知自己目前就讀藝大,就這樣被招呼進屋。岡本先生不但馬上答應演講一事,還取消原本排定的行程。

後來,家父問岡本先生為何不惜取消行程,也要來學校演講,他回道:

「對我來說,再也沒有比和未來的畫家們分享繪畫一事來得重要,不是嗎?」

不虧是岡本太郎,兼具感性、邏輯的他還充滿了熱情。

爆發底下蘊含的東西

欣賞岡本太郎的畫作時,可以感受到充滿感性與熱情的畫筆在純白畫布上恣意揮灑的魄力,其實不只如此。

岡本先生會先繪出精細縝密的草圖(素描)。當他在大畫布上創作時,草圖就擺在一旁,依此作畫。

換言之,他不是只憑感性、感覺在純白大畫布上創作。

岡本太郎曾說:

「我的所有創作始於衝動,出色的衝動之後,加上縝密的計算。」

顯示他的創作並非只是單純的靈光乍現。

內心熾熱如火的梵谷,筆觸卻像CG般細緻

巨匠梵谷的作品深受日本人喜愛,他那看起來粗獷激昂,極富特色的筆觸與用色,還有波瀾萬丈的人生,讓他被稱為「火焰畫家」。

雖然梵谷的畫作讓人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恣意揮灑的畫風,但其實他和岡本太郎一樣,也是基於邏輯、理性來創作。

我主持的講座的講師陣容中,有一位長年在東京藝大油畫技法材料研究室研發畫具與畫技的畫家曾說:「梵谷的畫並非恣意隨性,其實相較於同時代的其他畫家,他的創作非常具有邏輯性。」以下分析梵谷的畫作特徵。

1. 梵谷花了不少時間調色

調色是畫家根據色環,調製出自己想要表現的顏色。

簡單來說,洋紅色、青色、黃色稱為三原色,以三原色混合調出其他顏色。好比各100% 的青色與黃色混合,可以調出綠色;各100% 的青色與洋紅色混合,可以調出藍紫色。

現代畫家們以色環為底,調製自己想要的顏色。

112圖片Photo Credit: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以梵谷的代表作《向日葵》、《星空下的咖啡館》為首,可以在其畫作看到好幾種黃色。仔細瞧瞧,就算同樣是黃色,也有帶了一點咖啡色的黃色,或是帶了一點綠色的黃色等,微妙的色調(tone)變化呈現出多種黃色。

他在創作前以色環的邏輯為底,仔細調色,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顏色。

2. 看似狂放,實則細膩的畫法

也許是因為被稱為「火焰畫家」的緣故,梵谷的畫作給人恣意狂放感,其實他是一筆一筆將調好的顏色畫上去。

如下圖,一八九○年的作品《麥田群鴉》。

是由短短的線條筆觸構成,絕對不是粗獷的畫法。用短短的線條筆觸構成扭曲的塊狀體,呈現震撼力十足的畫風,這就是梵谷的真本事。

Vincent_Van_Gogh_-_Wheatfield_with_CrowsPhoto Credit: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3. 重複PDCA,完成畫作

從上述兩點可以了解梵谷絕對不是任憑情感主宰創作,而是極為冷靜的描繪,梵谷的創作過程有著明確的PDCA。

PLAN:決定主題(描繪的對象)。梵谷一生從未畫過幻想的東西,都是以現實中的靜物與風景為題,以明確的計畫為基礎,決定自己想要的構圖與主色。

DO:如前所述,梵谷作畫前會先調製好幾種顏色(做好周全的事前準備),然後像是將顏料放上畫布似的仔細描繪。

CHECK:疊上好幾層顏色,塗得厚厚的是梵谷畫作的特色。因為油畫顏料要花一點時間才會乾涸(以當時的顏料品質來說,約莫一天才會乾),所以在等待顏料乾涸的階段可以客觀審視畫作,冷靜思考要重複上什麼顏色,才能完成想像中的畫作。

ACTION:再次調製好幾種顏色後,開始創作。

梵谷就這樣重複這個PDCA,完成畫作。

與畫作截然不同的梵谷一生

梵谷生前寫給唯一的知己,胞弟西奧的信被整理成一本書《文森.梵谷的信》,提到梵谷對於色彩的見解。

色彩本身就能表現出什麼(不能缺少這傢伙,也不能不利用這傢伙)。美麗的東西真的很美,也很正確。

這背景的色彩是從計算到自然而然,光是自然迸發就很美,莫非這想法是錯的嗎?

由此可知,梵谷精闢研究色彩,冷靜計算這樣的色彩運用能讓觀者感受到什麼樣的感覺。

此外,梵谷的畫作也經常被影像化。二○一七年的動畫電影《星夜之謎》將梵谷的好幾幅作品以動畫方式呈現。

之所以屢屢被影像化的最主要理由,就是梵谷的畫作具有邏輯性、階段性,比較容易以數位科技分析。


眾所周知,如此縝密設計的創作居然在其生前幾乎得不到任何青睞,不只是因為作品未獲評價,梵谷的個性也是一大原因。

事實上,當時有好幾位畫商看上梵谷的才華,想要幫他賣畫,但因為畫商提出的價格偏低(不及同時代畫家們的身價水準),所以自尊心高的梵谷拒絕畫商的委託。

順道一提,依藝術品經銷的慣例,畫作的價格會隨著作品累積而不斷上漲,所以梵谷只要依畫商提的價格,委託對方經銷,畫作價格也會逐漸上漲才是。無奈他不理解自己的立場,也無法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潦倒落魄的結束一生。就這一點來說,梵谷似乎缺乏邏輯概念。


最後再說個趣事。

前面提到的某位畫家曾被廣告製作公司請益這樣的問題。

「我們想拍一部梵谷用許多顏料,在畫布上恣意揮灑的廣告片,希望能聽聽您對梵谷那充滿情感的筆觸有何看法,作為我們拍片的參考。」

這位畫家給的答案是「梵谷的畫風、筆觸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聽說對方非常傷腦筋的樣子。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作者:增村岳史
譯者:楊明綺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素描就是一種邏輯。
無中生有,才能創造商機。

常聽到有人這麼說:「我這個人沒什麼品味」、「我很擅長邏輯思考,但完全沒什麼創意可言」,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當你第一次要煮咖哩時,多數人都會先上網或按照食譜或詢問有經驗者,按步驟操作,但在煮了幾次之後,逐漸會更替不同的香料或肉品或蔬果,調整成自己獨有的口味,如這般一邊累積經驗,一邊吸收各種情報,逐漸精通一件事,這樣的行為就是創作。創作力就是將手邊現有的情報加以編排、改良,與別的事物組合後,催生出新事物。

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經驗。

藝術與科學,感性與技術並非對立,甚至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書中提到東京藝大設有美術解剖學課程訓練觀察,美國哈佛等大學醫學院也設置藝術鑑賞與素描等課程提升臨床診療技巧。藝術力可以強化感知,去理解他人並發現、面對、解決問題,不僅運用於商品設計、工業科技設計,甚至還能活絡房市、地價、促進地方繁榮,好比活用設計力將原本廢棄的工業區改造成文創園區等,不僅能改善治安問題,還能改造環境。本書共有七章,從釋義到實例,作者以其商業豐富人脈與授課經驗提要說明,條理分明地連接起讀者們的左腦與右腦。

破題關鍵字:藝術、商業、感性、邏輯、科學、技術、設計、創作力、解決問題、委託、自我表現、創造價值。

getImagePhoto Credit: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