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專訪】停格動畫導演黃勻弦:若心可以穩定,坦白說10年算什麼?台灣人對失敗、成功都太焦慮了

文:張慧慧
攝影:陳佩芸

一頭紅髮的專訪孤女巴特躲在「美好鎮」的破拖車裡,身邊只有一只聒噪的停格坦白太焦青蛙哥哥相伴。在荒蕪小鎮中,動畫導演對失小巴特得工作,黃勻不會工作,弦若心無法生產,穩定灣人就是說年算「垃圾」。垃圾不該消耗食材,麼台不該佔據空間,敗成沒有存在的功都價值,都應該被焚毀。專訪巴特被這樣告誡著。停格坦白太焦

但巴特不明白「有用」與「無用」的動畫導演對失分際,她悉心整頓撿救回的黃勻「垃圾」,都是弦若心活生生地漂亮,有著適合他們的一席之地。在這僅17分鐘的故事最後,導演黃勻弦給她內心的受傷小孩畫上了翅膀,得到了「第二次機會」,離開了綁縛她的家,沐浴在陽光下,「過去的事情,就應該留在過去的地方」。

這是黃勻弦的第一部停格偶動畫短片《巴特》(2016),講述創傷,擁有與失去,以捏麵人技法製偶,製作、拍攝耗時三年,首次出手,就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為了創作,黃勻弦深入研究兒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等與己切身相關的知識系統,「直到很後來我才知道,創作是發現自己、療癒自己。」

202110_黃勻弦2Photo Credit: 旋轉犀牛工作室提供
黃勻弦首部作品《巴特》,訴說都市和兒童議題

由恨復返,與過去和解

「我從小就學捏麵人,非常討厭。」黃勻弦直言不諱。

這位動畫導演是彰化人,家住傳統民俗工藝重鎮的鹿港旁,家中往來的全是陶土、書法、竹編、押花、中國結等工藝師傅,父親黃興斌則是捏麵人藝師。

黃勻弦回憶,因家境並不寬裕,她做過各種家庭代工,度過不知何謂寒暑假的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即便逢年過節也得上工:年節時趕年貨,清晨六點就得跟著兄姊在彰化伸港福安宮廟口佔位,好販售捏麵人;暑假時則必須按表操課地到救國團、文化中心等地演出、教學,「你可以想像,一個孩子沒被問過意願,就得把某些技藝學起來,得去『表演』,就像培訓小小街頭藝人。」

1660548719999Photo Credit: 陳佩芸攝影,文策院提供

孩子在街頭市井的「表演」,所得到的回饋直接也殘酷。有一回,剛出道的小黃勻弦不按牌理出牌,捨棄關公、金魚、鸚鵡等安全牌,捏了一只「蛇盤著竹竿,最頂端是個鳥窩,窩裡有蛋、有母鳥」。她還記得,與她同齡的孩子們全為這只造型古怪、充滿敘事張力的捏麵人瘋狂,「但父母們的表情都很為難,他們想買其他好看的,也會直接建議孩子『這很醜,不如買別的?』」

早熟的她,也還記得曾有家長在她面前對自家孩子說,「不好好唸書,以後就出來賣捏麵人」的恫嚇。時過境遷,黃勻弦淡然訴說傷口:「這些都是小學三年級之前,我之後都麻木了。」

「在青少年時期,我的唯一願望是離開,後來我成功了,慢慢地就好了。」

幾年間,她離開彰化,前往台中求學;也離開了捏麵手藝,學廣告設計、視覺傳達,接著到台北的廣告公司、百貨公司櫥窗陳設領域與遊戲公司工作,「很多時候,離開傷害你的地方,會好一點。」

只是沒想到,惶惶地繞了幾年,黃勻弦最終仍離開穩定的工作,不甘多年的習藝之路白走一遭,她拿起剪刀、牛角籤,找回身體記憶,跟大學同學唐治中、哥哥黃元岳搭上千禧年初的創意市集熱潮,擺攤、設櫃,成立公司,販售捏麵公仔,摸索有別於父執輩的捏麵手藝生存之道。而創作也帶著黃勻弦走出過去,修補自己,也讓童年時曾恨極了的捏麵手藝,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

1660548775149Photo Credit: 旋轉犀牛工作室提供

一無所有,也是一無所失

2008年夏天,華爾街昔日巨頭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這場因美國次級房貸而起的劇烈地震所引爆的金融海嘯,強大的重力波從美國席捲全球,也波及了遠在太平洋蕞爾小國上的黃勻弦。

「反正我們沒有負擔,做起來是賺到,失敗也沒有損失。」黃勻弦與唐治中回憶當年百貨公司設櫃失利,與黃元岳分家後自行成立「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先是拍攝停格動畫廣告,接著投入停格動畫創作,黃勻弦捏製的人偶是作品的核心,兼具「黏土偶」與「直塑偶」二者之長,有前者的手塑質感,又有後者可拆解拼裝的長處。

她也透過這些帶著手痕,並不完美的作品探勘自己,「我覺得呀,人過太好,反而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只有在最困頓的時候,才會靜下來,問自己在幹嘛。」

「我不覺得我特別會說故事,但有很多事情想說,這倒是真的。」

自言「反社會人格」的黃勻弦,在生計最艱難的時刻,投身創作,選擇一條最艱難的路,是為了說那些「真心希望別人知道的事情」。

「像《巴特》是我的成長背景,跟家扶中心合作了七、八年,我才終於知道自己的童年發生了什麼事。我懂了,想讓人知道。」黃勻弦不只在《巴特》處理受創孩童,也在《當 一個人》(2018)直面老年社會,在《山川壯麗》(2020)回應金馬55爭議,處理家國議題,也在《病玫瑰》(2021)訴說COVID-19當代疫情下的人類生存處境。但為何選擇停格動畫這等艱難的路,去回應所處的現實?黃勻弦的回應很單純:「不應該選擇簡單,卻到不了目的地的路。」

1660548860987Photo Credit: 旋轉犀牛工作室提供

「坦白說,十年算什麼?」

唐治中自嘲動畫師最重要的特質是不計得失的傻勁,因停格偶動畫製作曠日費時,兩人曾在《台灣哪有偶動畫?》一書中,分享旋轉犀牛的工作進度規劃:「我們工作室動畫師在一秒12格的情況下,一天希望完成進度是10秒以上,當然,鏡頭難易度和動作複雜度會直接影響到進度的產生,但一天10秒是我們最基本希望達成的目標。」[1]

停格動畫的每一幕都需捏製人偶、道具與背景,一秒至少需12個畫面,換句話說,動畫師得移偶或道具12次,而一天10秒是他們的製作進度基本盤,但《巴特》因劇組小,他們磨了三年才完成這17分鐘的短片。黃勻弦分享,《巴特》的成果吸引了更多同伴加入,15分鐘的《當 一個人》「只花了一年就完成」。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