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在产化工企业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前期工作方法细化

不同化工企业以及同一化工企业不同的产化区域或设施,由于生产工艺或使用功能不同,其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也不尽相同,故有必要在实施布点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文章细化了在建产企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前期工作的工企工作方法,为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土壤和地下水的自行监测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业土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壤地简称“土十条”。下水细化“土十条”中提出:“应加强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自行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监测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前期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产化实行动态更新,工企工作并向社会公布。业土列入名单的壤地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下水细化”我国2018年5月印发的自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中指出,“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监测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重点排污管理的化工企业势必要按照要求在厂内开展厂区内的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

在产企业在初次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时需要编制监测方案,而在编制方案前需要尽可能了解企业的历史情况及生产现状及周边情况,一方面可使布点方案更为准确,能够为企业后续监控和动态观测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在产企业厂内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物质,为后续采样过程中可能产生安全防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前期工作准备方法细化

前期工作的准备是整个自行监测方案编制的基础,需对在产企业有全面的了解,前期工作的主要方法有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三种。

1.1 资料收集及分析

大部分重点单位的在产企业现有的资料都较为齐全,成立时间久的企业,其历史设计、施工的相关资料不一定能保留下来,为提升布点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在监测方案制定之前需要对在产企业的资料收集进行全面的收集,资料收集主要包括:(1)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图件:相关的平面布置图、雨污管网图、有毒有害的物质输送管网图;(2)设计、生产资料:环保管理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报告、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等,废气、废水、固废等工程的设计、施工资料;生产资料有生产产品、工艺、污染防治措施、原辅料使用情况。(3)所在区域的土壤、地下水有关的资料,如地勘、地下水流向以及已有的调查情况。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于时间比较早的资料,需加以辨别使用,关注对比分析中有偏差的部分进行核实,另一方面关注企业历史演变,在查看企业历年的环保资料以及构建物的使用变动情况中,关注企业生产及环保技改各个时间节点和方案,分析得出每个区域历史及现状可能涉及的污染因子、污染源。

对于图件资料的分析,关注管网的变动情况,特别是成立年代较早的化工企业,管网改造变动较大,原有雨水、污水管网为沟渠或暗管输送,雨污分流不到位或管网防渗措施不到位,在破损的管网处易出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故须在图纸中标识分别现有管网位置、原有管网的位置和废弃管网位置,一方面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避免采样钻探过程中打穿管线而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为后续的布点提供依据,使布点尽量靠近上述可能有污染的区域。

化工企业大多设有污水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关注设计文件中地下构建物以及管线的埋深,上述地下设施可能由于管理、设计等原因易造成垂直入渗的污染,为采样深度的设置提供依据。

在分析企业可能污染因子时可从要下面几种物质中选取,并查询其理化性质:

(1)原辅料种类、使用量,并收集其理化性质。

k生产反应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和中间产品;

(3)由于非正常工况时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因子;

(4)由于化工企业需收集初期雨水,故关注企业物质中可遇水发生反应生产其他污染物的物质。

(5)废水、废气、固废中的特征污染物。对于储存区域关注物料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方式。

一般化工企业在构建物建设前会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从地勘中关注其土壤地质结构,由于调查以潜水层为主,关注潜水层、承压层埋深,避免钻探打穿隔水层。可从化工园区的监测井的监测数据或者周边企业的地下水调查报告获取知区域的地下水流向,由于监测点应布设在污染物运移路径的下游方向,在获取地下水流向后为点位的布设提供依据。由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化工行业地下水评价等级一般在三级及以上,土壤在二级及以上,企业近年来编制的环境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均应该土壤现状、地下水现状监测数据,故可分析该部分数据情况以及考虑在同位置布点监测一遍分析污染的变化情况。

1.2 现场踏勘对象及关注点

现场勘察一方面核实资料收集的情况,另一方面弥补资料不分析不到位的地方。重点勘查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输送、装卸、处置或生产区域,现场的污染痕迹,以及其他可供评价在产企业状态的对象。

在产化工企业一般可将厂区划分为办公区、生产区、存储区、三废处理区、装卸区等区域,大多办公区与生产区分隔,重点关注除办公区的其他区域。

现场踏勘建议在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以及在企业安全、环保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注意观察企业的生产操作、存储方式以及地面防渗情况,关注污染污染、腐蚀的痕迹,重点与企业隐患排查的情况相结合。

储罐储存的物料,关注进料、出料、法兰、排尽、基槽、储罐区防渗情况等;对于散装液体,关注装卸台、灌装作业区的泄露收集措施以及防渗情况。对于存储物料的仓库,关注防渗情况、风险物质泄漏截留情况。对于危废仓库关注其防渗情况。

对于物料输送的管道、泵以及车间,观察其有无跑冒滴现象。

对于位于地表下的构建物和管线,如污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关注其防渗情况。需关注雨水收集情况,在绿化带等未硬化的区域与生产区、物料转运区等可能会存在物料泄露的区域之间是否建有围堤,以阻止初期雨水进入上述未防渗的区域中。

对地面的观察主要为表观查看是否破损或有裂缝以及是否有污染的痕迹,上述区域均为布点的可能区域。有现场快速测定仪器对疑似污染区土壤的进行快速检测筛查识别。对可能有污染的区域均拍照或摄像记录。

对于厂区外的现场踏勘主要为核实周边的企业和可能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的方位和距离。

1.3 人员访谈

厂内人员的访谈主要选取企业负责人,以及生产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环保管理人员、企业的老员工,访谈内容侧重在历史生产情况,生产操作情况。

企业所在区域的环保管理部门人员、以及熟知企业的第三人的访谈,访谈内容侧重在企业环保管理情况,以及是否发生过事故等。

将不同人员访谈中的内容进行提取分析,并与现场探勘、资料收集分析情况相结合,对其中可疑处和不完善处进行核实和补充。

2 结语

文章细化了在产化工企业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前期工作的方法,以及对收集资料重点关注的地方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全面分析和了解在产企业污染特定,从而识别企业内部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设施、污染物及其迁移途径,识为自行监测方案的编制提供支撑依据。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化工管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土壤监测地下水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