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彭阳县:冷凉蔬菜种出火红“钱景”

 时下,钱景正值冷凉蔬菜大面积成熟上市之际,彭阳 在彭阳县新集乡海子塬冷凉蔬菜基地,县冷绿油油的凉蔬蔬菜长势喜人,工人忙着采收、菜种出火装筐、钱景搬运、彭阳摆放,县冷每道工序有条不紊。凉蔬

 海子塬冷凉蔬菜基地占地1044亩,菜种出火涉及新集乡姚河村和上马洼村,钱景种植花菜、彭阳芹菜、县冷甘蓝、凉蔬南瓜4个品种。菜种出火“近几年,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种植冷凉蔬菜,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姚河村党支部书记谈世录介绍。

 冷凉蔬菜产业是彭阳县“五特”产业之一,也是彭阳县农业优势产业。近年来,彭阳县立足资源禀赋,引进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构建以“彭阳辣椒”为鲜明特色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实现冷凉蔬菜产业振兴,保障了农民持续获益。

 位于古城镇和新集乡交会处的西沟流域冷凉蔬菜示范基地,是彭阳县投资打造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将流域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水上山建立高山露地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2000亩,建成标准化设施蔬菜园区500亩。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宁夏春又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经营,统一流转土地,通过高山梯田地蔬菜高效种植、菜粮立体复合种植与培肥地力相结合的模式,探索高山梯田地适宜种植的品种和技术,年提供土地流转金60万元,带动当地200余名村民长期务工。

 走进新集乡白河村蔬菜大棚,种植户马秀会正在为辣椒浇水,她是当地的种植能手。今年马秀会种植了9棚蔬菜,其中7棚是辣椒,目前已经采摘3茬。

 彭阳县重视技术培训,针对“彭阳辣椒”连作障碍突出等问题,聘请农科院、园艺站等专家开展技术研发与合作,进行辣椒新品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蚯蚓生物套种套养技术、“三个零”技术等示范,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种植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在不断学习中,我的蔬菜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升,种的辣椒肉厚、鲜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销售渠道稳定。”马秀会说。

 “彭阳辣椒”在2007年、2009年分别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2008年获得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3年彭阳县被认定为“中国辣椒之乡”,2019年彭阳辣椒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效应突显,有效促进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以来,红河镇宽坪村千亩绿色蔬菜基地的各类蔬菜陆续上市,一箱箱蔬菜被抢鲜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在蔬菜基地建设过程中,红河镇引进东升农业集团,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全产业链培育,推进产品分拣、包装、加工和冷链运输,实现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带动周边150余名村民务工。同时,还带动了红河、宽坪、上王等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形成设施农业示范带。

 红河镇上王村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以种植大葱、韭菜为主。去年,红河镇引进了宁夏六宝红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企业资金端、技术端、销售端等优势,将以前无法维修的损毁棚体进行拆除复垦发展露地蔬菜,对131栋温棚进行维修利用。现在,维修改造好的温棚用来蔬菜育苗、种植辣椒等,同时,公司在上王村流转600多亩土地集约化发展冷凉蔬菜,形成蔬菜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统一冷藏、统一销售的全新模式,助推蔬菜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全链条发展。

 目前,红河镇友联村村民种植的大棚蔬菜已经上市。“我们的蔬菜主要供给周边省市的超市,种植户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村民杨向光说。去年,红河镇对标建设高品质蔬菜生产基地,持续巩固发展韩堡、友联、常沟、红河4个设施农业重点村,累计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3000栋,露地蔬菜种植面积8317亩,稳定种植蔬菜面积1.2万亩,年产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各类蔬菜6万吨以上,产值突破亿元。

 彭阳县已引进5家龙头企业,发展26家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建设5万吨辣椒精深加工、5000吨脱水蔬菜加工生产线,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建成16个千亩以上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出13个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和3个设施蔬菜标准园,建成1个供港、供粤有机蔬菜标准生产基地,10个露地蔬菜基地,蔬菜生产面积8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2万吨,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7.5亿元,冷凉蔬菜种出了火红“钱景”。(记者:余亚丽)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