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醃肉紅肉不吸菸」癌症還是找上門 恐因1飲料增風險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不吃不吸大腸直腸癌向來是醃肉菸癌因飲最多國人罹患的癌症。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日前因直腸癌過世,紅肉顯示各界對於大腸直腸癌的症還找上重視。不過大家或許知道吃下過多鹹鹹的門恐香腸等醃漬物會增加腸癌風險,卻忘了「甜甜的料增」這個是最容易忽略的腸癌元凶! 日前醫師在談話性節目說到,風險有位40歲女性不菸不酒,不吃不吸身材勻稱不肥胖,醃肉菸癌因飲沒有大腸癌危險因子:「紅肉攝取過量、紅肉肥胖、症還找上吸菸喝酒。門恐」仍確診大腸癌。料增細究後才發現,風險她每天會喝1到2杯含糖飲料。不吃不吸 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吳秉修醫師表示,含糖飲料代表的是「高血糖」,提到高血糖我們會先想到糖尿病,而糖尿病與各式癌症都有關,不只是大腸癌。血糖本身就是致癌因子,如果血糖過高,體內滲透壓很高,將引發全身血管發炎。不過另一個因子是大腸瘜肉。統計上糖尿病患的大腸瘜肉發生率,比一般人多30%;而大腸癌就是從大腸瘜肉轉變而來。 大家提到大腸癌危險因子,多會第一個聯想到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吳秉修醫師表示,大腸癌影響因子包含家族病史等,另外酒精與高油脂食物都有可能,包含人人都愛的「炸物」。不過「糖尿病患者,不是什麼都不能吃,只是要控制量。」只要血糖避免過高,含糖的飲食還是可以適量食用。 想預防大腸癌,吳秉修醫師建議,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品,能不吃就不吃,維持健康飲食、多運動,避免肥胖(肥胖者通常有高血糖),即可有效遠離大腸癌。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血糖本身就是致癌因子
血糖避免過高,含糖飲食適量食用
.吃飯配飲料恐害變老、糖尿病、罹癌風險增! 營養師授「防爆卡搭配法」
.「15款手搖飲」熱量公開!愛喝正常冰、酸小心胖 第一名要快走85分鐘才能消耗
- 最近发表
-
- 80岁“留守”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我们陪您唠嗑
- 萬物可「三杯」:三杯雞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一說是文天祥「最後的晚餐」
- 大馬前主播的告白:國營媒體欠薪、報業被壟斷,大馬媒體機構何以成了「血汗工廠」?
- 面對眼前說要購買的客人,銷售業務一定要記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 江西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 預售屋、中古屋賣方反悔不賣,難道只能拿違約金嗎?律師教你如何「強制履約」
- 《神探大戰》:最令人出戲的孕婦,卻是最反映尼采哲學的角色?
- 【美劇】Netflix《睡魔》:文學與神話的交織影射,奇幻宏觀的夢境旅程
- 「直播0元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酚酞等溶液标准物质现货供应,新客免费试用!
- 2022米其林名單出爐:頤宮摘3星順利5連霸,台南未能摘星引發熱議
- 随机阅读
-
- 新国标GB/T 45271
- 【專訪】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未來五年內會出現一批人,每天起床就把頭盔戴上
- 【關鍵專訪】鼎鼎聯合行銷總經理梁錦琳:疫後新零售「數據」為王,HAPPY GO成遠東集團百貨零售轉型領頭羊
- 【關鍵專訪】《初戀慢半拍》導演陳駿霖:希望內心寂寞的人,看完電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 难固定、易脱落、隐患多 家用单杠不是神器是凶器
- 從數字看2019/20年香港藝術界狀況
- 氣候變遷融冰讓開發更方便,貝佐斯、比爾蓋茲覬覦格陵蘭豐富的電動車礦產資源
- 日本當代年輕人因害怕孤立而招致「群居孤立」,生活在高原期社會「迷霧」永遠不會散去
- 原创: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 智慧手錶市佔前8強大洗牌:蘋果略顯頹勢,三星緊追在後,印度2本土品牌將Fitbit擠出榜外
- 美國法院判定大學要求學生展示房間以利監考規定違憲,認為學生隱私權凌駕考試公平性
- 《愛迪生傳》:愛迪生對自己引發的神學流言大驚失色,幾乎沒有自由思想家力挺他
- 我市全力做好赛事服务保障_
- 如何忘掉前任走出情傷?一名分手教練的建議與經驗談
- 俄烏戰爭破壞黑海生態,科學家估計:至少5000隻海豚因俄軍聲納死亡
- 台南逃犯殺警案,《警械使用條例》與《外役監條例》下會期將儘速協商修法
- “双减”后,博物馆如何释放潜能
- 2022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賴成英、張照堂兩位大師級的藝術先鋒,承先啟後開創台灣影像新頁
- 巴西與世隔絶的原住民「洞人」去世,生前全部落被殺害只剩他一人獨活
- 不會走音不是更好嗎?人類與人工智能孰美
- 搜索
-
- 友情链接
-